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维启蒙 一.文化主导思维 西方认识论的基础与核心是机械反映论,可以概括为反应-反映-思维模式,这就是机械反映论的思维机制机理!西方二元悖论哲学机械地划分客观主观又机械地强迫主观同一于客观,其立论根据就是物体作用于物体必然引起同等反应的力学原理!据此推理,人也是物体,因此主客体关系也就是物体关系!这种反应论强调客观第一性和决定性具有合理的一面,但完全否定了主观认知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就陷入机械论泥潭!力学反应论上升为机械光学反映论,虽然排除了人等同一般物体,承认了人是象征性的灵性镜子,逻辑上能够反映物质运动而产生认识,但是镜子反映不能解释思维认知的具体机制机理,直接把思维认知说成是主观反映客观运动的结果,仍然不能摆脱机械反映论的束缚!无可否认,机械反映论的惯性和惰性误导,一直由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思维学,认知学延伸到脑科学和整个认知科学,一直在大脑物质因素,结构,功能分析上解释思维机理.直到最近脑科学热衷于寻求思维基因.但不知道思维认知机制机理并不在脑物质结构功能上,仍然想直接在脑物质中寻找思维基因,大方向错误就南辕北辙而毫差谬千了! 为了认知科学健康发展,必须在正确思想方法指导下重新探索思维原理!其实,文化才是思维的灵魂与主导,就此而言所谓思维就是文化思维,没有文化就不能思维,没有文化也没有思维! 这就是文化思维原理!文化思维原理的内涵外延,可以概括为八条文化思维学具体原理:全脑思维原理;信息思维原理;文化思维原理;形象思维原理;抽象思维原理;创新思维原理;实践思维原理;政治思维原理.以后逐条讨论这些原理! 二.全脑思维原理 什么是思维器官?古人说心之官则思,误解!今人说脑之官则思,比心之官则思正确,但也并不准确!因为思维是一个文化主导的复杂大系统功能,因此不能再从物质器官求解,而应该通过系统综合分析全面深入研究! 什么是脑?一般指颅脑,这种直观朴素认识不能概括大脑全貌!近年来有国外学者提出了心脑和腹脑理论,似乎可以建立一个颅脑-心脑-腹脑三位一体模型,但是大量论证仍然不能证明心脑和腹脑具有思维结构功能,因此所谓颅脑-心脑-腹脑三位一体模型不能成立!现在质华论提出复合脑概念,就是说大脑系统是一个内脑-外脑-信脑统一构成的复合系统!内脑就是颅脑,外脑就是内脑联系的脑外感官系统,信脑则是内外脑基础上产生的信息系统!这就是复合脑结构原理,根据其内涵外延产生复合脑功能原理,可以表述为脑性-思性-学性模式!这样就可以建立完整的复合脑结构功能概念,但是严格说来,复合脑概念仍然不能充分表述现代脑科学意义上的大脑全貌,为此必须提出全脑概念再思维! 为了说明全脑结构功能,必须建立全脑九学理论系统!根据脑性-思性-学性原理,全脑就是以实践认知为基础的大脑思维认知大系统! 1.全脑大系统的结构要素有九:生理,心理,信息,工具,逻辑,文化,人类,地球,宇宙,合称九大要素! 2.研究九大要素的相应学科也有九个:生理学,心理学,信息学,工具学,逻辑学,文化学,人类学,地球学,宇宙学. 3.九学构成九脑:生理脑,心理脑,信息脑,工具脑,逻辑脑,文化脑,人类脑,地球脑,宇宙脑. 九脑统一构成全脑,就是以实践认知为基础的思维认知大系统!由此可见,现在思维认知学所谓的全脑,实质上已经不是传统习惯所谓的物质结构大脑,而是一个复杂有序的广义文化学术思维大系统,因此只有全面深入探索这个复杂大系统的结构功能,才能说明全脑思维认知机制机理,也因此认知这个全脑文化学术大系统的起源与结构功能,就是全脑学研究的任务!这就是全脑思维原理! 三.信息思维原理 信息是沟通主客观的唯一隧道,认知所得并不是认知对象本体,而仅仅是信息,因此认知就是认知信息,而思维也就是信息思维,也只能是信息思维,离开信息就不能思维,也无所谓认知!这就是信息思维原理! 信息系统思维 信息思维发展大体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信号转化符号.原始群的呼声与手势等等只是简单信号,发展到图画语言文字等才转化为符号!图像,语言,文字等都是信息载体符号.第二阶段赋义产生概念,概念的信息质量比简单符号高一个层次.第三阶段概念升华为理论,理论是系统化与深刻化的概念系统,质量更高一个层次.第四阶段理论系统规范化,理论系统再集中升华为规范性理论,就具有方法论意义,质量更高一个层次.第五阶段具体方法论凝聚成总体方法论,就是所谓世界观等,可以概称为文化,质量层次最高.因此如果文化也是宇宙能量形态,文化就是最高能,只有文化才是宇宙质华运动产生的最高最大宇宙能! 认知信息系统也包括五个层次:第一自然信息系统,这是系统构成的最活跃因素!