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而“摄”之 / 摄影中的广角

 巫婆阅览室 2014-12-24

 

 

《影映生活》: 咱们每次对谈都是在您“扫街”间隙坐下来聊天,甚至有时候说着说着,您拎起相机就离开座位去抓拍了。看来,“扫街”真是您的生活方式。每天游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怎样才能保证有所收获,让“扫街”命中率变高呢?

李少白:如果想在摄影上有所成就,提高“废片率”是途径之一。

“扫街”实际上是在训练我们的现场发现能力,而且为了不打扰拍摄对象,往往还会使用“盲拍”手法,不经过仔细取景和对焦,仅凭快速反应迅速按下快门。这样虽然会因失控而带来大量废片,但如果你不愿产生废片,就会陷入程式化的拍摄状态。只会用经验说话,而不会用双眼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就会失去很多拍到好照片的机会。

有时在你认为相机并未调到最佳设置,光线也不是你觉得最好状态时拍下的“废片”,往往是你事后越看越觉得

好的独特作品。失控必然会制造“废片”,但哪怕1% 的概率,也可能让你碰到意外的佳作。诗人、画家会在酒后恣意创作,也是为了在控制中失控,在失控中又能留有几分清醒。

“偷、抢、抓、盲”,这四个字是我“扫街”的固定动作。前三种相对来说简单点,基本还在控制中,唯独“盲拍”是最难把握的。我在拍摄前会预估好大致的方向和范围,迅速反应。看似失控,实际上还是在我的控制中。

《影映生活》: 冯骥才说过一句话:必然性是工艺的,偶然性是艺术的。是不是可以理解,匠人和艺术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呢?

李少白:是的。匠人讲究熟能生巧,而在艺术中,熟其实不是目的,就像摄影,好的摄影家应该让“熟”继续“生”,不断发现新鲜的东西。

不怕拍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琳琅满目,有些很直观,拍下来就是一张好照片,但还有一些需要你去想象,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也是一幅好作品。当然,前提是需要长期训练而能做出快速反应。

画家是发明家,讲究无中生有;摄影家是发现家,讲究意趣天成、妙手偶得。这里说的偶然有很多种,比如不可预见的拍摄对象,改变视点所带来的不一样的观看,瞬间构图光线失控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画面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摄影家还是翻译家,翻译上帝的密语。

《影映生活》: 走在马路上看不出您是一位摄影家,您既没有“全副武装”,器材也不讲究,您觉得画质对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来说重要吗?

李少白:是的,我拍摄时不带三脚架,不用闪光灯,不用RAW 格式,不用低感光度,我不追求画质。画质好是为了展示,比如放大做巨幅广告、做投影,一般的摄影作品没有这方面的诉求。而且即便不用RAW 格式,高像素的

JPEG 文件在一般的报刊杂志发表也足够了,甚至做展览也没有问题。

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是艺术感染力。比如说梵高的画,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复制品,仍然会被感动,哪怕它的素质比原作差。再说,数码时代,影像素质都差不到哪去。为了追求完美的影像素质,就会丢掉拍摄过程中的机动性,失去不少抓取精彩瞬间的机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宁可牺牲影像素质。

我热爱摄影,是因为它轻松,让我身心愉悦。当然对于我来说,我知道我在哪些方面可以长于别人。追求高画质,这不是我的优势,我不是技术派。我愿意去地铁里,挤在人群中“扫街”,这就决定了我无法使用三脚架、闪光灯。

《影映生活》: 很多摄影家使用胶片,他们觉得这样的片子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您现在还用吗?

李少白:我现在彻底不用了。胶片能达到的素质,数码相机都能达到,而且胶片有几个弱点:一、感光度太低;二、成本高;三、后期暗房技术复杂,不便于调图;四、胶片相机的拍摄模式单一,而数码相机很智能、很多元。

我们被时代推着向前,应该主动融入,这样才能不被淘汰。

《影映生活》: 您说“盲拍”最难,对于影友们来说,怎样才不至于抓瞎呢?

李少白:“盲拍”首选使用广角镜头,它具有视角宽广, 景深大的特点,可以较有把握地拍到并拍清楚被摄主体,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运用广角盲拍。

《影映生活》: 这幅《天空之城》首先吸引了我的目光,两位主角看起来像是漂浮在城市上空,又像躺在地上,我想象不出现场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李少白:这是一个装置艺术展,由许多瓶子、镜子折射出的效果。画面中的男士是位法国艺术家,他看了我的《看不见的故宫》作品后产生了灵感,在北京世贸天阶做了这样一个名为《故宫》的装置艺术展。我让他们站在地面,我站在高处用广角镜头拍摄,造成这种透视感特别强、视角特别宽的漂浮感。

《影映生活》: 这张呢?楼阁是倒映在水面上吗?看起来又不像,水面上没有涟漪啊!

李少白:这张是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百亭园内拍摄的,不是水面,实际上是通过石桌的镜面反光,借用广角镜头的宽视角,将视点低到紧贴桌面拍摄的,形成这种上下对称的效果。

《影映生活》: 这幅《地铁一瞬》中的红色信号灯都亮了,真是“说时迟,那时快”!

李少白:地铁到站,门一开,我刚准备上去,发现了这个场景,就赶紧“盲拍”下来。因为用着广角镜头,透视感很强,人物主体也没有脱焦。地铁场景昏暗,相机的ISO 必须提到3000 甚至以上,才能提供足够的快门速度。拍摄模式一般设置在“光圈优先”模式,相机在手,就像提着一只装满弹药的手枪。这幅《回望》属于“摆中有抓”。在商场过道看到这幅广告灯箱时,我先想好构图,躲在一旁,碰到这位女士走过,正好回头探望广告画上的模特,我就按下了快门。

《影映生活》: 这幅照片巧就巧在画面主角目光的回望,这是意料之外的。看来上帝眷顾您这样勤奋的人。

李少白:这张《印象都市》是在上海环球贸易中心观光台拍摄的。一进门有个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上海的照片,这时有个观众的身影投在屏幕外侧的墙上,我用广角镜头拍下这张照片,画面的色彩、造型非常丰富,跟大都市给人的感受交相辉映。

这张《成双起舞》是在美国大峡谷拍摄的。美国人比较外向,看见我在拍他们,故意摆出瑜伽动作。我选择低视点,以天空为背景,用广角镜头拍摄出剪影效果,画面显得简洁、有力。

《影映生活》: 这幅《雨中码头》灯火辉煌,晶莹剔透,很养眼。

李少白:这是韩国济州岛的邮轮,当时天色尚未完全暗下,雨后的空气清新,潮湿的路面映照得邮轮灯火通明,“人在旅途”的游客们鱼贯而出。用广角镜头可以充分再现当时现场的氛围。

善用广角镜头,可以在很多题材中出彩,“扫街”只是其中一种,大家不妨都来试试。经常拎着相机上街,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