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防治高血压病

 sdvgnnnn 2014-12-24

如何防治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在逐年的增加,且发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患病率在增加,如果血压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将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功能的改变,并进而会引起功能的衰竭,诸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脑出血、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大社会问题。为此本人总结了多年来防治本病的经验如下,希望能对阅到此文章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在高血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病者则高23倍,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相同但前者更易患高血压。所以具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本病的预防。

    2、饮食

(1)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饮食中K+、Ca++摄入不足、Na+/K+比例升高时易患高血压,高K+高Ca++饮食可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脂肪酸与氨基酸:降低脂肪摄入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成份,降低饱和脂肪酸比例可使人群平均血压下降。动物实验发现摄入含硫氨基酸的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升高。

(3)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4)咖啡、茶叶等饮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咳喘感冒片、消咳宁、泼尼松、男性激素、女性激素、含甘草成分的药物、治疗关节炎的药物、甲状腺素制剂等等,有使血压升高的危险。

    3、职业和环境

从事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4、神经精神因素

在外因刺激下,病人出现较长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时,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

     5、其它

吸烟、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二、    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根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儿童高血压;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2)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三、 根据中医辩证可将本病分为三型:

(一)“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有力。

(二)“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舌红而干、薄苔或少苔、脉弦细或沉细。

(三)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舌质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紧。

临床尚可见到气血不足、肝胆火盛、阳虚、痰浊、痰火等等不同的证型。

四、防治   对高血压的预防要注意从青少年做起。

 1、定期去医院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选择性的检查。测血压、化验血常规、血流变、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心脑彩超、胸部X线片、眼底检查等。以了解身体的状况,恰当的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掉烟酒;避免肥胖,减轻体重;限制盐的摄入量,饮食要全面均衡、清淡一些;限制肥腻高脂类、动物内脏等食物的摄入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早晨跑步晚上散步以及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都可以进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练达豁达乐观的心态和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保证足够的睡眠。

 3、  服用降压药,要连续服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状态,用用停停,时升时降,容易发生意外。但是,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要因人而易,遵照个体化原则。

 4、咖啡、茶叶等饮品要少用或不用。避免长期应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如果身体确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要定期监测血压,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5、降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不要盲目降压。首先弄清是否因肾脏疾病、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妊娠中毒症、大动脉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须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2)用药剂量和种类不能雷同。应按病情轻重分级治疗 ,并注意个体差异 ,药量因人而异。

  (3)除轻型或刚出现的高血压外 ,用药尽量不要单一 ,应联合用药 ,复方治疗。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及其副作用

  (4)坚持长期合理服药 ,勤测血压 ,及时调整剂量 ,巩固疗效。

  (5)宜逐渐降压。对无并发症的患者 ,要求使血压降至 140/9 0毫米汞柱左右。过度降压可使脑、心、肾供血不足导致进一步缺血,轻者头晕,重者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塞。以患者能适应而无任何不适表现为降压的最理想的标尺。如能降到110 —120/

  (6)合理服用降压药 ,不宜骤然停药 ,以免引起血压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