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隐士的书屋 2015-01-01

孙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当今各派太极拳中,以孙氏太极拳的练习者最少,其因甚多,过去曾有讨论,在此不赘。但以今天的情况而论,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孙氏太极拳拳意能略解一二的师资。

如今健在者中对孙氏太极拳能够相对全面掌握或了解的人,我没有遇到过。能够就孙氏太极拳的某个式子略解一二者,也极为罕见。

如今传播最广泛的是陈氏、杨氏和吴氏太极拳,武氏、李氏、赵堡以及武当太极拳的传播虽不及前面三派,但练习者也远多于孙氏太极拳。所以,要想让人学习孙氏太极拳,就必须要能讲出并展示出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以及孙氏太极拳优于其他几派太极拳之处(这是孙氏太极拳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从健身、修身、技击等方面展示出来。否则,人家为什么要练孙氏太极拳。因此,作为师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必须能略知拳中每一式的拳意,或从健身角度,或从修身角度,或从技击角度,至少从其中某一个角度讲出并身体力行地展示出一些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哪怕是皮毛,要就每一式的技术要求、特点、目的、效果进行讲解和展示,而不是泛泛而谈什么修身,什么修心。要能讲出具体的技术特点与超胜之处在哪里,并让练习者能够体会到。这是作为一个太极拳师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很遗憾,目前各地在教孙氏太极拳老师中,我还没有见到这样一位基本合格的师资。当今各地学习孙氏太极拳者甚少,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孙氏太极拳在传承上出现了问题,问题就是如今缺少明师。我的上一代中,孙氏太极拳最精者,孙存周、孙振岱两先生,他们与孙门外各派人物交手,所向披靡。《国术史》称“孙氏太极拳颇负时誉”,当时技击健将多从学之。我的同辈中,人言以牟八爷的太极拳最精,此外,张亚男师姐亦有望得之衣钵。但牟八爷自1949年后即不知去向,张亚男师姐于文革自杀。

有人学拳,一定要找高明的拳师作自己的老师,想法很好,但现实是无论孙门内还是孙门外,在当今武术界,我还没有见到堪称高明的拳师。能够做到基本合格,就已经不多见了。求师时,正确的态度是,先不要问他是否高明,先考察他是否合格,合格的拳师讲具体的技术要领,尤其是对技术细节很清楚,最好还能讲出所以然之理。庸师的特点是喜欢讲些大道理,一会儿儒家一会儿道家的乱扯,对于拳术,最多能比划比划,但是对技术细节、心法、道理都讲不出来,更讲不真切。

话说回来,练习孙氏拳要想早出真功夫,必以形意拳筑基。孙氏形意拳又是极为高超、高效的拳学,一般掌握一、二,于门外已难有敌手。因此,在孙氏形意拳筑基有所得者很少有人再去深究孙氏太极拳。所以深究孙氏太极拳者历来极少,造成自孙存周、孙振岱两先生去世后,全面、深入掌握孙氏太极拳者几无。这也造成了今天孙氏太极拳缺少合格的师资。传承上出现的问题影响了孙氏太极拳的发展。

那么如何改变呢?

第一步,需要我们这些略知皮毛者能诚心诚意地相互学习与交流。进行技术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是当务之急。不要自以为是。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努力研练,提高自身水平。要能把拳式之意讲解并展示出来。如此,才有可能让人感受孙氏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否则,人家为什么要学孙氏太极拳。

第三步,每个人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进行普及教学。如今我们这些人即使有点小名,也是虚名,万不可被虚名所累,好面子、装腔作势、不懂装懂,是最要不得的恶习。要低调做人,不可好为人师。有的人不从拳艺上琢磨,热衷搞什么门规,这是贻笑大方的事。万万做不得。人的威信是在自然从容中靠着自身的人格魅力确立的。门规树立不了你的地位威信,反而使人生厌。武德更是一种自觉,源自自身的自由意志,一旦成为来自外来的束缚如门规之类,就不成其为武德了。孙氏太极拳的发展要走具有现代精神的教学之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方为正途。

孙氏太极拳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体会不到这一点,说明还没有摸到孙氏太极拳的边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