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阳光普照一生 2014-12-31

劝君别梦蟠桃宴请来南滇尝紫枣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红河州地处北回归线穿越地带属亚热带,盛产石榴、小红枣、葡萄、大枇杷等水果,闻名国内外远销东南亚。其中有着“人间仙果”美誉,珍稀观赏鲜食枣“红河紫枣”更是“世人未识深闺秀,声名鹊起著天庭”。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红河紫枣”已逐渐成为红河人民的摇钱树、发财树,红河州山区产业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雏形初显。

    “紫枣树已经挂果了,来示范园参观、考察的人越来越多,并且都会不由自主与枣树留下亲密的合影照。今年科技园可生产部份商品果在昆明及蒙自地区上市销售。作为高档果品,价格将维持在150—180元/公斤之间。”红河紫枣育种人李光焜欣喜的告诉记者,为此记者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五月的南滇,迟来的春雨给大地披上了绿装,置身万紫千红的枣园放眼看去,红河阳光科技示范园“红河紫枣”示范基地青枝绿叶,整齐的枣树一排排一行行,花香四溢,彩蝶飞舞,如入仙境,无论是齐肩的成龄树,还是今春才嫁接的幼龄树,紫枣无一不挂满枝头,在绿叶阳光的映托下煞是喜人,无尽的欣喜在人心头涌动。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红河紫枣”是李光焜在众多枣树栽培品种中发现的变异单株并经过十三年选育出的珍稀观赏鲜食枣,每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鲜果成熟,成熟的鲜枣呈紫红色,果皮薄而酥脆,果肉白绿色,肉质鲜嫩多汁,糖分含量适中,酸甜适度,口感极佳。经红河州农业测试中心测试,紫枣含氨基酸1.79mg/kg、蛋白质14.36%,维生素C2018.25/kg,总糖12.83%、有机酸0.49%,可食率98.12%,享有“活维生素丸”及“人间仙果”之美誉,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是养生保健的首选果品,现已成为红河州的水果品牌,是“红果”中独特的新秀。
    “十年研育结硕果”
    2009年李光焜从红河州气象局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一心想为社会做点事,于是回到了一生挚爱的农业科技岗位上,考虑气象与农业结合,选择了鲜枣产业。他首先引种了山西、河北的梨枣。2000年到山东沾化冬枣研究所考察并于次年春引进3000株沾化冬枣与从中国林业科学院引进的500株苹果枣种苗同时在蒙自坝区试种,开始长达13年之久的枣业开发与研究。
    “2003年枣树长势良好,盛花期开花正常,并有个别单株少量挂果,但到了果实膨大期后就暴发了焦叶病,不等果实成熟,叶片已基本脱落,但在这3500株枣树中,唯独有一株在叶的大小、形状不像沾化冬枣也不像苹果枣,座果后呈紫色,成熟时颜色逐渐变淡呈紫红色,较为美观,果形为长卵圆形,于是便留心观察,精心管护。”
    “2004年,其它品种枣树病害依然严重,唯独这株特殊的单株仍然表现良好,未发现任何病害,并挂果100余个。根据两年的观察、对比及跟踪调查后发现,当时河南省镇平县的“胎里红”主要是观赏型品种,而这株枣树的观赏性、抗病性、丰产性、可食性等性状都比“胎里红”好得多,作为一株变异种,它结合了“沾化冬枣”和“胎里红”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达到了观赏型和鲜食型的完美结合,是一株难得的新品种枣苗。”
    这一发现,给李光焜的科研带来了转机和新的希望。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至2012年这株枣苗已发展到15000余株。种植区域遍布蒙自、个旧、泸西、弥勒、建水、石屏等地。2010年依据此新品种枣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种植区域范围等情况,将这株优良单株命名为“红河紫枣”。2010年8月国家商标局批准了“红河紫枣”的注册商标。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实至南滇第一枣”
    枣树专家认为,在云南,枣树与其它果树相比,它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变异株特性有可能变坏也有可能变好,如果变异株的产量、长势、果实大小、主要成份及生物特性等多方面的试验结果优于原枣树品种,那么就是好品种。最终的确定应以林业部门核发的“林木良种证”为准。
    据李光焜介绍,为论证“红河紫枣”品种的特性,从2009年开始,在大屯基地同时采用高枝嫁接新金丝4号、蒙自小枣、沾化冬枣和苹果枣四个品种开展为期三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综合评定为:单株产量、抗病力、裂果率和食用性等性状,红河紫枣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红河州科学技术局为此特邀请了州农业、林业、财政、科技、生物产业办、职教社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于2011年8月1日,专门召开了“红河紫枣”鉴评会。专家对挂果的“红河紫枣”枣树实地鉴评后认为,红河紫枣选育成功是该州枣树栽培史上的突破性发现,是枣树新品种,其生物学特征明显优于该州目前引进的枣树品种和本地品种,能打造成红河州的水果品牌,发展前景可观,遂列为该州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加快开发打造品牌,推向市场。
    “专家一致认为“红河紫枣”在四个方面特性表现尤为突出。一是该品种的观赏性极好,从幼果到成熟均呈紫色或紫红色,色泽光亮鲜艳,且果型呈鸡卵型,为发展观光农业及制作盆景、美化庭院提供了一个新的生物资源品种;二是丰产性极强,该品种用成龄枣树作砧木嫁接,可达到当年嫁接当年结果的效果。2010年2月嫁接的株高40厘米的枣树实现当年挂果176个,按平均单果重9克计算,实现当年单株产量约1580克,第二年单株产枣3000克-5000克,大田栽种进入盛果期亩产1000千克以上。若采用密植,高产的栽培方法,单产还会更高;三是抗病性极强,在试验地中按常规的栽培方法,不加任何保护措施(不搞大棚栽培、不施任何农药)均没有发现影响产量和质量的病害,尤其是抗裂果病较强,对照种裂果病和炭疽病表现尤为突出,植保部门鉴定认为其抗病性较好,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推广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四是可食性极佳。很多领导及专家、科技人员品尝成熟的果品后均赞不绝口。”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2012年12月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红河紫枣”的几个主要特性进行审定后得出结论:“红河紫枣”完全符合农作物良种选育的目标,属云南省林木良种,是极具开发前景、商业价值极高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在蒙自坝区种植正常年景7月上中旬陆续成熟,比当地小枣提前20天左右上市,抢先赢得市场,创云南目前上市的鲜枣品种单价之最。
    红河紫枣气候适应性较广,适宜在海拔1000—1700米以下半干旱地区种植,对土壤、水份、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在自然气候栽培条件下均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是山区扶贫开发及发展城郊农业的首选项目。

