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鸣梁海战李舜臣"很差钱":续集大明水师登场

 随心而所欲 2014-12-28

  “我还以为这是李舜臣死的那仗。”看完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一位朋友如是说。

  我连忙纠正:李舜臣是死在了露梁海战。虽然都有梁,但此梁非彼梁,还是留着李舜臣大爷再蹦跶一下比较好。

  其实不怪这位朋友,因为即便是搞历史的人,如果不专做这一段,估计也会闹混:因为,鸣梁海战的意义实在是太小。

  鸣梁,怎么个情况?

  所谓鸣梁海峡,听着气势磅礴,实际上只是一个很小的海峡,最窄区域不到300米。如今海峡上已经建了一座桥,连通韩国本土与不远处的珍岛,而当年海战,正是在这一狭窄区域进行。

  不仅狭窄,水流还快,平均速度为10节。要知道,后来北洋水师“定远”舰的标准航速也就是14.5节,这个水流速度之恐怖可想而知。更何况,海峡的水流方向每隔几个小时就会突变一次,来个180°大转弯,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都让鸣梁海峡充满了不确定性。

  日本人也并非完全不懂。毕竟是个狭窄海道,日军首先派出关船(中型船)作为先锋出战,扫清道路,后军的大型船再一举通过。

  李舜臣所著《乱中日记》描述日军出动133艘大船、200艘补给船。然而日方记载中,真正与朝鲜交战的只有几十艘关船,或许有更多战船,但应该属于后续部队,并未介入战斗之中。朝鲜毕竟赢了,想扩大一下敌我实力对比,造就一下李舜臣的不世英明,也不是不能理解。

  其实,如果300多艘战舰一齐攻击,反而正中朝鲜军队下怀:海峡300米,300多艘船一起过,一艘船的空间只有不到1米,那这仗根本不需要打,只需要 看着日军舰船互相挤,就差不多能赢了。所以作战部队,大体上就是那几十艘船,而且真打起来,日军也一定是分批上阵,用车轮战让朝鲜军队疲于应付—这点恰好 在电影中有所表现。

  看过《鸣梁》,能感觉到剧情上有不少槽点,但仅就海战本身而言,还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战术表现中规中矩,兵力配置有层次感,没有花哨特技,让人感觉那就是一场真实的战役。

  幸亏没有龟船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没有龟船出场。整个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中,龟船可算朝鲜人唯一的骄傲(虽然存在与否仍有争议)。

  在陆军一败涂地、只能靠明朝救济之时,海军却有不俗战绩:1592年8月,朝鲜水军在闲山岛大破日军舰队,击沉42艘日本舰船,搞得日本人大呼不妙。

  破敌法宝,就是这个龟船。

  龟船构造并不复杂。船底呈U型,船舱留给桨手,甲板四周围上厚木板,顶上铺一层铁板,铁板上弄一堆倒铁钩,再竖一个桅杆,就差不多了。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对当时日军而言,这就是噩梦。

  为什么呢?主要是日本人没有火炮。除去火绳枪之外,日军唯一火器是投掷火药(焙烙)。但龟船顶上是铁皮,投掷火药炸不透;四周是厚木板,火绳枪又打不穿;想跳帮肉搏?对不起,早就挂死在倒铁钩上 了。

  如此有针对性,自然就好办了。一有战役,龟船打先锋,在前面一通横冲直撞,冲垮敌阵,然后再来一通胡乱射击,战役就赢了个七八 成。

  这么好的武器,为什么鸣梁海战不用呢?原因很简单:没钱。对于朝鲜,龟船铁皮成本过高,造不了太多。即便在闲山岛海战中,朝鲜也只有3艘龟船上阵,剩余21艘都只是龟船的母体—板屋船。

  板屋船没有铁甲护身,也没有倒铁钩,但形制却更大,可容纳上百人作战,较之关船自然有些优势,鸣梁海战12艘船都属于板屋船。

  既然处于劣势,那为什么日军非要派关船出战呢?

  还是要明白,日军此战主要目的在于快速歼灭,清道更重要。关船比较快,即便攻击能力一般,也可以靠数量优势弥补。谁承想李舜臣对鸣梁海峡地形太过熟悉,战术要诀就是一个“拖”字。

  不管是否孤军奋战,不管敌我实力对比是不是悬殊,只要拖到水流逆行,关船再快也快不过水流,自然就会被冲出海峡。

  真正的鸣梁海战

  电影结束于海战之后,并未叙述下一步动向。对韩国人而言,这个点位截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鸣梁海战刚刚结束,朝鲜军队马上全体撤退,一天都没有停 留。然后日军全体出击,占领了鸣梁沿岸,紧接着又摧毁了朝鲜水军基地—片中多次出现的右军营,搞得李舜臣连个落脚地都没了。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日军后续 部队有点多,实力也有点强,只能撤。

  所以,鸣梁海战的真正叙述应该是这样:日军进攻鸣梁海峡,先锋部队在劣势海域遭李舜臣伏击;朝鲜海军没有恋战,在日军大部队到来之前撤退。

  鸣梁海战,不是胜负转折点,只是一个大败局中的小胜利。但之所以被搬上大银幕,在于这场战斗是朝鲜人以一己之力战胜日本军队的典型。即将拍摄的规模更大的露梁海战,则得益于明军的支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