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方学说简述

 d_xz110 2014-12-29

 从方剂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称为七方。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出自《伤寒明理论》,即大、小、急、缓、奇、偶、复等七方。《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是其理论渊源。

    大方:药力猛;药味多;药量重;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疗重病及下焦病。宜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者。

小方:方剂之小者,一般有三种:治疗病势轻浅的方剂;治上焦病,分量轻,分多次内服;病无兼证,药味须少。适用于邪气轻浅而无兼证者。

缓方:药味多,互相制约,没有单独直达的力量;用无毒的药物治病,使病邪缓缓除去,免伤正气;药物的气味薄,不要求迅速取得效果;搀用甘药,利用其甘缓的药性,减弱猛烈药物的作用;用丸药缓缓攻逐邪气;用缓和药治本,增进人体的抗病力,疾病自然除去。适用于慢性虚弱的病证。

急方:是治疗急病重病的方剂。包括:病势危急,应迅速救治所用之方;汤剂荡涤的作用较速者;药性剧烈、气味雄厚者;急则治标者。

奇方:方剂药味合于单数者。有两种意义:方剂只用一种药物;方内药物为超过一味以上的单数。一般认为病因单纯而用一种主药来治疗的为奇方。

偶方:方剂药味合于双数者。有二种意义:方剂只用两味药配合的;方中药物为超过二以上的只数。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二种以上主药来治疗的为偶方。

复方:指二方或数方相互重迭组成的方剂,又称重方。此外,原方加味,或方中各药用量相等者也称复方。复方用药数量较多,药效较强,多用来治疗较复杂的病证。

1《素问》七方论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贪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2王冰七方论

脏位有高下,腑气有远近,病证有表里,药用有轻重。单方为奇,复方为偶。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居中。肠、膀、胞、胆,亦有远近。识见高远,权以合宜。方奇而分两偶,方偶而分两奇。近而偶制,多数服之;远而奇制,少数服之。则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肾服一,为常制也。方与其重也宁轻,与其毒与宁良,与其大也宁小。是以奇方不去,偶方主之;偶方不去,则反佐以同病之气而取之。夫微小之热,折之以寒;微小之冷,消之以热。其大寒热,则必能与异气相格,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气,夏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也。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后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此寒因寒用、热因热用之妙也。(引自《《神农本草经疏》)

3成无己七方论

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所谓远近者,身之远近也。在外者身半以上,同天之阳,其气为近;在内者身半以下,同地之阴,其气为远。心肺位膈上,其脏为近;肾肝位膈下,其脏为远。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肾肝位远,数多则其气缓,不能速达于下,必剂大而数少,取其气迅急,可以走下也。心肺位近,数少则其气急,不能发散于上,必剂少而数多,取其气易散,可以补上也。所谓数者,肾一、肝三、脾五、心七、肺九,为五脏之常制,不得越者。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随其攸利而施之,远近得其宜矣。奇方之制,大而数少,以取迅走予下,所谓下药不以偶;偶方之制,少而数多,以取发散于上,所谓汗药不以奇。 《经》曰:“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处方之制,无逾是也。(《伤寒明理论·序》)

4刘完素七方论

七方者,大小缓急奇偶复。

大方之说有二:一则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以一二味治之,宜君一臣三佐九之类是也;二则治肝肾在下而远者,宜分两多而顿服之是也。

小方之说有二:一则病无兼证,邪气专一,可以君一臣二,小方之治也;二则治心肺在上而近者,宜分两微而频频少服之,亦为小方之治也。

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为缓方者,为糖蜜
甘草之类,取其恋膈也;有丸以缓之为缓方者,盖丸之比汤散药力宣行迟故也;有品味群众之缓方者,盖药味众多,各不能骋其性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者,盖药物无毒,则攻自缓也;有气味俱薄之缓方者,药气味薄,则常补于上,比至其下,药力既已衰,为补上治上之法也。

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者,如腹心暴痛,前后闭塞之类是也;有急风荡涤之用急方者,谓中风不省、口噤是也,取汤剂荡涤,取其易散而施功速者是也;有药有毒之急方者,上涌下泄夺其病之大势者是也;有气味厚之急方者,药之气味厚者,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谓补下治下之法也。

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行之奇方者,为独一物是也;有病近而宜用奇方者,为君一臣二、君二臣三,数合于阳也,故宜下不宜汗也。

偶方之说有二:有两味相配而为偶方者,盖两味相合者是也;有病远而宜用偶方者,君二臣四、君二臣六,数合于阴也,故宜汗不宜下也。

复方之说有二:有二三方相合之复方者,如
桂枝二越婢一汤之类是也。有分两匀同之复方者,如胃风汤各等分之类是也。又曰:重复之复,二三方相合而用也;反复之复,谓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

4张子和七方论

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王太仆以人之身三折之,上为近,下为远。近为心肺,远为肾肝,中为脾胃。胞膻胆,亦有远近。以予观之,身半以上,其气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气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又手之三阴阳,亦天也;其气高;足之三阴阳,亦地也,其气下,戊己之阴阳,亦人也,其气犹中州。故肝之三服,可并心之七服;肾之二服,可并肺之七服也。

