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咱们的老家规,要不要传承下去?

 汇文聚智 2014-12-26

咱们的老家规,要不要传承下去?

2014-12-26 天津新风尚

一、家务

  

家务,是家族习俗中最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包括其中。所以,家务事又称“家政”。

  

在旧天津的大家族和一般家庭中,主家政者是第一代女主人(家长之妻),但她的位置常常是指导性的或监督性的,在她的安排下,负责着整个家庭每个成员的饮食、衣着、家居以及外出的照料和管理这些日常生活内容的实际执行者往往是第二代的长房女性。并由家中其他二代别房(或雇佣人俗称”老妈子)妇女分别担当、共同协助来完成的。家务习俗与经济生活中的消费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操持家务或者说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水平如何、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个家庭的面貌、兴衰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外部的声誉影响,所以家政——操持家务在家族民俗中可以称为一门艺术。


旧时,即便是一般两代之家,主家政者也是这家的女主人,由家中女孩子来协助她。这不单可以使女主人减轻些体力劳动,也可以锻炼女孩子操持家务的能力,为出嫁以后实际操持家政作好准备。

在中国当代生活中,大家庭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两代之家。主家政者已不再是女主人的专职,家务的分担制越来越取代了妇女专任的传统习俗,这是因为妇女和男人一样参加社会生产、担当社会工作,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平等,家务的分担在家庭中已成为现实。几千年来的父系家族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解放而发生重大变化,并且,随着物质文明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务习俗势必还将不断发生变化。


二、家规与家法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旧时,天津的大家庭是极其讲究“门风”的。“门风”,又称“家风”,一个好的门风往大处说往往能够产生于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往小里说,家中子弟在社会上大多能够遵纪守法,这是和良好的家教有关的。旧时,大家宅门门心对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联语,约略可窥见家风所禀之一斑。


一个良好的家风来自良好的家教,旧时常谓没有社会公德、不懂礼貌的人为“没家教”。家教,是传统家族教育子弟成材并能承续祖业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是德和才两方面。侧重于封建伦理道德及遵行旧礼法方面,提倡勤俭、孝顺、老实,反映到社会交往中就是礼貌周到、待人以诚和热心公益事业。家规或家法,实即针对家风或家教而形成的。家法(家规),隐含着一种惩罚意谓,即不遵守家教或败坏门风按家法从事。家法,对家族每一成员在家族中和社会上的行为都有一定制约性,是家族共同信守的规约。在社会生活中,家规是不成文的行动准则,常常是根据社会习俗的制约而订的种种规矩,内容大体相同,其中有些是极有针对性的,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家长的制裁和惩罚。在封建时代,惩罚的手段多是体罚,这种惩罚用具多是竹制的或藤制的,也有皮革制的,天津惯俗常把这种惩罚用具叫作“家法”。

  

家教突出的是“教”,家规突出的是“管”,两者的有机结合,用于确保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传统的家教、家规、家风多受封建儒家思想的影响,侧重于封建伦理道德及礼法的教育,由家长的言传身教,规范子弟忠厚、善良、正直、诚实、勤劳等等。这对于一个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是不无积极作用的,甚至对现代社会也还有着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三、家号与家讳

家号,在家族民俗的传承中也是一个极其普遍的事象,亦称“堂号”。它标志着家族门第异于其它家族的基本特征。20世纪20年代前,世人注重家族堂号。凡家族或富或贵后,皆注重置房产、立祖坟、起堂号三件大事。房地产的四至立石柱要刻上堂号和姓氏,茔地的四至石桩也要刻上堂号和姓氏。堂号一般两字,多是吉祥、美德的好字眼,举凡在公开场合下使用的器物,如捧盒、圆笼、拜帖、谢帖等也都要写上堂号。

  

堂号多是自称,外人则以人名、绰号、店铺名、职业、居住地、原籍地以及某种特征称某些家族。比如“当铺韩家”,标明着这家姓韩,以典当为业;又如“切糕张家”,标明着这家姓张,以卖切糕为业;再如“茶叶穆家”,标明着这家姓穆,是开茶叶店的,凡此种种,共同特点是家号足以表现出姓氏和行业,仅从字面,一望可知。另一种家号是一听便知是表明姓氏和原籍的,如“霸州李”,表明这家姓李的原籍是霸州。又如“保定王”,表明这家姓王的祖籍是保定,凡此,也可以从字面得知。再一种是袭用祖先名号(堂号、斋号)为家号的,往往是祖辈某人在某方面大有名望,为世所知,或祖辈某人曾做过什么高官,政绩可称或造福一方者,后人引以为荣,则会取先人名号为家号。如“李善人家”是天津的大盐商,发家后曾从事多年赈务及其他慈善事业,故得“李善人”之称。其后代以此为荣,并以“李善人家”为家号。另外,也有取吉祥字为家号的。

