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家制作老北京名吃“煎灌肠”

 renrongmin 2014-12-30

在家制作老北京名吃“煎灌肠”

老北京的灌肠,是在明朝开始流传的,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民国时期的老版本古籍《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的做法,其中有句诗,是这样写的:

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

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

据老人们讲,解放前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们沿街叫卖经营此食品。史料中也有记载,其中是这样形容的:“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沿街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从我小的时候吃灌肠,听老人们的介绍,后来喜爱上了美食,又从古籍史料中查证,老北京的灌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大灌肠,是用猪肥肠洗净,以面粉和淀粉加上红曲水、八角、丁香、豆蔻等几种原料调配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从猪肠里取出粉肠,然后晾凉切片,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吃起来香脆咸辣。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面粉加红曲水和调味料调制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也是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只不过比较起大灌肠来口感稍硬。 无论是大灌肠还是小灌肠,都是要煎炸的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才颇显北京的特色,再来二两北京的二锅头,呵呵,吃起来就更美了!

现在可没这些做法了,无论是店家还是百姓的家中,都是从食品厂或超市进货或购买的。就见那摆在货架上的灌肠黑坨坨的一大块,和我儿时吃的完全两码事!既没那时的口感也没那味道了,整个一块大粉坨,嚼起来硬梆梆的,咱们年轻人还能下嘴,老年人要是吃了非把牙咯下来,呵呵!

据我所知,过去北京最有名的灌肠店有那么几家,北京西城什刹海东侧有座后门桥,桥头有家灌肠店叫“合义斋”,东城东四附近的“隆福寺”,还有就是长安街上的“聚仙居”。据说,这几家售卖灌肠的店里,就属聚仙居的灌肠最好,可我没去过。而后门桥“合义斋”灌肠的做法,就属于我前文介绍的那种大灌肠,而隆福寺的是小灌肠。

当年,合义斋的灌肠是一肠两吃,先把蒸好的灌肠从猪大肠中取出,把蒸熟的粉团做炸灌肠,然后把猪肠子切碎做炒肝。以前,合义斋的灌肠和包子炒肝很有名气,我家那时住在景山东街,离后门桥不远,因此家中长辈们带我常去,印象颇深!而隆福寺是用蒸过的猪肠做卤煮,两店各有特色。

我小的时候这两家灌肠店,每天的客人都特别多,每次表哥带我去都是端着盘子站着吃,根本没座位。可刚过去二十年的时光,现在这几家老店都没了。您要是想吃,可以到后海开张没几年的“九门小吃”,可那里的东西太贵,我去过几次,味道也不行,一小碟灌肠十几片卖八块钱,太黑!我自己做,成本总共才不到两块钱,炸好了最起码能顶它四盘的量,要这么一算,一盘才核八毛钱。

其实,做起来挺简单,就是淀粉、面粉、加调料水。今天,就把制作的全过程介绍给朋友们,如老北京的朋友或喜爱着一口儿的朋友们有兴趣,可按此方法自己在家来制作,既卫生又好吃,口感绝对能回味过去那时的难忘的老味道!

最早制作灌肠是略带粉红色的,不是现在的黑颜色,里面是加了红曲米水的,我感觉,那东西吃多了不好,因此使用的是红甜椒来着色,由于它没什么味道,炸好了吃起来,也吃不出彩椒的味道,咱们只用的是汁液,但可别用辣椒。其实,凡是无味的天然红颜色都可以,千万别用化学的。灌肠只要有淡淡的粉色就可以,那才是最传统的颜色,而市场上出售的黑坨坨的看着就没食欲!