第二自在信息系统,这是人类固有的内在信息系统,除了人体物质结构关系外,还有天人合一的特殊自在信息系统.第三自为信息系统,这是意识产生后初步形成的主客观统一的信息系统,已经具有初步自觉性,但还没有主体化!第四自思信息系统,我们就是靠不断扩大和提高的信息系统思维的.第五自文信息系统,就是通过思维,探索,研究建立的文化理性理论信息系统!这样,信息脑研究首先就应该重点研究解决五个基础理论问题:1.信息思维系统结构功能机制;2.生理心理思维统一机理;3.信息符号思维统一机理;4.信息质次系统运作机理;5.内脑外脑电脑网络思维机制!这些问题解决了,信息思维起源问题大体就清楚了! 理解解释表述 既然主客观不能通约,客观真相和本质不能直观,主客规律更不能等同,那么只有信息才是主观对客观可知性与可知度的唯一载体,只有信息才是唯一认知对象,只有信息才是唯一思维隧道!由此作出结论,思维就是信息模拟论,因此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质华信息模式,才是信息思维的基本规律!这就是信息思维第一原理,还有信息第二原理:智能不但是思维的主导,而且是信息的灵魂,没有智能就不能获得信息,换句话说没有智能也没有信息!信息思维第三原理,就是信息传播的再理解再解释再表述! 传播学规律 智能获得新知信息产生新知,新知规范化成为已识,就进入包括宣传报道,知识推广,应用开发,专业教育等等传播过程!新知传播是一个再理解-再解释-再表述过程,必须遵守理解解释表述统一律!由于传播目的,方式和对象不同,对新知的理解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这就是再理解!同样,还要在再理解基础上对新知作出具体的再解释;最后对于新知传播表述也要相应改变,这就是传播学再表述!三再实质是对新知的传播学加工,有助于优化新知形式和提高新知质量!当然在传播特别是自发传播中,信息会发生变异失真甚至以讹传讹,因此消除噪音冗信,防止和纠正讹传等等,就是信息传播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原则! 传播再理解 理解就是懂得新知的内涵外延和本质特点,这是对每一个信息接受者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传播者来说,对新知信息还必须更进一步再理解!因为新知信息很多很复杂,由于具体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不同,传播目的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传播者必须正确准确理解和选择信息!第一,信息本身还有真假,正误,高低,好坏等问题,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正确鉴定和选择;第二,信息需求者和消费者由于职业,分工,文化,知识,需求等不同,对信息的理解、需求和接受也不同;第三,由于同样原因,传播者对信息的理解、需求和接受也不同;第四,传播方式不同,例如文化教育,媒体宣传,广播电视,讲演报告,文件文献,日常谈话等等,也决定对信息的理解、需求和接受不同;第五,传播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时效性要求很严,必须及时正确准确理解,鉴定,选择与加工信息!因此传播再理解是传播学第一条原则! 传播再解释 传播学第二条原则,是传播再解释!如果说一般读懂新知就是理解,具体理解就是再理解,那么传播再解释就是根据传播学要求对新知信息作出的具体再解释,没有这种具体的传播再解释,就不能进入传播学范畴!换句话说,所谓传播再解释,实质就是根据传播学要求对新知信息的传播学再解释,没有这种具体的传播学再解释,就不能真正达到新知信息再理解的传播学高度,也就不能完成新知信息的传播学任务!传播再解释的新知信息既要忠实于新知本义,也要符合传播学本身特点规律的要求,因此传播再解释实质是解释学对新知信息的一种选择性加工,不但有助于新知信息传播,也有助于提高新知信息质量! 传播再表述 传播学第三条原则,是传播再表述!传播学的任务,特点与规律,决定传播使用的语言文字音像视频等等,必须符合传播学要求!根据这条原理,人云亦云,陈陈相因,照本宣科,教条复制等等不符合传播学要求,当然任意曲解与恶意讹传等更不允许,这就要求传播不但要再理解和再解释,而且必须再表述,这就是传播再表述原则!传播再表述的对象,当然是语言文字音像视频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切再传播工具载体基础的传播再表述文本,例如文件,文献,教材,文稿等等!再表述的基本原则仍然有三条:忠实原义,符合传播学要求,有效正确传播信息!