家讳,表现在对于父、祖等直系长辈名字劻避的形式上。旧时,在文字书写时通常遇父、祖的名字时,或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画,或借用它字。在日常言谈时也是尽量回避父、祖的名字,俗语说“子不言父名”即是避讳的意思,甚或在与人交谈时,对方言及父、祖,本人则立即站起,欠身垂手,以示敬避。

  

四、家神与家祭

家神,是家族中日常供奉的神灵,其目的和为之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家族在神灵的庇佑之下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生活富足,不受灾祸邪难侵扰。

  

旧时,天津民间供奉的家神主要包括本家族的祖先、南海观音、吕祖、五大家(狐黄白柳灰)、财神、灶神、张仙等。最有特点的是民间将南海观音、吕祖、财神、白老太太、胡三太爷等神灵的影像绘于一张纸上,托裱后悬挂,俗称“全神像”。民间对供奉家神的位置和相互间的次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富户人家都有自家的佛堂和祖先堂,有的在家庙中单独供奉,还有的人家将佛堂和祖先堂合二为一,即使房屋不宽裕的人家,也要利用堂屋供奉家神。


一般是南海观音影像放在中间,右边供全神像,左边供祖先灵牌或影像,若单独有祖先堂,则左边的位置空着。至于五大家的牌位则一定要供奉在院内的仙家楼中。对于家神的祭拜,各家有所不同,但不外乎包括每日三炷香叩拜祷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烧香上供、年节敬香祭祖等形式。如春节前夕,一般是腊月二十八晚上之前,各家主妇必须布置室内的桌帷椅套,挂字画影像,同时摆设神佛、祖先的供品、香烛。到了腊月三十晚上九十点钟时,家长要在香案上供上事先准备好的“增福财神”神祃儿、“全神大纸”神祃儿和值年灶王神祃儿。这时,全家都须梳洗,换上新衣服,家长洗手后冠服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以下众人先男后女依次行礼,说是请家神回到家里和家人共同过团圆年。从此时起各处灯烛不熄,香火不断。至次日,即大年初一早晨五、六点钟时,家家要把请回的全神送走,即将全神大纸连同黄钱一同焚烧,谓之“送大纸”。再如对五大家的祭奉则是在每月初一、十五(农历)两日更换供品。对张仙的供奉则每日更换香案上的湿白面球。



家祭,主要是指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沿袭封建家族信仰、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家祭的时间一般是在祖先的生日和年节时举行,其中以年节的祭祖最为隆重。家祭按地点概念划分可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家祭(在家中祭祀)、庙祭、墓祭。

  

家祭是指在家中祖先堂或宅院附近从事的祭祀活动。如祖先的生日、农历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初一送寒衣以及春节等节日来临时,各家均要为祖先上香上供,焚化纸钱,有钱人家还请僧、道来家诵经,为祖先超度祈福。

  

庙祭,是指在家庙中举行的祭祀活动。家庙在天津又称“家祠”、“祠堂”或“宗祠”,是旧时大家族为祭祀祖先而专门构置的建筑设施。旧时,天津城区和城外祠堂很多,如李公祠、丁公祠、金家祠堂等等,称某公祠者,“公”字往往是后人或时人敬称所加,实即某家祠。现市区内保存较完整的祠堂是位于南开区白堤路的李纯家祠。其始建于1923年,系江西省督军李纯为奠祖所建的家庙,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千平方米,坐北朝南,仿故宫布局。正门两侧雄居石狮1对,面对正门有照壁横障,两侧有翁仲。正门向里先是一玉石牌坊。其后东西矗立有华表1对。前行有玉带河,跨河有玉石桥,石雕精细,气势庄重。往北,有3进院落,院周围皆有游廊环绕。院之间,有夹道通连。庭、堂、殿宇皆为古典式砖木结构。殿顶覆以彩色琉璃瓦,重檐斗拱,五脊六兽,顶板描金,方砖铺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196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建立了南开人民文化宫,并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今祠堂多已废止、拆毁或已改作他用,但从现今遗存的地名来看,足可想见旧时大家族修建祠堂风行之盛。

  

家庙一般是以供奉祖先神位为主,根据家谱所载,依次设列历代祖先牌位,主要是为在传统的重要节日祭祀祖先时所用。除供奉祖先神位之外,有的家庙还把本家所信奉的神灵(如关公)供奉在内,作为家族的守护神来对待。

天津新风尚

很多朋友来感谢我们,其实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无私把这些文章传递出去的人,你们是最伟大无私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明日精彩继续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