分享

(1)“天人相应”思想的临床应用

 johnney908 2014-12-21
中医的特色之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重视时间节律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林佩琴很重视“天人相应”的思想,他在《类证治裁》里论述了不同时段的咳嗽的特点和相应的治法,这对临床很有借鉴意义。如对四时咳嗽有以下论述:“以四时论之,春季咳木气升也,治宜兼降。前胡、杏仁、海浮石、栝蒌仁之属。夏季咳火气炎也,治宜兼凉。沙参、花粉、麦冬、知母、元参之属。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玉竹、贝母、杏仁、阿胶、百合、枇杷膏之属。冬季咳风寒侵肺也,治宜温散。苏叶、川芎、桂枝、麻黄之属。” 对一日咳嗽有以下论述:“以一日计之,清晨嗽为气动宿痰,二陈汤加贝母、枳壳、桑白皮、枇杷叶、橘红。上午嗽属胃火,石膏、川斛之属。午后嗽属阴虚,四物、六味等汤。黄昏嗽属火浮于肺,当敛而降之,五味子、五倍子之属。夜半嗽为阳火升动,宜滋阴潜阳。六味丸加牡蛎、淡菜之属。”
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记载了有关应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论治咳嗽脉案。通过医案分析,有助于领悟古人对咳嗽辨证论治的思路。
杨氏秋间呛嗽,子午咳尤甚,咳则倾吐,晡后热渴面赤,经期错乱。此肺受燥邪,不司肃降为标;金受火克,不能生水为本。急则治标,先于润剂兼佐咸降。用杏仁、蒌仁、苏子、半夏、丹皮、麦冬、百合。三服咳吐已止,能纳食而虚火已退。后用燕窝清补肺气,再用六味丸料,加白芍、五味、淡菜熬膏,蜜收服愈。
本案发病有时间特点,如“秋间呛嗽,子午咳尤甚”,“晡后热渴面赤”,其中“秋间”“晡后”两时段,分别为申酉月和申酉时,正是肺金收降之时,而在此两时段发病,且伴有“热渴面赤”,说明肺阴受损,肺金不能肃降,这是林佩琴所分析“肺受燥邪,不司肃降为标”的原因。故采用“先于润剂兼佐咸降”的治法。另外“子午咳尤甚”,其中“子午”分别为子时和午时,正是肾水收藏之时和心火升散之时,在此两时咳甚,说明阳不潜藏,阳升太过。这是林佩琴所分析“金受火克,不能生水为本” 的原因。故采用六味丸加白芍、五味、淡菜熬膏来滋补肾水,这正是林佩琴治夜半嗽运用滋阴潜阳方法的发挥。
洪冬季干咳,夜半特甚。医用杏、蒌、橘、姜、桑皮等药,气促不止。诊其脉两尺洪而大,此阳失潜藏,金畏火炎象也。六味汤去萸、丹,加五味、百合、白芍,渐愈。此症若专治肺,延久不痊,必成上损,须壮水以制龙火之亢逆,而嗽自平。
   本案发病也具有时间特点,即“冬季干咳,夜半特甚”。此两时段,分别为亥子月和亥子时,正是肾水收藏之时,而在此时段发病,结合两尺洪而大的脉象和用辛温药病情加重的事实,这都说明阳不潜藏。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对夜半嗽有论述,“夜半嗽为阳火升动,宜滋阴潜阳。六味丸加牡蛎、淡菜之属。”故本案的治疗在滋阴潜阳治法指导下,用六味汤去萸、丹,加五味、百合、白芍而治愈。此案与上案都有夜半嗽,都在滋阴潜阳治法指导下而治愈,这说明中医治疗在病机和治法相同的情况下,疗效可以重复检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