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群:起落商业轮回间

 taishanzisun66 2014-12-31

  何群 海南颐和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

  长江商学院EMBA9期

  推荐语

  他经历了海南的疯狂年代与泡沫破裂,成功与失败都使他始终保持勇气从头再来。他带着度假地产的概念回到海南,希冀为老年人群体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家园。

  商业的轮回击倒了许多人,而这带给何群的却是无尽的信心和在经济低潮中的敏捷与智慧。

  人物故事 — 何群:起落商业轮回间

  “商业就是一个个的轮回,不断上演,而自己有幸经历了许多。”

  “商业就是一个游戏。”何群说,“1989年我来到海南,那是一个疯狂赚钱的年代,我亲眼看到过在饭店菜单上签下的商业合同;1993年,泡沫破灭,那些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开着奔驰却没钱加油;2003—2007年,我见证了海南房价疯涨7倍的神话;但今年,就在这两天,正是圣诞前夕,受金融风暴影响,向来高高在上PRADA、阿玛尼却像地摊货一样在甩卖……”

  何群觉得这就是一个个的轮回,不断上演,而自己有幸经历了许多。

  海南起事

  何群1989年大学一毕业就分到了海南电力系统工作,他可以说是当年海南的第一批弄潮儿。

  何群还依稀记得1989年刚到三亚的情景:“当时三亚号称是海南的第二大城市。我从海口坐公交车去三亚,没有高速公路,从早上8点多坐到下午4点,8个小时——现在我自己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车停之后我感觉像是到了一个小镇。别人都下车了,我一直不下。我跟司机说我要去的是三亚,他告诉我说这个地方就是三亚了。”

  没有红绿灯,没有公交车,汽车站里的地面都是泥土铺就的,连水泥地都没有,最高的楼大概也只有四五层高……就是这样一个破落的环境,却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企业家群体。

  “一不小心就赚了钱”是这些人的共同回忆。何群在电力系统待了仅仅两年,也耐不住寂寞,随了这股“什么有钱做什么”的大潮。

  “那时候年轻,1993年我才26岁,和比较好的一帮朋友、哥们儿一起,喝了点酒,凑了几万块钱就开始开公司。”

  只是,很不幸地赶上了海南泡沫。

  谈起当年的泡沫,何群就乐了,似乎那并不是一段真实存在的灰色回忆,而是一个很虚幻的故事:“当时大家蛮疯狂的,挣钱比现在好挣,可能吃顿饭的时间就成就了一笔生意。比如某一个朋友说今天上午花300万元买了一块地,晚上吃饭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过来提出,加50万元你卖给我吧。我亲眼见过在菜单上写合同的。这边开支票,那边把公章、营业执照全部拿过去就行了。”那时候,卖地盖房,就像击鼓传花,这个项目给你,那个项目给他,鼓点停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开始表演节目。

  在最后的节骨眼上,何群其实也疯狂了一把。朋友带着他去看一块地,朋友往马路边一站,说:“你的地就到前面山坡那里吧。”最后谈好合同,一算,光买砖头砌墙就要3000多万元。“一算我都晕了,这是多大一块地啊,自己都搞不清多大,就把地买了。那个时代太疯狂了。”

  泡沫尽管绚烂,最终还是破灭了,何群那3000多万元的墙,也不砌了。他回到了老家山东,选择在青岛开创一片事业。

  杀回海南,冬季抄底

  2003年,何群带着开创度假和养老地产市场的决定再次回到海南。

  当时的海南,正慢慢摆脱泡沫的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并开始上扬。但房子还是卖得很便宜,平均每平方米1000多元钱。何群很多的朋友已经开始在海南买房。

  何群回到海南后的第一个项目是祥和竹苑,这个项目是和同学一起做的。

  起步不无艰难。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没有售楼处,在工程部摆条凳子,找一个员工坐在那里,拿张蓝图就开始卖房子;工人没有宿舍,就都住在盖好的楼里。买房人要看楼,走进去一看,房子里头打着帐篷,工人正在做饭吃。

