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总结(24):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王什么都会松 2014-12-27

再生障碍性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以全血细胞减少及其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2、再障的临床表现

①起病:NSAA=慢性,SAA=急性

②就诊原因:贫血和出血

③主要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

④临床表现与受累细胞系的减少及程度有关

⑤主要死亡原因:颅内出血

⑥如无感染,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3、再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①全血细胞减少,Ret绝对值减少

②一般无肝、脾肿大

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④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

⑤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鉴别诊断:主要与外周血血细胞减少尤其是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相鉴别

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③非白血性白血病

④急性造血停滞:再障危象:巨大原始红细胞,自限性

⑤范可尼贫血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的进行性骨髓衰竭、发育异常和畸形,肿瘤易发倾向

⑥其他:淋巴瘤伴骨髓纤维化,多毛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4、再障的治疗

①支持治疗:个人和环境卫生;抗生素应用;输血或成分输血;排卵型月经过多:雄激素或炔诺酮

②非重型再障的治疗: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因子;中医药

③重型再障的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


溶血性贫血

1、溶血发生的场所

①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循环血中溶解破坏。获得性疾病:血型不合的输血、PNH;遗传性疾病:蚕豆病

②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在脾脏破坏。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③原位溶血: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破坏: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2、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①急性溶血:常见于血管内溶血,如血型不合的输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黄疸,血红蛋;白尿;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②慢性溶血:常见血管外溶血: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3、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特点

①反映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a、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血症;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血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无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尿b、血管外溶血: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胆粪原:溶血时大量增加;尿胆原:急性明显增加,慢性轻度增加

②反应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网织红细胞增多;周围血出现幼红细胞;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③病因学检查。


4、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HS)的血象特点及治疗

①血象特点:外周血球形RBC增多>10%;Ret增多骨髓红系增生;RBC渗透脆性增加

②治疗:脾脏切除:6岁以上,无手术禁忌证。


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症状特点及确证试验

临床特点为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的 Hb尿,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或反复血栓形成。

①酸溶血试验 (Ham试验) 阳性

②糖水试验阳性

③尿含铁血黄素 (Rous 试验) 或隐血阳性

④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

⑤单抗分型CD55、CD59阳性率降低。


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分型

①根据抗体作用所需温度分为:温抗体型:一般在37℃时作用最活跃,主要是 IgG ,为不完全抗体;冷抗体型:在20℃时作用最活跃,主要是 IgM ,为完全抗体

②病因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7、温抗型AIHA治疗

①病因治疗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常用泼尼松

③脾切除,二线

④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⑤难治性患者:抗CD20单抗,麦考酚酸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