只有根据理解解释表述统一律,正确有效完成传播再理解,传播再解释,传播再表述统一的传播学整个过程,新知信息的传播学任务才算完成了! 现在由于大众传媒的高速高效普及,广大信众事实上不但已经通过信息再理解,再解释,再表述参与信息再创作,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创作者,传播者和被传播者的传统界限,并且出现三合一倾向从而把大众传播学推向一个历史新阶段!这种传播学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对于认知学和思维学都具有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应该特别引起重视与认真研究! 文化基因思维 现在脑科学正热中探索脑基因,实质是探索生理脑基因遗传机理,但是即使发现生理脑基因,也不是思维基因,也不可能具有思维基因遗传功能!因为思维机制机理不在生理脑系统,而在于思维信息系统!真正的思维基因?是文化思维基因!文化基因蕴藏在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生产技术,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视频图像等等,但主要是语言文字,例如汉语汉字的黄帝与风云大数现象,就特别能说明文化信息基因思维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建立文化基因史学! 四.文化思维原理 文化是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思维本质就是文化思维,这就是文化思维原理! 1.眼光外光智光 眼睛是第一认知器官,视觉是第一认知效应,实际上视觉也是一个系统概念,构成要素有三:眼光,外光,智光,换句话说,视觉就是眼光,外光,智光三大要素构成的一个光学结构功能系统!这个光学系统不是纯物理光学系统,而是包括物理光学,生理光学,智能光学的综合光学系统.文化因素即智光在这个综合光学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所以称为文化光学系统! 2.发光反光再光 文化光学结构功能机制机理,不是一般所谓物理发光生理受光反光,而是物理发光,生理受光,思维再光的连锁反应,这个结构功能机制机理非常复杂,至今没有搞清楚!现在这里首次提出这一原理,是希望得到实验学家的验证;就像验证人体光呼吸是一种体内外能量交流一样. 3.火光启明假说 有光以前眼睛的生理功能只能算潜视觉,潜视觉转变为真视觉还需要外光的启明效应,反过来启明效应也需要一种特殊的文化光学效应,这就是智光意识起源!人类本质特性是意识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人类意识起源确实与光有关,具体说火光启明!人类的确是文化动物,因此人类视觉功能并非纯粹的生理功能,而是一开始就带有文化特性! 4.光线错觉悖论 光线概念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是自然现象的客观反映,其实光线概念并不是客观现象的必然反映,而是人类视觉效应的特殊功能表现!人有两只眼位于面部上方,两支眼光本来是两条线,可是不能分用而只能协同共用而聚焦一点,才能显示观察对象全貌.由此可见,光线概念是视觉局限性产生的悖论,如果不懂这一点而自觉克服视觉局限性,就会由悖论到悖论而不断重犯悖论错误! 5.宇压视退假说 眼睛观察宇宙会受到宇宙压力而产生宇压视退效应,这是质华论首次提出的一个假说!如果观察实验能够确认这一点,那么就可以证明几个重大科学理论问题:宇宙压力确实存在;宇压视退效应可成立;眼睛反光视觉原理错误;眼睛发光-反光-再光原理可能是正确的! 6.知所能觉原理 瞎子摸象寓言证明,没有视觉的瞎子摸象只能张冠李戴而不能正确认识大象整体!但是瞎子摸象寓言至少也可以得出三条结论:第一,听觉触觉和其他感觉不能代替视觉功能;第二,瞎子的先天性认知缺陷是不能完全克服的;第三,最重要的是,瞎子摸象寓言提出了知所能觉原理,就是说感觉也要有知识,没有知识也不能感觉!这条原理对视觉功能特别重要! 7.无识难见原理 牧民说:狗看星星,啥也不懂!这句经验之谈否定了蜀犬吠日成语!狗不认识太阳怎么会吠日?久阴天晴蜀犬可能吠叫,但不是吠日,而是其他生物物理效应所致,例如气压,光度,温度,湿度等等异常引起生理反应!古人不能正确理解与解释,就创作了蜀犬吠日的寓言成语,实际是真相假释的产物!不认识就看不见,这就是无识难见原理! 8.见所识见原理 见所识见原理是无识难见原理的正面表述,就是说看见的都是认识的,这就是见所识见原理!那么知识又是哪里来的?