  何群的项目真正做起来后,海南的整个地产格局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大型的企业如鲁能、阳光100等等都已经开始进驻海南。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操作水准和管理水平也就自然提升上去了。

  不过那个阶段还算容易赚钱,尽管造房的越来越多,但房子却从来不愁卖。何群说:“就那几年间,海南的房价涨了六七倍。”

  一片繁荣的景况下,隐隐中似乎又有一场泡沫等着破灭。而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将它变为现实。

  何群是一个出手很快的人,加之经历过上一次的地产轮回,对今年的金融风暴他像是早有预料。“大概在去年的时候,有一些项目我们该出手就出手了,所以现在我们还是比较舒服,手里抓着比较多的现金,在这个时候就很从容。”

  他认为,做企业不过就是成本和售价的差距问题。前两年地产太火,进入成本太高,而依照目前的情况,手头的现金无疑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度假催生的商机

  第二次来海南创业,何群产生度假地产的想法源于一个朋友的生活习惯。“我有一个朋友的弟弟很有意思,他在北京生活,做工业设计,但他和女朋友每年都会去海南,租个房子,大概待上十几天,把设计的任务做得差不多后,回到北京交差。”

  从这个案例开始,何群开始注意观察周边朋友的生活习惯。他发现,国内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上去之后,周围很多朋友都开始关心精神层面的愉悦,甚至产生了第二居所的需求。

  当时何群还在青岛,虽然青岛是个很漂亮的城市,但它没有海南的唯一性——三亚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城市。在冬天的时候,海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于是,何群选定了海南,并且直接选择了海南的养老度假,决定做出国内最有特色、最具人性化的老年度假地产。

  “现在的度假地产,往往只是依托于一个自然的环境,再加上提供房子。而度假本身的意义和内涵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相应的管理机制和配套设施都不完善。比如说,很多北方的老年人希望冬天来到三亚度假,但海南的医疗设施和水平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对于最在乎健康问题的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障碍。”

  除了健康需求,还有情感需求,这一切都在提醒何群,这并不是简单的地产行业所面临的需求和问题。何群的公司与国内知名的医院合作,为客户的健康问题提供保障。同时,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他和一些健身机构建立合作,尽量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特有的商业模式。

  除此,针对老年市场,何群有一个更新颖的想法——倒按揭。

  倒按揭的说法来自加拿大。加拿大的老年人到了60岁后,银行就会主动提供一种服务——帮助老年人通过房屋来投资的一种计划,也叫倒按揭。银行会根据老年人的健康和房子情况对其房产进行估价,然后定期把钱打给老人,保证老人的生活水准。等老人过世后,房子便归银行所有。

  这种供款方式在国内复制还存在很大的阻碍——毕竟国情不同,在我们的观念中,老人的房子多半还是选择留给孩子。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新颖的金融形式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何群已经开始与一些金融机构接洽,对方都表示对此很有兴趣。令何群充满信心的是,国务院已经在2007年已经有过关于倒按揭的讨论,他相信,实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长江改变的是心态

  何群是长江商学院EMBA9期学员。融入长江,何群说自己改变最大的是心态与态度。“我感觉我收获最大的的就是生活态度的改变。进长江之前,我一直觉得工作是生活的全部,但进了长江后,我觉得人的世界还是蛮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其他很有意思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思想更豁达了,更看得开了,觉得很多利益的东西不过如此而已,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何群觉得,长江有世界级的华人教授,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政府官员,著名电视主持人、杂志社主编等等。这些优秀的同学并不是因为利益关系聚在一起,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坦诚,谈论的话题都让人受益匪浅,大家相互影响也相互学习,对彼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说,何群就是受到一些同学的影响后,在近几年开始关注慈善事业的。

  2008年11月从长江商学院毕业后,何群说自己得眼光更开阔,思维更开放了。现在对他来说,事业上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为中国的度假和老年地产多做一些事。他希望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可以生活得更加悠闲,拥有自己的度假房产,而老年人也能够健康快乐、没有后顾之忧地开心生活。现在的何群住在加拿大。但他说,等自己老了,一定要回到美丽的海南养老。

  

(责任编辑:李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