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身有子午任督,犹天地有日月阴阳,“法于天地,和于术数”,运任督阴阳二气,行子午卯酉周天运转,调理自身阴阳,以致阴平阳秘,周身安泰,称之为子午周天法。玄剑门秘传镇门神功紫玄丹功之子午周天功法,与世传所谓小周天功有很多差异,突出地表现为顺四时,任自然;以日月运行规律为法度。法诀云:道本无为法自然,真人立像假名圆,平常日月皆彰露,打破方知意为先。 子午周天功的练法有呼吸周天、文武周天、卯酉周天、甘四气周天、十二时周天等等。初级练习以前两种为主。现介绍如下: A、 呼吸周天法 呼吸周天法原称仙家保命诀,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因诀仅十六字,故名十六锭金。本功法在一呼一吸之间通任督二脉而气归于脐后,乃行子午之方便法门。法以吸气时意观一点真阳之炁生于海底会阴,一吸便提,意送真炁由会阴上行关元,入脐中,后推入气穴;呼气真炁下行尾闾,上行命门、夹脊、玉枕至脑中泥丸宫(上丹田),并化琼浆甘露,下落入喉,点点滴入心中生血化气,下注气穴,如此行气三十六息,然后吸气意观一点真阴生于九阳之台,即头顶囟会穴(百会前一寸),沿脑中入喉经膻中入脐中,后行气穴;一呼真炁化若云雾,上行大椎,下夹脊、命门、尾闾、会阴,上归气穴。如此行气二十四息。最后意观会阴之真阴之气化为灵火,热力上蒸入气穴,百会下落甘霖入气穴,化为乳白色丹球。 文武周天法,就是运用文火、武火运行周天的方法。武火,即一种节奏激猛的调息方法,文火,即是一种节奏柔缓的调息方法。运行文武周天,可较快地打通任督二脉,拓宽真炁运行的通道。 文武周天法,实际上是运用缩时之法,运行十二时周天。因此修习者首先要熟悉十二时位。即子(会阴)、丑(尾闾)、寅(命门)、卯(夹脊)、辰(大椎)、已(玉枕)、午(百会)、未(山根)、申(天突)、酉(膻中)、戎(神阙)、亥(关元)。文武周天法要求在子、丑、寅、辰、已六个时位,用武吸文呼法,吸气默念“通”九次,呼气观想金黄色丹球在相应时位上发出光热,不默念。行四个呼吸后移到下一个时位。午、未、申、戍、亥六个时位,用文吸武呼法,呼气时默念“通”六次,吸气自然,行四个呼吸。卯、酉两个时位文吸文呼,默念“通”分别是六次和四次。用丹功术语讲,则分别是进阳火,退阴符和沐浴。 运文武周天法一般是在丹炉火衰气寒之时(即无气感时),急依上法,从子位开始依法行之,以起火开关,若觉丹田或意观时位热烫之极,不论是否运完一个完整周天,均应止火温养,将丹球移入下丹田,用文吸文呼之法意守丹田即可。 每日坚持在十二时辰之时依上法,在相应时位起火开关,(即子时在会阴,丑时在尾闾,依次类推),可在较短时间内打通任督二脉,此即十二时周天。 武当玄真神剑门是以丹功、武功、药功并修的九真支派,以玄剑、神掌、绝手、药丹四大绝技著称武林,而内功武技的形成,则以真炁贯注两掌最为神奇,变诸各技,皆以此为原则。由于左右手分属阳和阴(女相反),将子午周天功与左右劳宫相配合进行专门修持,就形成了玄真阴阳上功。为使缠龙手修习者能够进行比较系统的功法训练,现从阴阳功中选出,一并作为基础内功练习。其功法如下: 或坐或站,双手外旋捧气于腹前,手心向上。中指向对,上提至膻中,内旋立掌。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双掌向前推击,手心向前,手指向上,意观丹球由下丹田气穴下行尾闾,上行命门、夹脊、大椎,分行肩井、曲池、劳宫,双手外旋回拉,手心向对,手指由向前变向上,玄掌于肩前,内旋双手下按于腹前。手心向下,中指相对,意观丹球由劳宫、少海、云门、中府汇于膻中,下行下丹田气穴,反复三十六次。双手左右两侧推拉按捧三十六次。左上托右下按,右上托左下按各三十六次。左转腰右推掌,右转腰左推掌各三十六次。双手上捧托,下压按三十六次。以上惫念同前。收功法同丹田功。 人之身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古哲有言:“后关通,一半功,缩艮开乾是正功。”又言:“前关闭,降心气,功从夏秋阴阳济。”在周天功法中,能够做到真气打通任督二脉,功夫已做了一半。 开关法的修习方法:待神炉药生、丹田火炽时,吸气时气入气穴,呼气时以意领气,经尾前海后下行(气穴、命门、尾闾三穴成倒三角形),水银般沉于尾闾穴,一般十八息、二十四息、三十六息、六十四息、七十二息不等,最多一百零八息,即可将尾闾穴冲开,冲不开即表示真气不足,需再修习丹田功法,积蓄真气。尾闾穴冲开的感觉是穴内有刺痛感和通透感,真气的炽热度下降为温暖感。再修习丹田功,令真气灌注于尾闾至夹脊穴中间的督脉中,觉有充盈饱满感时可进行冲击夹脊穴。方法是以意领气,吸气入气穴中,呼气真气下沉尾闾穴,压迫督脉中真气如汞柱般上冲夹脊穴,感觉如前。冲击玉枕穴的方法与此相同。 E、 天雨沐浴法 又称“醍醐灌顶法”、“洗髓法”。其法是在玉枕穴被真气冲开后,双目微上翻,用神光向百会上一照,这时会有一股氤氲之气,如云如雾,由玉枕直上百会,融融温暖,此时切不可留恋(世人常在此留恋),即刻意想真气化作甘露,沿百会至会阴之中脉下降至下丹田气穴内,此时会感到全身清凉,百脉调合,身心快畅。 