原始认知固然从视觉开始,但是视觉本身还不能产生认识!认知过程包括视觉效应等一系列复杂效应,因此知识产生和见所识见是两个不同质量的问题!见所识见原理的前提是知识已经产生,在此前提下,见所识见是一种只能根据已有知识判别所见的次生认知活动! 9.星辰崇拜起源 古人只能首先观察低空风云气象,观察星象则源于星辰崇拜!星辰崇拜并非西方传统所谓的自然崇拜,实质是英雄崇拜,祖先崇拜,文化崇拜,文明崇拜;例如中国古代的北斗七星崇拜,不但是典型的文化宇观和宇观文化,而且是以黄帝崇拜为基础与核心的英雄崇拜,祖先崇拜,文化崇拜与文明崇拜!由斗为帝车,到德政北辰,发展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文化宇观模型,最后形成三才-六龙-九归哲学宇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天文学传统与史学传统长期流传.可见星辰崇拜是一种文化天文学萌芽,以后才逐渐发展为天体物理学基础上的物理天文学! 五.形象思维原理 怎样超越山顶 一般人都有登高经验,例如上房,上树,上山等等!登顶以后怎么办?能不能超越顶极升空?一般不行,只能顺原路下来,因此上山下山是规律!这可能是还原论思想起源的经验基础之一!怎样才能升空?古人羡慕飞鸟,但是人不是鸟,也飞不起来,中国俗话说插翅难飞就是结论!西方的天使画虽然都长着翅膀,只是表示幻想象鸟那样飞而已,插翅也始终飞不起来!印度和中国飞天画没有翅膀,却有风云背景,这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人工升空在火药发明后,才能产生利用火箭升空的形象思维,于是在明代遂有万户的悲壮实验!只有发明了现代气球,飞艇,飞机,火箭等,才终于实现飞天梦想,但是升空以后怎么办?空中不能生活,还得落地回来,至今仍然如此!这大抵就是飞天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有什么启发呢?值得深思长思! 天堂幻想何来 天堂天国幻想怎样产生的?如果说产生于宗教教义或造神需要,那就是本末倒置,不合形象思维规律!如果说产生于海市蜃楼,符合形象思维规律,但又不合因果律!如果现实无楼,何来海市蜃楼?如果没有见过真楼,怎么能产生海市蜃楼的解释学观念?回到现实思考形象思维来源,推理只能是现实不平等的幻化移植,用阶级形象思维解释,地上不平等不能消灭,被压迫者就幻想到鸟儿自由飞翔的天上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因此,天堂幻想的形象思维已经不是直观形象思维,而是直观形象思维升华的高级形象思维了! 通天接地之路 中国古代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宇宙观,就是易经明确表述的天地人三才统一宇宙观,后来哲学家为了表述方便,减三元为二元简称天人合一哲学!天地人三才统一是一个异质性统一的哲学形象思维概念,其形象思维根据就是古代通天接地神学概念!神学概念还能算形象思维吗?还原形象思维分析,通天接地神学概念恰恰源于真实现象的形象思维,因此通天接地原本就是形象思维,所谓神学概念才是后起后加的理论定性概念!通天接地概念的基础与核心是人,人处天地之间,能够顶天立地而将天地实体连接成为一体(古人认为空气不是实体,天地被空气隔绝即所谓天地剖判而不统一),因此古人说天地之间人最贵!天地之间的实体还有比人高的高树高山,为什么说人最贵?这也是形象思维!高树高山都属于地而不能离地升空,因而不能连接太空;而人可以离地升空飞天,因此是可以通天接地的最贵最高实体!那么人为什么能够离地升空飞天而通天接地?除了前述第一条形象思维发展史,中国还有第二条形象思维发展史!首先应该肯定在中国文明起源时代,古人能够离地升空飞天而通天接地不但是一个历史事实,而且很大程度上具有多发性和重复性!古人本能学鸟飞行失败不但不能养成飞行习性,更不能得到获得性遗传嫁接,当时又没有现代的气球,飞艇,飞机,火箭等等,怎么能够飞天?有一个特殊历史现象值得注意,龙卷风实际上是神仙与天堂起源的主要媒介,几乎所有神话都有乘风上下的记载,包括希伯来圣经的上帝,希腊神话的诸神,以及中国众多古帝,当然最多根据在中国!汉语龙文大数现象,山海飞天神话元典,中国古帝多道死,中国神仙皆飞天,中国飞天画和中国神话都有龙卷背景,黄帝龙驭神话真相,后羿宁风巫术加武术等等,都充分证明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是一个龙卷风害肆虐的时代!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还原的功能,才能揭示当时的许多神秘现象真相和中国古代神学的历史本质! 