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见效的针灸疗法

 滚滚车轮y 2021-05-27
一针见效的针灸疗法-四总穴-
四总穴是四个穴位 包括了
足三里,委中穴
列缺穴 合谷穴
四个重要的穴位
四总穴歌及由来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这是四总穴针灸歌诀。四总穴在临床上起着相当重要而又有效的作用。
《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都将它尽收入书中,据传出于《乾坤生意》,作者何人,未见明确记载,估计最晚也是明朝以前的作品。流传至今,已五百年之久。
个人趣事
记得在我参加一次面试考试时,出题老师让我用一个穴位概括的说颈部不适的传统针灸取穴,我不假思索,:
报告老师,我说是平衡针灸的颈痛穴!,
主考老师严肃的说,不要说现代的说咱们传统经典的穴位,我一下蒙了,传统的,大脑一片空白,治疗颈部疾病的穴位哪一个有代表性呢,最后脑子里只有这首歌了,头项寻列缺,竟然蒙对了,
四总穴里面
首先是足三里 这个穴位有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都可以用足三里治疗,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会穴,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腧穴。俗话说:“身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的主治范围相当广泛,是全身重要的强壮穴。
《灵枢》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肚腹三里留还真是有道理啊!
四总穴第二个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
委中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经气所人之合穴,五行中属土,膀胱腑的下合穴,四总穴之一。本穴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等作用,是临床常用要穴之一,尤常用于腰腿痛之痿痹,是临床刺血要穴之一。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丹溪心法》:腰屈不得伸,针委中出血立愈。
下一个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穴,别名“童玄”、“腕劳”。又是肺经之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它有宣肺祛风,疏通经络之作用。
头项寻列缺告诉我们脖子及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寻求列缺穴!
《内经》提到:“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肉间,并太阴之脉,直入掌中,散于鱼际。”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可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以及任脉的经气,地位十分重要。主要用于调理治疗头面、颈项部,例如:头痛、头晕、颈项僵痛、落枕等艾灸该穴有效。
此外该穴通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有滋阴润肺,调理肺经病症,如感冒、气喘,热证或阴虚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咽干、眼睛干涩、耳鸣等。这些其实也大都在头项上。
四总穴最后一个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
合谷有循经的治疗作用,而手阳明大肠经跟面部、下齿、鼻子等关系密切,因此“面口合谷收”成为四总穴歌中最重要的压底一句,这是古代医家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
从经络循行路线上,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这两条“阳明经”在面部、口唇周围分布十分密集,并且这两条经脉气血在鼻旁迎香穴交接在一起,所以通过刺激大肠经的原穴合谷,调整手足阳明经的经气运行,就可以治疗远在头面部的疾病,合谷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疏解面齿之风邪,通调头面之经络,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四总穴歌》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最早见于明?徐凤的《针灸大成》,四个穴,两个在上肢,两个在下肢,一个是足阳明,一个是手阳明,一个是足太阳,一个是手太阴,它们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对头面躯干部病变起着远道治疗作用。足三里主治腹部病,委中主治腰背病,列缺主治头项病,合谷主治面口病,四个穴几乎可治疗全身病变,有了这四个穴,全身的疾病针灸师取穴就会了一大半!中医人不可不知啊!
各位网友,我是初见李医生,最近想写的东西太多了,想写传统针灸,平衡针灸,董氏奇穴,信息穴,古代针灸典籍探秘,还有名家针灸发挥,还想科普大众所苦的慢性病,肿瘤等,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想说的太多, 人生过半,真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已经整理发布特色针灸穴位微头条200余篇,不为名利,只求弘扬传统医学,传播祖国文化,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以前我发布的微头条,评论,点赞,转发,收藏!如有廖误,敬请指正!
#中医# #健康养生# #养生# #健康科普挑战赛# #针灸# #健康热力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