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叫卖达人 收藏“苏州好声音”

 苏迷 2014-12-31
发现达人
叫卖达人 收藏“苏州好声音”
  本报记者 高小花
  “笃笃笃,卖糖粥,荡荡观前吃糖粥”;“烧烧香,求求福,吃吃团子又有福”;“阿有坏个棕绷修哇,阿有坏个藤绷修哇”……现如今,这些苏州人耳熟能详的“苏州好声音”早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了。就在这些曾经回荡在苏州小巷里弄充满韵律的传统叫卖声渐行渐远时,居住在城北街道大观名园社区的“苏州传统叫卖第一人”——蒋余祥不仅收藏了这些“苏州好声音”,也积极倡导着把这有苏州特色的吆喝保护和传承起来。
  “祖籍是浙江,但是自己出生在苏州,在老阊门渡僧桥畔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上世纪50年代的阊门附近可是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在这里的大街小巷里回荡着各种各样的叫卖声。耳濡目染,我也就跟着卖货的人学着吆喝几句,慢慢的自己也能学个七八分像。”蒋余祥得意地说:“我特别喜欢文艺,年轻的时候不仅会拉二胡,有时候大家一起出去表演,节目如果突然不够,我就会自己登台清唱。”
  “如果要说真正研究学习苏州传统叫卖声,要推到十年之前。”蒋余祥说,开始研究这门市井文化也纯粹是个巧合,十多年前,自己看了上海人民话剧团一场独角戏表演,被一人分饰多种角色的演员吸引了,后来自己便开始琢磨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表演苏州的“传统叫卖”,岂不美哉?“随后近5年的时间里,我天天都会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几个小时苏州的传统叫卖吆喝声。”蒋余祥说:“不仅仅如此,我还会仔细回忆、翻阅资料研究这些被叫卖商品的具体做法和制作细节,然后做下笔录。”
  今年63岁的蒋余祥对苏州传统叫卖吆喝声研究了十年,如今,蒋余祥所掌握的传统叫卖声有30多种,主要涉及修理行业和饮食行业。修理行业么有“修洋伞”、“阿有坏的橡皮套鞋修哇”、“补碗钉碗”等,饮食行业么有“要吃棒冰啊,要吃光明牌赤豆棒冰啊”、“碗,豆腐花”、“火腿、粽子、桂花赤豆糊、白糖莲心粥”等。”蒋余祥用叫卖声抑扬顿挫地总结起了苏州传统叫卖。
  “越来越多的小苏州也不再了解知晓苏州的传统文化,更别说新来苏州的外地人了。”蒋余祥表示:“但是既然在苏州,那就应该尝试去更多地了解她的文化,只有真的融入这种文化当中才能真正融入苏州的生活。”2011年,蒋余祥老师曾受苏州图书馆的公益讲座“苏州大讲坛”邀请做客开讲“传统叫卖”,受到了大批市民的欢迎。“时代变了,讲普通话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叫卖则更是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眼前、耳畔,这样的讲座还是值得小苏州、新苏州人一听的。”蒋老如此说道。“如果传统叫卖就此流失,实在太可惜了。现在我有个设想,就是将自己的叫卖声做好录音,保存起来。同时,我还在跟一些评弹演员商讨,将传统叫卖声融入评弹中,进而更好地传承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