神龙形象思维 中国特有一条九似九非九没有,九似九有九合一的神龙图像,被世界研究神秘文化的人称为典范,但是他们至今也不能揭示这条神龙是怎样产生和造型的!现在运用形象思维还原分析方法提出神龙起源六段发展论假说供参考! 自然龙 自然龙就是对龙卷风直观直觉引起的一种原始形象思维,因此产生模拟象征龙卷风的简单符号,就是一个上6下9的原始符号,这就是最初的自然龙造型,以后古文字的龙字,大体由此发展而来! 文化龙 文化龙就是自然龙指称泛化与概念升华,除了实指龙卷风与自然龙符号外,龙的内涵外延已经大大扩大,并且用以象征部族杰出领袖人物,因此文化质量已经大大超过自然龙,故称文化龙! 神化龙 神化龙就是黄帝龙驭后黄帝崇拜强化与神化的初步神龙概念,虽然作为特殊文化符号,龙仍然可以指称部族杰出领袖,但是龙的特异功能神秘性已经专用于象征黄帝,故称神化龙!神化龙实质就是神龙的起源,所以说神龙源自黄帝龙驭! 文学龙 文学龙就是在自然龙,文化龙,神化龙概念基础上产生的神龙文学意境,在最早的古籍文献中已经使用文学性烈风飘飞等等龙文词汇,例如尚书尧典说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至于诗经已经广泛使用飘风等词汇!当然文学龙发展的高峰是庄子和屈原,无需多说! 风俗龙 风俗龙是神龙文化在风俗层面的反映,就是说风俗龙是神龙文化的衍生物!风俗龙起源很早,最早可能模拟龙卷祭祀黄帝,例如柴祭燎祭等等,本来都是国祀仪式,后来演变为焚香烧纸祭祖风俗!风俗龙经过巫师文化加工传播,后来形成龙文民俗亚文化,例如舞龙求雨等!直到西汉,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还作过土龙求雨! 美术龙 最后才是美术龙!美术龙就是画龙和龙画,这是古代龙文发展史的最后阶段! 如前所述,龙的造型早在自然龙时代就已开始,因此美术龙并非后世画家凭空想象产生的,而是在继承前几个阶段创作成果基础上再创作的结果!关于九似画龙说,最早提出的是东汉王符,以后又有多种大同小异的说法,从而形成一个九似画龙规范,结果就产生了今天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九似九非九合一神龙形象,实质是九族共和与九州统一理念的艺术象征! 六.抽象思维原理 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传统认为抽象思维就是概念思维,其实不确!概念表面上似乎没有具象,实际上有实指赋义,并非完全抽象!因为抽象思维功能高于形象思维,因此习惯经常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理论思维模型表述思维发展规律!实际上抽象思维的发生要复杂的多,因此不能简单直接论证,而应该在思维发展的复杂大系统运动中多环节全面分析! 形象抽象异象 形象是客观事物表象的认知结果,并不是客观事物表象本身,而是认知者对客观表象的视觉界定,因此形象并不是物理学概念,而是文化学与认识论概念!那么什么是抽象?本质与表象不能分离,客观事物不能抽象,因此抽象本身不是物理学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学与认识论概念!什么是异象?就是认知获得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既非事物本体,也非主观抽象,而是独立的第三者,因此波普称为世界3!这样,思维认知过程就是一个从客观事物开始,通过主观形象-抽象思维创造的异象信息系统;换句话说,思维认知的目的与过程就是通过形象-抽象思维创造异象信息系统,而所谓思维发展史也就是不断创造异象信息系统的历史过程! 表情信号符号 就异象信息系统载体而言,主要是符号,包括数字,语言,文字,图画等,就此而言抽象思维也可以称为符号思维!符号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一下创造的,而是经过复杂漫长过程质华来的! 信号首先是表情信号!表情信号首先是面部表情,然后是肢体动作,现在称为肢体语言,例如手势指示和手舞足蹈等等!表情信号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发生视觉信号向听觉信号转变,于是产生声情信号,例如惊叫呼唤等等!声情信号进一步发展提高,才产生表达深刻复杂感情的乐音信号和原始音乐!原始音乐实质是一种语言前可以产生认同感与凝聚力的物理信号,因此现代音乐学院至今大多仍有一门课程叫音乐声学或音乐物理!语音信号是语言产生的前奏,但还不是语言!语音只是简单的表情信号,还不能算符号思维工具,只有当思维发展到一定高度而赋予特定语音语义的语言,才能算思维工具.有了语言人类才能进入真正的符号思维,因此符号高于信号,语言高于语音!