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將出版社: 我媽叫它“豬母奶”﹙修訂版﹚

 来来频道 2014-12-31

它正確的華文名該叫什麼?還請高明賜教。暫且叫它酸楊桃,但我還是喜歡我媽福建話的叫法“豬母奶”。這樣稱呼,也許因為形似。
為了分享,我請教母親“豬母奶蝦”的煮法:先準備鮮蝦去殼,兩三顆“豬母奶”切成薄片...

     
     
    
    以前,我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媽媽煮的菜餚,我都很喜歡吃。
    長大了,我才明白:媽媽只煮孩子愛吃的。
    我媽是檳城娘惹,很愛也很會吃辣,指天椒整顆放進嘴里嚼。可惜孩子沒遺傳她的喜好,餐桌上再也看不到很辣的食物了。
    偶爾回檳探望她,她仍是端出一盤盤我兒時的味道。只是,有一道菜很久沒看到了,我很想念呢!媽說:現在很難買到“豬母奶”啊!
    這道菜,她叫“豬母奶蝦”,就是“豬母奶”炒蝦。
    這些年來,這道菜我惦記在心。“豬母奶”正確的名稱究竟是什麼?我也惦掛在心。
    幸好我的左隣右舍多是馬來人,他們屋前偶爾種有“豬母奶”樹。我拎了相機去拍攝,順手牽羊摘下幾顆,翌日到菜市場問馬來菜販。他說是asam belimling。
    上網一查,原來也叫belimbing asam﹙酸楊桃,有別於belimbing manis,我們常見的楊桃﹚。學名是Averhoa bilimbi。﹙英、中文維基百科查不到這種植物,馬來、印尼文維基百科則有。﹚
    Belimbing asam的原產地是馬來西亞和印尼。它確實也叫asam belimling,或belimbing buloh、billing-billing、b'ling。印尼又稱Blimbing wuluh等。英文則稱為bilimbi、cucumber tree、tree sorrel。
    其樹可高10米,開紅紫小花,成串;果長圓,未熟青色,熟時約8公分,淺黃,多汁,奇酸,所以很少生吃。
    入菜如煮魚炒蝦或做nasi dagang,主要作用是調味去腥,但它也是馬來人的傳統草藥,可治暗瘡、高血壓、糖尿病、頭痛、牙痛和咳嗽等。
    它正確的華文名該叫什麼?還請高明賜教。暫且叫它酸楊桃,但我還是喜歡我媽福建話的叫法“豬母奶”。這樣稱呼,也許因為形似。
    為了分享,我請教母親“豬母奶蝦”的煮法:
    食材:
    鮮蝦一斤去殼、兩三顆“豬母奶”切片、鹹豬肉切片、蘿蔔切片、蒜頭切片、洋蔥切片、青椒、紅椒或燈籠椒切片、asam jawa﹙羅望子﹚水、belacan﹙巴拉煎﹚、豆醬和糖。
    煮法:
    1、放芝麻油,辣椒先炒去其青腥,撈起盛入碟子放一旁;
    2、下洋蔥、蒜頭略炒;
    3、下鮮蝦、鹹豬肉、豬母奶略炒;
    4、下asam jawa水、belacan和豆醬;
    5、加糖,下辣椒。略炒可食矣。
    仿佛,我又聽到媽媽叫我去採“豬母奶”了。
    仿佛,味蕊又有了童年熟悉的酸甜味道。
    我是為了媽媽,才追索這種植物,才寫這篇文章的。
    從親情的回憶,開始知識的追索...
    【圖/文:傅承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