玄真门历代祖师在长期的修真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能够较快激发人体潜能的修持方法,这就是观想法。它从丹田功到超凡功,都有具体的观想方法。九宫混真法就是用于增智开慧,开发大脑潜能的修持方法。其修习的目的是将上丹田九宫之真气,混化为一颗丹球,密藏于上丹田泥丸宫中。《黄庭》曰:“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穴,曰“泥丸宫”,乃藏神之所,其穴在两眉心中间之印堂穴(山根),入内三寸正中之地,山根入内一寸为“明堂宫”,入内二寸为“洞房宫”,泥丸宫再入内一寸为“琉珠宫”,入内二寸为“玉帝宫”,玉帝宫上一寸与琉珠宫成等腰三角形的上顶点为“太皇宫”,琉珠宫与泥丸宫的三角顶点为“玄丹宫”,泥丸宫与洞房宫的三角顶点为“极真宫”,洞房宫与明堂宫三角顶点为“天庭宫”。每宫均方圆一寸二分,因此每两宫有二寸重叠,正好形成一个太极图,两宫为阴阳鱼的阴阳眼。法诀曰:“九转连环,一气无端,玄机奥景,抟化金丹。” 简易练法:由于九宫正好在脑的中间,可意想九宫成为九个圆圈,连环相扣,无始无终,先从左耳采宇宙之真气经九宫过气,由右耳出,再从右向左过气。最多练九次。 九宫混真法有脑出血症者禁练。 法诀曰: 归炉只需堰月炉,采药必用子时药。一念不生万缘息,湛湛江月水无波。 内外无别虚静笃,铅汞交结蒸百脉。电发坤门九宫明,玉鼎汤煎漫天雪。 含光默默顺鸿蒙,黍珠凝聚育真火。大药生产有时节,亥末子初正二刻。 子午卯酉自升降,抽坎填离三八数。此是天然真火候,无弦无望无朔月。 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采药归炉法,乃玄门心心相印、口口相传之秘法。长春子曰:“深耕则易褥,布种为钩玄。识得玄中奥,人元遍大千。”《太上宗旨》曰:“活虎生龙习静时,虚空交感不相知。无中生有还归彼,有里还无我得之。得此恍同巫峡雨,全凭目力慎维持。”此深耕布种、无中生有之法,皆言采药归炉法之妙用。丹功有三要:即炉鼎、药物和火候。炉者,行火之器。鼎者,贮药之物。《悟真》曰:“先把乾坤为炉鼎,次搏鸟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又云:“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自古丹法皆以炉鼎为修炼首着。若无炉鼎,药自何收?丹自何炼?偃月炉,朱砂鼎,此皆譬寓。太上无为大道,以乾为鼎,以坤为炉,盖取乾阳健、坤阴顺之义。偃月者,阴中有阳也;朱砂者,阳中有阴也。故阳健阴顺,阴济阳而阳济阴,方是修道真炉鼎。若舍阴阳健顺四字,而别求炉鼎,则是行邪道而非正道矣。所以古哲有言:“鼎鼎原无鼎,炉炉亦无炉,身心两个字,举世皆糊涂。”药物者,我之先天真一之气和内五行也。先天之一气,乃金丹之母,使其冲透三关,以通遍身血脉。日日采取此气以为药物,将我身内五行攒簇中宫,归于炉鼎之中封固之。日采而日炼,使先天之精不化后天有形之精,而化为真元之气,神中之气使其化为神;心中之气,使其化为虚,此所谓烹炼。其中火候寓其中也。火者,行火也。候者,时候也,恰好也。《洞神》曰:“火候者,亦自然之火候,不过略加作用耳,即用乾之策三十六,坤之策二十四,假以呼吸而数之,谓之烹炼。烹炼之法,谓之火候。”《丹经》云:“以火炼药而成丹,以神御气而成道。”以火炼药,需等药生,无药而行火候,谓之“火煮空铛”,因此需在一心清静之时,一阳生发之处(活子时),气满丹田,下极火炽,真气充盈,直透三关,上行九宫,翕聚泥丸,混化为甘露,滴滴下入心田,此是真气自然下降之象,这时可行采药归炉法。药物归炉的目的就是烹炼药物,使其气转化为丹。“丹”,现代人多理解为具有某种人体生物信息的高能量物质(团),它是产生稳定的神奇法术的物质基础,也是玄门武技转化内劲进行实战搏杀的必要条件。采药归炉烹炼丹药之法,又称“掐诀逐宫”之法,在丹田培元功法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子午八卦连环诀”,其掐捏指诀法是右手拇指抵左手无名指内根节,右手中指内扣左手无名指外根节。同时左手拇指与中指相扣圈住右手拇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玄门丹法中有“入手法”,为什么不叫“入门法”呢?这是因为其中这个“手”字蕴含着玄门修真至密心法在里面。法诀曰:“五行在手,八卦在步,丸宫在神。”五行与五指的对应关系已在“五行阴阳功”中介绍了。九宫在“九宫混真法”中介绍了,在此介绍“十二地支”与“手”的对应关系,即“十二时节”。无名指根节为“子”、指尖为“末”,中指根节为“丑”、指尖为“午”,食指根节为“寅”,向上各节分别为“卯”、“辰”、“已”,小指指尖为“申”,向下各节分别为“酉”、“戌”、“亥”。我们在修习时用拇指与上述十二时节相扣,在玄门中就称“掐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