但是作为符号思维工具的语言传播空间有限,不能保存,干扰较多而易失真,因此需要进一步视觉化的思维传播和保存机制,于是文字应运而生!这大体就是符号思维和语言文字发生发展的过程! 数字图画文字 文字产生也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习惯认为文字产生于模拟形象的图画,即所谓象形文字,其实不确!例如中国古籍多说仓颉看见鸟兽踪迹受到启发发明了象形文字,又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这是关于中国古代象形文字起源的神话!实际上文字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历史背景应该是黄帝时代中国象形文字已经相当发达,但是混乱而不规范,有人比较系统作了一些规范整理工作,后人就创作了仓颉造字神话!总之,象形文字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而是汉字发展的结果! 真正的文字是具象的异象表意符号,而这种符号不是从图像而是由数字发展演变而来,因此说文字起源于数字!汉字发生发展过程表明,文字产生是一个数字-图画-文字发展过程! 符号实指赋义,是由简单符号思维向复杂信息思维和概念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数字符号被赋义表意源于原始军事八阵编成!八阵是高级方阵战术队形,最原始的简单方阵是四人方阵,四人互相配合密切协同作战.最初可能以防守为主,因此密度很大,间距很小,运动不便.为了进攻而更好发挥个人战斗功能,逐渐扩大间距而扩大了单元运动空间和战斗灵活性,产生了中间指挥员,四人单元遂发展为外方内圆的五人单元.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四五制又发展为八九制,即八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常规防御体系,作战时临时指定或选举指挥员,这就是八家共井的丘井军事制度,也就是八阵起源.八阵编成需要区别符号,起初用数字表示比较抽象,后来赋予一些代表性物质意义例如天地山泽风雷水火,以后八卦又演绎为乾坤山泽震巽坎离多义系统,由此可见八卦源于八阵!由于战争扩大,形成常规军事中心,八进制遂变成九进制,并产生专业军事家和政治家,九进大八阵遂演变成后来的九宫军事政治组织,最后形成一个原始军事民主制概念,用一个象征性的四面无墙开放式亭子作会议中心,这就是黄帝九宫明堂的起源.因此,原始数字-易经符号-八阵赋义才是汉字发生发展的机制机理和真正过程! 数学去质守一 那么抽象思维究竟怎么产生的?答案是产生于抽象去质定数求量的同质循环数学!数字和数学,对于人类抽象思维发展具有重大开创意义,但是数学也有先天缺陷,局限甚至负作用,就是创造了同质守一循环系统,结果失去质量自闭而不能自拔! 一的界定 一是数学基数,计数从一开始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一的质量!质量概念有两个:异质性与同质性!个体存在是异质体,计数从一开始就是从个体开始,因此一的本质应该是个体异质性,可是传统数学却用一表示本质万异的所有事物,从而造成万异同一的形式逻辑循环系统,进而导致抽象舍质定数求量的同质数学和真异假同哲学甚至同质科学思维!没有异质性个体就没有质量一,据此界定数学基数一实质就是同质数学的同数,同数只能舍质循环,因此一是同质数学舍质循环的基础! 一的起源 抽象舍质导致数字和数学同质化,这就是同质同数一的起源!由此可见,数学起源类似货币起源,数学的功能也类似货币.一只鸡不能也不该等于一只羊,以物易物不便,为求得一个等值通用中介而发明了货币,例如贝币刀币等等!但是相对等值不同质,把数学与货币绝对化,就造成真异假同悖论! 一的功能 由于同质化排除了个体异质性,造成一的功能性悖论,例如同数一虽然可以在同质数学形式逻辑中无限循环,但是也无限处于自我悖论中,结果就是一不等一,一不知一,一不自知,一不是一等等.所谓质量实质就是异质度和异质量,排除了异质性也就排除了质量;所谓同质实质是真异假同,因此同质同数一没有质量,也不能表示质量,其功能也只能局限于同质同数无限循环! 一的自由 数学一的自由,本质上就是个体的异质性,独立性,绝对性,但是这种异质性,独立性,绝对性只是共系共存共华的不可替代性,并不是可以在系统内为所欲为或脱离系统的绝对自由!因此同质数学一的最大自由度,无非就是无穷大和无穷小两极,两极实质是量变极限概念,总结就是一的自由度极限,简称自由限!那么同质数学一能自我超越自由限吗?因为同质数学形式逻辑本身是一个有量无质的封闭循环系统,这就决定了一的系统自由只能是循环自由,而不是求质自由和质华自由,因此同质数学一不能自我超越自由限! 