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前瞻:金融混业经营与证券化、注册制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必由之路。

 冷月静思斋 2014-12-28

     资本高市场的特别是金融行业火爆,更是引发了投资者对于金融业顶层设计和改革的思考,如何化解社会融资成本高企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是管理层努力的方向,但至今收效甚微,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行政手段层面,并未取得市场化的效果,究竟根源,有深层的体制原因。比如,现在的银行业由于分业之后,只能从事储蓄和信贷业务,利差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他的中介业务只是由此派生而已,所以它们只好一味地追求利差和信贷规模,形成恶性循环。利差是事前利润,而证券化、投行等业务是事后利润,混业经营也有利于培养银行的长远经营意识,转变嫌贫爱富习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让银行业开辟更多的业务领域,也就是开展混业经营,银行也可以从事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等业务,这样使其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也就不会一味追求利差和信贷规模了。如今已非昔比,在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时代,务种金融主体的混业经营在技术上已无障碍,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和转变监管体制和思路、理念。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注册制须与银行资产证券化、混业经营一同进行才能收到最大的成效。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通过混业制,作为银行业最大利益集团的中央汇金旗下的国有五大行的估值可以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增值。

    成熟资本市场的金融混业经营历经了从混业到分业最终到混业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规范和整拿过程,也是实现社会资源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这种趋势也必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

    由此想到,若不久的将来银行业开始实行混业改革,则现在的银行股相比券商和保险股倒要低估一倍以上了,而且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要好过保险和券商。由此想到平安银行具有先发优势,其控股公司中国平安已经是一个完全的金融集团了,其下的保险、券商、信托等业务体系齐全,现如今平安银行与大股东之间开展的交叉销售到时候就可以无障碍地转化为混业经营了(协同效应也是平安银行成长性好于同业的主因)。同时,平安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三马”入股中国平安也就意味着参股平安银行,将来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中国平安吸收整合平安银行也是可期的。综上所述,平安银行有望成为银行板块的本轮龙头品种。就近期而言,券商股和银行股之间可能呈现出互动行情,而从中长期看银行股值得期待。总而言之,如果说券商股的上涨是对A股牛市场的预期的话,那么银行股的上涨就是自身估值的提琴升和对于混业经营确定性的预期。

投资前瞻:金融混业经营与证券化、注册制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必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