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中国式爱情

 每日一篇 2014-12-24

母亲是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女人,看到现代的年轻人谈情说爱,有时会疑惑:爱到底是种什么感觉?爱情真有那么大的魔力让人哭让人笑吗?母亲从来没有恋爱过。爱情于她,就像色彩之于盲人一样抽象不可捉摸。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母亲出落成完全符合当时农村审美标准的美女。大眼睛乌黑明亮,鼻梁高挺,脸盘圆大,编着两个俏皮的小麻花辫,刘海齐眉,身材丰满。一看就是能绵延后嗣能干活的农村姑娘。

不到20岁,给母亲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姥姥家。姥姥生了四个孩子,母亲是唯一的女孩,在另外三个调皮男孩的衬托下,文静听话的母亲显得格外乖巧惹人疼爱。姥姥姥爷视母亲为掌上名珠,不舍得打一下骂一句。母亲懂事得让他们也没有机会斥责她。在舌如巧簧的媒人面前,姥姥心生不舍:这么乖巧的女儿怎么舍得轻易嫁出去?得多留两年,同时也得精挑细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婿。还有一层原因导致母亲的出嫁夸张地搁置下来。当时姥姥的哥哥即母亲的舅舅在城里是电力局的局长,权力很大,一句话或一封介绍信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听说妹妹欲嫁女儿,找到妹妹许诺,给母亲在城里安排份正式工作,母亲变成光荣的女工后再找位光荣的男工结婚,岂不两美?为了能吃上皇粮,姥姥理所当然地和母亲等下去。一等,就是10年。母亲不小心成为了那个年代罕见的大龄剩女。姥姥急了,矜持的母亲也急了。她们不再奢望能成为女工,只求母亲能赶紧嫁出去。只是当年踏破门槛的人再也不登门了,一是姥姥的要求太高,二是母亲年龄太大,早年心仪母亲的人早为人父了。

姥姥由当年的待价而沽迅速调整为主动出击。她踩着小脚到处动员相熟和不相熟的亲朋好友在周围十里八乡为母亲寻找结婚对象。标准是:男的,活的,健全的。经过一番铺天盖地的撒网,最终敲定两名两面待选适龄青年。一男子正直憨厚,家境殷实,住着罕见的四件瓦房,相当于现在住豪华别墅。姥姥很满意。一见面,发现对方戴着近视眼镜。姥姥身为母亲处处为儿女考虑的缜密心思又作祟:戴着眼镜干活多不得劲呀,生个孩子再遗传,不是耽误孩子一生?姥姥的短浅见识让母亲毫无悬念地走进那个外号为“要饭村”的村庄,嫁给了身为教师的父亲。

奶奶家鲜明地体现了“要饭村”的特色。第一次见面,时值寒冬。父亲穿着一条露着脚脖的单裤,膝盖上居然打着块补丁,布鞋前头破了一个洞,大脚趾很不体面地探头探脑。四间土坯房,住着已成家的二大爷三口、爷爷奶奶两口、尚未成家的小叔和正在上学的小姑。大伯一家住在奶奶盖的新房里。已经是1978年了。奶奶家的贫穷狠狠地让姥姥他们震惊!但是父亲很让人满意。出出入入招待客人,沏茶倒水,手脚伶俐,是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还会干木匠活。什么年代也饿不死手艺人呀!母亲清秀的相貌和富态的身材让父亲很满意。两家一拍即和。

母亲隆重地出嫁。

嫁妆的丰厚惊动方圆几里:刷着厚桐油带着穿衣镜的大衣橱,锃亮的写字台,四把沉重的暗红色大椅子,硕大的木手箱,罕见的纯羊毛毯,花花绿绿的棉被。现在90岁的姥姥依然津津乐道于当年陪送闺女的无限风光。

童话里公主嫁给王子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现实中,女人嫁给男人开始了不见硝烟的战争。

许多年后,母亲很悲哀地说:穷尽毕生的想象力,也没想到期盼了多年的婚姻居然是这种模样。

母亲结婚后,奶奶家的拥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十几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自然免不了磕碰。客观地讲,母亲进门后良好的家教让她认真地操持家务干农活,种地做饭洗衣做衣。父亲叔叔姑姑生平第一次穿上了毛衣、棉裤,还穿上了母亲千针万线纳的新鞋,甚至垫上了绣花的鞋垫。因为要融入这个大家庭,勤劳能干的母亲晚上在油灯下包揽了所有的针线活。母亲单纯地认为只要自己恪守本分,多劳多干,就能收获婚姻中的幸福。

只是婚姻完全不适合衍生爱情。本来两个没有丝毫感情基础的人生凑在一起就易起摩擦,更何况两个人的婚姻还是在众人的罅隙中生存。母亲生性敏感憨厚,不会八面玲珑,再多的付出不如妯娌的一张巧嘴。 奶奶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恶声恶气也越来越多。本来存在矛盾的妯娌、婆婆竟空前地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刚来的外人——新媳妇。母亲把自己的乖巧延续到媳妇角色,任凭别人怎么刁难,自己唯一会做的就是委曲求全。只是夜晚在被中偷偷流泪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学会了抽烟借烟消愁。当母亲受委屈时,自己的丈夫若安慰或体谅他她,母亲心里或许会舒服点。父亲的做法却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父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坚信父叫子亡子亡方为孝,坚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同时,哥嫂需要敬爱,弟弟妹妹需要爱护,只有妻子没有法则约束可以任意责骂。为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孝顺,给弟弟妹妹做出表率,父亲会在奶奶指责母亲时变本加厉地责骂母亲。为了表现母子同心,父亲甚至和母亲划清界限,整日横眉冷对恶语相向。

