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立山应用四总穴的经验分享

 wyfx100 2014-12-29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第486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高立山 ⊙ 编辑/王超 ⊙ 校对/杨克卫 


导读娄绍昆先生的“针灸入门一夜通”(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中,何黄淼老师教娄先生针灸时说,针灸取穴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他说的第一个方面,就包含了这个四总穴,可见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本文是高立山老师梳理的四总穴应用的普遍规律,涵盖面很广,有我们常常能想到的,也有我们想不到的,小编觉得需要注意的都标了蓝字,各位可以细找一下自己需要的。




四总穴简介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是一首言简意深,好读易记,烩炙人口的针灸歌诀,为针灸医生所熟悉,明代《针灸聚英》和《针灸大成》都把它收入书中。我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四穴的主治各有其特点,今简介如下。


四总穴及其主治


足三里,能升补脾气和降胃气。


特点为:

1.主治肚腹疾患——如胃痛、吐泻、纳少。

2.是强壮穴——要多用灸法

3.可治膝关节痛。


委中:能清血分热,通膀胱经气。


特点为:

1.主治腰背部疾患——如背痛、腰痛。

2.对于外感实证之腰背痛,效果较好,对虚证要配合其他强壮穴位。

3.一般不灸,有时放血,或出血后拔火罐。


列缺:能清调肺气,疏散表邪。


特点为:

1.主治头项疾患——如偏头痛、落枕。

2.治任脉病。

3.治妇科月经病。对肺经实证、虚证俱可应用。


合谷:能清泻大肠,宣散表邪。


特点为:

1.主治面口疾患——如牙痛、口眼歪斜。

2.可治腹痛因大肠病变者。

3.有退烧,止痛作用。


四总穴的一般配伍


(一)足三里


1.胃痛——加中脘:中脘是胃的募穴,两穴相配,能和胃止痛。


2.腹胀——加天枢:天枢是大肠募穴。若腑气滞缓而致腹胀,则足三里配天枢有调整胃肠、增强蠕动的功能,但应区别腹胀的虚实而运用补泻手法。


3.腹痛——加气海:气海穴与“气”有关,凡因寒、因热、因虚、因实气滞而腹痛者,均可使用。虚寒者可加灸。


足三里主治证候及配伍效穴颇多,不便一一介绍。


(二)委中


1.背痛——加大椎、肝俞:大椎是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外感风寒、膀胱经气失畅,以致背痛掣及两胁、咳嗽等症,可以配用。


2.腰痛——加肾俞、大肠俞:对一般腰痛、脊椎两侧疼痛,效果较好;若属虚寒疼痛,可灸腰部穴,若属扭伤急性腰痛,可于委中穴放血


3.吐泻——加曲泽:两穴俱放血,有清暑热、止吐泻作用。


(三)列缺


1.偏头痛——加太阳、率谷:少阳头痛,肺热面颊痛,外感风寒头痛都可配用。


2.前额痛——加上星、攒竹、头维。鼻塞不畅、前额疼痛,伴有胃病者效果较好。


3.失音——加廉泉、照海。外感或内伤,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效果较好。笔者曾治过声带麻痹之失音,但对声带息肉的效果不好。


(四)合谷


1.目赤——加攒竹、丝竹空。对目赤肿痛如天行赤眼应用攒竹放血,效果甚佳。


2.牙痛——加下关、颊车、承浆。清泻阳明,通理大肠,下牙痛效果较好。


3.头痛——加风池、太阳。外感头痛效果好。


【本文摘自中国针灸1983年12月10日,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阅读《针灸入门一夜通》

▼▼▼     点▼表扬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