主要原料;

原料配单;

灌肠;红薯淀粉(生粉)150克、面粉80克、八角5克、红椒60克、清水300ml、猪油适量(烹调油也可以);

调料;大蒜20克、盐10克、凉开水50ml、

制作方法;

1、先准备红色素,也就是把切好的红甜椒用料理机搅打成浆,取其汁液;

2、用筛把搅打好的红色浆过滤,里面放入八角煮开,大约煮10分钟;

3、在煮八角的空隙可开始制作蒜泥,蒜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料理机加水搅打成浆加入适量盐即可,而正宗的做法是,把蒜瓣放入捣蒜罐加盐用捣蒜槌把蒜砸成泥,咱们为了省事就用料理机了;

4、把搅打好的蒜泥倒入碗中,蒜泥中加五倍的凉开水和适量的盐便是调好的蒜汁,有人往里放些香油,其实,正宗的根本不放香油;

5、八角煮10分钟后捞出不要,把淀粉和面粉的混合粉趁热倒入调味的开水锅中搅拌,速度一定要快;

6、搅拌好关火降温,温度降到手能忍耐的时候取出,趁热揉匀,然后搓成长圆条的粉坨,这道工序本应放进猪大肠中操作,因为没有猪肠出售,也就免了;

7、把粉坨放入铁盘中,罩上保鲜膜,上笼用中火蒸3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把粉坨放入屉中来蒸;

8、把蒸好的粉坨晾凉,最好晾凉后放入冰箱第二天再用;

9、煎锅上火烧热,放入适量的熟猪油改小火融化;

10、把蒸好的灌肠用刀切滚刀片,也就是切成每片有薄有厚的那种片,然后下锅开始煎炸,锅要稍有倾斜,保持一边油多一边油少,这样可以把灌肠来回倒换进行煎和炸,光炸也不行,一定要边煎边炸。我这次把灌肠晾的不太透,因此切的不够光滑,灌肠要是凉透后切起来整齐还不易碎;

11、把灌肠煎炸到外面焦脆即可出锅码盘,浇上事先调好的蒜汁便可趁热食用。

灌肠特点;颜色粉红、外焦里嫩、脆中带嫩、口感酥香、咸鲜蒜辣、味道独特、油而不腻、十分可口。

温馨提示;

1、红薯淀粉和面的比例为三比一,30%的面粉,其它为淀粉即可,在做之前,一定要把两种粉类拌匀。

2、色素可不放,而传统的灌肠都是粉红色的,放色素时,为了健康一定要使用天然无味的。

3、调料水里还可适当加入一些丁香、豆蔻,但不要多,煮10-15分钟要全部捞出,只取其水使用。我这次只用的是八角,可供大家参考。

4、在烫粉面的时候水要掌握在比粉类的重量多一些,稍软没关系,可在揉面的时候再加入适量的生粉,能攥成粉团就行,因为还要蒸。

5、蒸好后的粉团一定要凉透,最好搁置10小时以上再使用,这样切起来筋道、整齐、不易碎,我是为了演示,所以没凉透便进行操作。

6、粉团在切的时候,一定要切滚刀片,也就是每片切好后有薄有厚,也就是一边厚一边薄,或者边薄心厚,这样煎好后,吃起来口感会有脆有软才是地道的京味儿灌肠。

7、在煎炸的时候,平底锅或铛要倾斜一些,要的是一边为炸油要多一些,而另一边为煎油要少一些,过去,老北京人管此法叫做是“爆灌肠”。现在一般都是过油炸,口感只有硬的感觉,而即酥脆又绵软的感觉没有了,早已失去了古法操作技术,又无人知晓其中的奥妙。

过去,把煎炸好的灌肠浇上蒜汁,使用一根牙签插着吃,再配以二锅头,那就是老年人们的吃法,看着就地道,我当时就知道“香”,呵呵!

大炒勺的这款浓郁京味儿小吃“煎炸灌肠”就做好了,老北京人都能感觉出它的味道,十分诱人!希望朋友们能喜欢!

把煎好的灌肠浇上蒜汁

颜色粉红,外焦里嫩,蒜香浓郁的“炸灌肠”

老北京人最地道的吃法,

是用一根牙签插着吃,再配一杯二锅头,呵呵,美!

瞧瞧,粉红酥脆的炸灌肠,多地道!

此是素油炸的

古典解馋法,炸灌肠、二锅头,配以蒜泥

酥香香、美滋滋,滋溜一口酒,吧嗒一口炸灌肠,

古人真会炮制,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