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书法“创作”

 隨风飘逝 2014-12-31

 1. 对书法,有人极不喜欢“创作”的说法,比如欧阳中石先生就是这样。一次参加书法培训班结业展览座谈会,先生到场,有学员问如何“创作”,如何加入自己的东西,创出个性。先生回答说,你自己有什么,你的东西都是从古人那里来的,书法学习有些类似化学元素的结合,几种元素结合好了,就出来了好东西。这是我听到最形象且科学的解读,不知有多少人理解。

2.孙过庭的《书谱》提到了“五乖五合”,应该是总结写字心理最全面的说法,列举了五种最能写出好字的条件、五种最不能写出好字的条件。并强调说:“乖合之际,优劣互差”,说写字时,外部条件影响下,同一个人,写出来的字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换言之,不要以为他水平高,任何时候一提笔就能写出精彩的字来。因为“合则流媚,乖则凋舒”,真的是受条件、受心理影响很大的,求一个人写字时,要有这种认识水平才对。

3.一个人写字,是负荷很多内容的,比如用笔的节奏、线条的审美质量、墨色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章法的布局和诸多经典元素的融合等追求,说简单些,是有想法的,是在实践或实验着很多想法的。这些追求要求作者状态的水平,要极佳,就是要“合”。米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一天不写字,状态就不好,就找不好感觉,这从侧面说明两个道理,一是写字的人要有好状态,二是必须勤奋。李里在讲《朱子家训》时说:勤奋是一个人的品质,不勤奋会一事无成,不勤奋品质就不好。

很多大师级的书家是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不断调整改变追求的,如颜真卿,把他写的碑对比一下,感受会很深的,一个人的字,一生一成不变,是很费解的。

说这些,有个另外的缘由,就是很多人认为写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真的不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