小方之说亦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有分两微而频服之小方。益治心肺及在上而近者、宜分两微而少服而频之小方,徐徐而呷之是也。病无兼证,邪气专,可一二昧而治者,宜君—臣二之小方。故肾之二服,可分为肺之九服,及肝之三服也。

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
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也。有品件群众之缓方,盖药味众.则各不得骋其性也。如万病丸,七八十昧递相拘制也。有无毒治病之缀方,益性无毒则功自缓矣。有气味薄药之缓方,益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故补上治上,制之以缓。缓则气味薄也。故王太仆云:治上补上,方若迅急,则上不任而迫走于下。制缓方而气味厚、则势与急同。

急方之说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此药用不宜恒.盖病不容俟也。又如中风牙关紧急,浆粥不入,用急风散之属亦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益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急方,盖有毒之药,能上涌下泄,可以夺病之大势也。有气味厚药之急方.药之气味厚者,直趋于下,而气力不衰也。故王太仆云:治下补下,方之缓慢,则滋道路而力又微,制急方而气味薄,则力与缓等。

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有数合阳数之奇方,谓一、三、五、七、九,皆阳之数也。以药味之数皆单也。君一臣三,君三臣五,亦合阳之数也。故奇方宜下不宜汗。

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是也。病在下而远者.宜偶方也。有数合阴阳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也,皆阴之数也。君二臣四,君四臣六。亦合阴之数也。故偶方宜汗不宜下。

复方之说有二,方有二方三方相合之复方,如
桂枝二越婢一场‘如调胃承气场,芒硝、甘草大黄外,参以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以为凉膈散。是本方之外,别加余味者,皆是也。有分两均剂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是也。以《内经》考之,其奇偶四则,反以味数奇者为奇方,味数偶者为偶方。下复云: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及观仲景之制方,桂枝汤。汗药也,反以三味为奇;大承气汤,下药也,反以四味为偶。何也?岂临事制宜,复有增损者乎!考其大旨,王太仆所谓汗药如不以偶.则气不足以外发;下药如不以奇,则药毒攻而致过,必如此言。是奇则单行,偶则并行之谓也。急者下本易行,故宜单;汗或难出,故宜并。盖单行则力孤而微,并行则力齐而大。此王太仆之意也。然太仆又以奇方为古之单方,偶为复方.今此七方之中,已有偶又有复者,何也?岂有偶方者,二方相合之谓也;复方者,二方四方相合之方钦。不然,何以偶方之外.又有复方者欤?此“复”宇非“重复”之“复”,乃“反复”之“复”。何以言之?盖《内经》既言奇偶之方,不言又有重复之方,惟云“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重方者,即复方也。下又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由是言之,复之为方,反复,亦不远《内经》之意也。。(《儒门事亲·卷一》)

5唐宗海七方论

大方:病有兼证,邪有强盛,非大力不能克之,如仲景之大承气汤、大青龙汤,一汗一下,皆取其分两重,药味多,胜于小承气、小青龙也。学者可以类推。

小方:病无兼证,邪气轻浅,药少分两轻,中病而止,不伤正气,如仲景小承气之微下,小建中、小温经之微温,小
柴胡之微散,皆取其中病而止,力不太过也。余仿此。

缓方,虚延之证,剽劫不能成功,虚缓药和之。有以甘缓之者,如炙
甘草汤、四君子汤虚劳是也;有以丸缓之者,如乌梅丸治久痢是也,有多其物以牵制,使性不得骋而缓治之者,薯蓣丸治风气百病,如候氏黑散填补空窍,须服四十九日是也;有徐徐服以取效,如半夏苦酒煎徐徐呷之,甘蜜半夏汤徐徐咽下也。

急方,病势急,则方求速效。如仲景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急救之,宜四逆之类。盖发表欲急,则用汤散;攻下欲急,则用猛峻。审定病情,合宜而用。

奇方:单方也。病有定情,药无牵制,意取单锐,见功尤神。仲景少阴病咽痛用猪肤汤,后世补虚用独参汤、独附汤。又如五苓、五物、三物、七气,皆以奇数名方,七枚、五枚等,各有意义。然奇方总是药物少而锐利者也。

偶方:偶对单言,单行力孤,不如多品力大。譬如仲景
桂枝麻黄,则发表之力大,若单用一味则力弱矣。又如桂枝汤,单用桂枝,而必用生姜以助之,是仍存偶之意也;肾气丸桂、附同用,大建中汤椒、姜同用,大承气硝、黄同用,皆是此意。

复方:重复之义。两证并见,则两方合用;数证并用,则化合数方而为一方也。如
桂枝二越婢一汤,是两方相合;五积散是数方相合。又有本方之外,另加药品,如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再加麻黄防风枳壳厚朴为通圣散,病之繁重者,药亦繁重也。歧伯言: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复方,用大剂,期于去病矣。又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夫微小寒热,折之可也。若大寒热,则必能与异气相格,是谓反佐,以同其气,复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是七方之外,有反佐之法。(《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卷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