 

“南滇第一枣”红河紫枣选育纪实

“惠泽黎民亿万家”
    “红河紫枣”选育过程中,曾得到州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和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创新办等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不少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2012年6月13日,时任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到红河阳光科技园仔细考察了“红河紫枣”的生长情况,认真听取了科技人员对该品种的特性、栽培技术、果品质量及经济价值等有关情况的介绍,对此项科技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李光焜为红河紫枣的产业化继续发挥余热,把“红河紫枣”产业做强做大。
    已近古稀之年的李光焜表示,紫枣产业发展之路还很长,因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恐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有懂市场懂经营的有识之士,以合作开发或知识产权转让形式共谋产业发展大计。
    李光焜还就产业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红河紫枣”从2008年单株繁育至今已达15000株200亩,今年进入盛果期的单株产量可达十公斤以上,可提供10万个接穗供推广应用。植株盛果期持续70年。现基地已分布于红河中北部蒙自、建水、个旧、石屏、泸西各地,玉溪城区试验果树也已挂果。2009年进行优株对比试验,2010年果实进行营养成分检测,2011年鉴评结论同年申请商标并获批,2012年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优良品种,并颁发了《林木良种证》。
    就目前与老百姓签定的开发合同分析,每亩投入成本仅5000元,平均每亩大田栽种200株枣树,近期将发展至万亩,产值不可估量。
    “但得大地收成好,万紫千红春满园”,采访结束时李光焜诗意地道出了一位老干部、科技工作者用十三年的心血和汗水,矢老不渝、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精神风貌及造福社会的美好夙愿。
    “劝君别梦蟠桃宴,请来南滇尝紫枣”是我省著名诗人品尝了红河紫枣后有感而题。过去,“红河紫枣”在文化底蕴方面已具备“人间仙果”桂冠的核心要素。现在,更多对“红河紫枣”的释义还等待您亲临发掘。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红河紫枣”对提升云南水果品质,打造红果品牌及展示城市名片会是更好的拓展。
    段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