母亲的委屈上又加数重委屈。一年四季,母亲的心都是寒冷的。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母亲不知道;但母亲知道,爱情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后来,奶奶盖了新房,二大爷一家搬出去住了;后来,家底殷实的姥姥心疼女儿,出钱给女儿盖了瓦房,然后四叔搬去住了,因为奶奶说四叔要娶亲,还要带着母亲风光的嫁妆。面对奶奶的安排,父亲心悦诚服。虽然是母亲的房子和嫁妆,但母亲毫无发言权。没有人想到要问问母亲的意见。只是在嫁妆即将被搬走时,母亲突然像发怒的狮子,以死要挟保住了自己的嫁妆。得不到爱情,至少应该留住对爱情的憧憬。再后来,爷爷奶奶又盖了新房,带着姑姑出去住了。

曾经拥挤了十几口人的土屋终于只剩下名副其实的一家人。母亲以为好日子来临了,谁知更加苦难。父亲对母亲的态度更加恶劣了,因为她先后生了三个女儿。奶奶四个儿子,只有父亲一人没有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亲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众口称赞的孝子,没想到母亲一下让他成为逆子,不能履行传宗接代的职责。父亲不仅在家族内颜面尽失,在村子里更是抬不起头。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让他深感没有儿子是一件无比丢人的事情。奶奶一直不喜欢母亲,趁势给父亲灌输思想,不能生儿子的女人再怎么着也是半个废物。愚孝的父亲对母亲的态度恶劣到极点。碍于离婚有辱门庭,父亲没有和母亲离婚。母亲的婚姻苟延残喘下来。不知道这是母亲的幸还是不幸。

母亲再怎么做也是错。手巧心灵委曲求全任劳任怨换来的永远是父亲的责骂,有时甚至是拳打脚踢。不知道那些没人疼爱的年月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一双眼睛生生哭坏了。多年后长大的我学会怂恿母亲离婚脱离苦海,母亲总是很无奈地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石头抱着走,命该如此。

父亲长期的暴躁和母亲长期的隐忍使母亲在父亲面前变得战战兢兢。其实母亲自尊心很强,生活再苦再累都不曾低过头,在父亲面前却隐忍成一块泥巴,任由父亲踩踏。像封建社会的小媳妇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的脸色说话行事。

许多年后当我追求风花雪月的浪漫时,母亲说,她这一辈子所能幻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是:和丈夫在地里干农活,各干各的,因为默契不用说话,即使因为筋疲力尽干慢了,丈夫也不会粗暴地大骂各种难听的话。听到这,我为母亲憧憬的浪漫爱情感到心酸。这样的要求如此简单质朴,于母亲却是镜中花水中月。

母亲的日子像漫漫长夜,怎么熬也是黑夜,一熬就是30年。30年哪!

30年,许多东西在悄然变化,如父母亲已变老,如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开始淡化,如我们姐妹三人很争气地从大学毕业成家立业,再如衰老的父亲逐渐变得脆弱。父亲对母亲仍然粗暴,不改动辄斥骂,但是开始心疼关心母亲。母亲骑车外出,父亲会沉着脸让母亲多加衣服,叮嘱路上注意车辆;母亲病了,父亲会按母亲的口味给母亲做饭端到床头;母亲犯腰病卧床时,父亲借来电动三轮车让母亲躺得舒舒服服的,带她去看病,回家途中还绕道去新修的景点逛逛。母亲满足地说,熬了30年才知道被丈夫关心是什么感觉。生病时是母亲最幸福的日子因为父亲会鞍前马后地照顾,甚至呵护。母亲的话仍然让人心酸欲哭。在黑暗中跋涉太久的人,见到一丝光线就幸福地以为拥有了整个太阳。

倔强粗暴的父亲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越来越依恋母亲。每月父亲如数将工资交给母亲保管;家里有重大事宜,父亲恶声恶气地让母亲拿主意;母亲有事离家的几天里,父亲有点百无聊赖;母亲回家的前几天,父亲掩饰不住地兴奋。

母亲有时无奈地向我们抱怨父亲脾气粗暴处处为难她,我们如实相告,安慰母亲:父亲像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总是无情地扎伤与他最亲近的人,他在精神上是完全依赖母亲的,所以才以本色和母亲相处。这些话让母亲感到些许欣慰。父亲有时仍板起脸呵斥母亲,但母亲释然了很多。她把父亲的呵斥粗暴看做一个老男人的无理恶作剧,宽容地一笑了之。因为母亲知道,父亲心里是很在乎她很心疼她的。这一点是母亲坦然坚守的底气。

我们姐妹成家后,多次要接母亲去自己家住,远离父亲过几天清净日子。母亲总是拒绝,自我解嘲说:不去,去哪都不踏实,还是在家受你们父亲欺压才踏实。

母亲已过耳顺之年,满头白发,人生已走过大半。现代式的爱情永远不会降临她头上了,或许在她眼中,在平凡的日子里磕磕碰碰相互扶助也是一种爱情模式吧。衷心祝愿母亲幸福,祝愿二老平安健康地扶持着走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