一的归宿 就学术方法论而言,哲学以异求同,科学以同求异,数学应该以量度形计时求质,可是在同质逻辑支配下,却走向了抽象舍质定数求量的同质分量循环道路,因此传统数学是一种同质分量循环的数量数学!同质数量数学不但导致本身不能克服的固有悖论,而且导致同质哲学和同质科学,从而导致严重科学革命危机!由于数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通用思维方式和计算技术,这是造成现代科学危机的重要方法论原因,因此科学革命必须数学革命先行!鉴于传统科学方法论本质是裂变思维主导的形数线性思维,因此数学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由终极数学走向超越一的数学终极,具体说就是由数量数学走向质量数学,由同质数学走向异质数学,这才是数学一的唯一出路和真正归宿! 七.创新思维原理 什么是创新和怎样创新?首先界定什么是新,要点有三:第一不是同质是异质,简单说新就是异质性;第二,不是已知是未知,不是已有是未有,简单说创新就是发现异质性和创造新事物;第三,科学创新就是发现异质性,技术创新就是发明新技术!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规律,包括两个不同质量层次的规律,即已知规律和未知规律.常道就是常说的已知规律,可道就是可以认知说明的未知具体规律,六字合起来就是说:未知具体规律可以具体认知界定说明,但不能用常说的已知规律去说明和表述!名可名,非常名的表述方式和思维逻辑相同,可以同样推理. 名就是命名指称事物的语言文字符号,合起来说就是:具体事物可以命名指称界定,但不能用常用的老名称张冠李戴!就此而言,认知过程是一个已知-未知-新知统一的断续统!因为三者都有异质性,而异质性有异质域相隔而不能直通!创新主要是探索未知异质域和发现未知异质性,因此创新的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已知与未知的认知关系!习惯思维不懂得认知的异质性,总是根据同质思维想当然认为已知可以直接派生新知,孔子就是这种同质思维的代表,因此他强调温故知新和举一反三就可以同质推陈出新!同质思维真的能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吗?老子的十二字名言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从而提出了已知不能直接认知和表述未知的原理,这就是异质认知创新原理,是老子对认识论的重大贡献!就此而言,认知创新运动永远不会完成,因此说学无止境! 验错改错排错 人们为什么犯错误?首先是认知的规律性,认知不但只能通过错误走向正确,而且必定要通过多次错误才能最后达到相对正确!一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但经常要经过千万次试验错误和失败,而且往往要经过多少人甚至多少代人前仆后继的长期连续苦战,最后才能成功!20世纪初德国发明了两种特效药名叫606和914,就是因为试验了606次和914次才成功,换句话说606经过605失败次才成功,而914经过913次失败才成功!因此人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又说错误难免,就是由错误到正确是认知规律性的意思! 其次是已知真理的相对性.第一.由于认知时间,地点,对象,能力等认知条件限制,认知活动和结果必然带有相应局限性;第二.已有知识本身既有正确,也有错误;第三.随着认知条件特别是认知对象随时间变化,已有知识正确性会下降,而错误性会增加,以致最后完全变成错误;第四.相对正确的已有知识对于异质未知对象和领域无效,因此已知不能直接进入未知,更不能必然导致新知;第五.对于异质性未知和新知而言,已知本质就是错误! 第三是功利误导性.错误惯性也有两面性,正面效应正如失败为成功之母,错误就是正确必由之路;负面效应就是功利性误导产生的赖错惰性,这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错误效应,是明知故犯错误与罪行以谋利的错误心理根源,科学家有时贪图方便也会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讨论错误惯性问题只强调一点,就是正确认识错误惯性的必然性与绝对性,要想一劳永逸完全消灭错误不可能,唯一正确态度应该是根据认知原理积极控制错误惯性,坚决反对赖错惰性,努力纠正已知错误,尽量避免重犯屡犯同一错误,最大限度发挥错误积极性和减少错误消极性! 一个典型例证 探未创新是验错改错排错过程的典型例证,是一个中国金属物理学家的经历!