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凡含炭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可高达6%~30%。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失火现场空气中Co浓度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家庭用煤炉、煤气热水器产生的一氧化碳及煤气泄漏,则是生活性中毒最常见的原因。家用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为了增加人们对煤气泄漏的警觉,生活用的煤气中添加了臭化剂-硫化氢,使煤气变成一股臭鸡蛋味。 煤气中毒的危害为什么大?中毒主要损害的是脑神经 【一氧化碳有独特的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0-30倍,分离能力是氧的3600分之1。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将长期占据氧气的位置,导致大脑急性和长期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后首先受累及。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白质和苍白球等最为严重。在病理上表现为脑血管先痉挛后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坏死,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危及生命。脑缺血和脑水肿可继发脑循环障碍,引起血栓形成或缺血性软化,或广泛的脱髓鞘病变,造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作性头痛、精神障碍,甚至癫痫等。重度中毒者,其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几乎100%。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者有头痛、眩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病情严重时皮肤、口唇黏膜、临床偶可呈现樱桃红色,呼吸及心率加快,四肢张力增强,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部分病例可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如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大水疱和红肿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约30%的严重煤气中毒患者抢救苏醒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出现迟发性脑病症状,表现为痴呆木僵、定向障碍、行为异常、震颤麻痹综合征、偏瘫、癫痫、感觉运动障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老年以后患帕金森、早老年痴呆的概率增大。 一氧化碳中毒的康复有2个关键要点:排除体内一氧化碳与保护和修复脑神经,要双管齐下。
![]() ![]() ![]() 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的康复首先应积极纠正缺氧和防治脑水肿。初期严重患者先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剂;抢救苏醒后,再改用神经节苷脂口服剂-脑力键,轻度中毒者可直接服用脑力键,修复因中毒而损伤的脑神经。后期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即便是轻度Co中毒、中度或重度Co中毒患者抢救苏醒后也要警惕2~60天的假逾期。根据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受损来补充相对剂量的神经节苷脂,从而确保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轻度煤气中毒的人,卧床休息就可以了。有条件的人仍可以吸氧和口服充神经节苷脂,增加安全系数。 |
|
来自: 昵称21159613 > 《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