二战时他在英国留学和教学,当时德国对伦敦进行毁灭性大轰炸,英国战斗机升空迎战经常自己坠毁,英国组织科学家攻关初步判定有一个金属部件质量不合格,当时发表了几千份论文报告找不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实际问题就不能解决!后来这位中国科学家接受了这个课题,他就用验错改错排错法重复英国科学家的每一个实验,检验每一个论点,方法和数据,排除了所有错误,发展了所有成果,终于解决了问题!中国典型例证表明,不能正确有效验错改错排错,就不能研究科学和探未创新! 八.实践思维原理 怎样实践思维?中国古典《大学》提出的大实践思维模式,足以说明实践思维原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正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宗旨,就是教育由天子到庶人的所有人明德亲民求至善!什么是至善?就是平天下也就是天下大同!因此这是一个从个人认识物质世界,树立正确态度,实践道德修养,追求大同至善的大实践认识论和方法论,简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格物原则 致知原则 盲目实践很难致知,只有主动积极理性的实践认知才能达到致知目的,因此要致知首先必须解决正确致知的方法论问题! 诚意原则 正心原则 修身原则 齐家原则 治国原则 天平原则 《大学》设定的实践认知第四级目标是平天下,平天下实质是天下平,因此称为天平原则!怎样才能天下平?黄帝文明的天平原则就是在道德仁义礼智和基础上德平天下,因此天平原则实质就是大同原则!不但国家领导人要遵守天平原则和承担大同义务,每一个国民也要遵守天平原则,树立大同意识! 这种从内到外,由小到大的系统大实践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极大人文价值,值得学习继承与发扬光大! 九.政治思维原理 政治思维是文化思维的顶端,最后讨论政治思维原理! 什么是政治?就是治众事,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政治理念!许多人认为少数服从多数是西方古典民主原则,中国文化只有专制而无民主,这是极大无知误解!且不说黄帝首创的军事民主制和五帝时代众望所归的禅让民主制,就是巫师文化也有三占从二,集思广益的占卜决策民主!认为中国专制帝王绝对极权,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没有任何民主约束限制,也是严重误解!许多人认为把权力关进笼子是最新发明,其实中国文明早就把帝王关在笼子里了!要说十八层地狱显然夸张,但是有一个制约皇权的十三级大系统却是事实!例如帝王自律,传统制约,规范制约,皇室制约,外戚制约,师道制约,百官制约,宦官制约,军队制约,宗教制约,士绅制约,民心制约,四夷制约等等,这样一个从里到外的十三层大笼子表面上似乎软弱无能,实际上绝对权威,任何帝王别说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就是不称职也随时随地可能被夺权甚至丧命,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和亡国皇族结局悲惨就是反证,这正是所谓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的大民主! 说到政治思维,中国古籍《中庸》继《大学》之后,有一段经典表述: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这里提出了治国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这九条治国政治原则具有经典刚性权威,丧失或违背任何一条,都不能有效治国而导致天下大乱丧失政权,因此九经可以看作一个政治思维原理模型! 人群三分,中间为大,治国治众只能从中从大,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由此产生的政治思想只能是中和思想,也就是太和大同思想,由此中和原则的宗旨,就是治国平天下,太和求大同,高度概括就是一个和字,由此后人概括为致中和!但是中和不是中庸,九经原文也没有中庸字样和中庸思想,因此用中庸取代中和而命名治国九经是一种误解曲解,这只能由孔子及其后学负责! 儒家曲解九经的中庸思想能够成为政治思维原理吗?不能!只有太和大同九经思维才是真正的政治思维原理!
作者:质华太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