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南·樛(纠)木

 寡人好书 2015-01-01

云尘子(121893048) 20:05:09
第六讲:《周南·樛(纠)木》(2012.11.11)
一、诗歌全文:
请先把原文阅读两遍。括号内是注音。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樛:纠;葛:格;藟:磊;累:磊)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乐:快乐之乐;只:之;履:吕;绥:随)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将:江)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萦:营)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云尘子(121893048) 20:06:48
二、《毛诗序》解说:
《诗序》说:“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

云尘子(121893048) 20:08:31
这一章的诗序很简单。
云尘子(121893048) 20:09:16
樛木是高大而且下部弯曲的树木,象征后妃之德。树木高大,所以能使葛藤依附于其上。高大象征着后妃的道德修养好。有此道德修养才得到众人的信赖与尊重。
云尘子(121893048) 20:10:10
今晚的讲座,每一段后我都会加上一段诗歌,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下概括和提示。
云尘子(121893048) 20:10:23
(树木高大自成荫,德行敦厚必容人。自强不息我之事,桃李不言人有心。)
云尘子(121893048) 20:11:07
下部弯曲,好比不炫耀自己的高大,象征后妃谦逊有礼。因为谦逊有礼,才得到众人的甘心相助。所谓“逮(待)下”,是指“及下”,相当于说“齐家”,后妃以身作则而能使下面的人正直而且安心。身为妻子能自正而与下面的人和谐相处。
云尘子(121893048) 20:11:51
(自高自大谁能喜?莫做自高自大人。山比地高人人见,有水润泽草木芬。)

鹣鹣(1710781083) 20:12:32
尊经守道之典范
云尘子(121893048) 20:12:41
相互伤害为“嫉”,心中相互排斥为“忌”,互不相容为“妒”。所谓“无嫉妒之心”,是说樛木高耸,葛藤生长得也很茂盛,层层叠叠地依附于其上,郁郁葱葱,共同生长,共同分享阳光雨露,共同构成自然和谐而美丽的风景。
云尘子(121893048) 20:13:14
(见识卓越众难解,德行完善人必亲。自私自利被孤立,害人排外伤人心。)
云尘子(121893048) 20:14:23
有了樛木,葛藤得以逐渐向上,樛木不排斥、不拒绝,象征后妃不仅不会互相伤害、互不相容,而且为嫔(贫)妃提供依靠。葛藤环绕在樛木之上,得到了依靠,象征着众人拥戴并帮助后妃。对于国君来说,后妃也只是妻子的身份,作为妻子,没有自我炫耀之心,不因为容貌或才能而生嫉妒之心,家庭才能和睦安宁。
云尘子(121893048) 20:15:06
(贤者能得贤者位,和谐有序安众心。君子不以德自炫,重在居高安庶人。)
云尘子(121893048) 20:15:52
三、关于嫔妃妻妾的问题:
根据《周礼》和《礼记》,朝廷有“六宫”,后宫也有“六宫”,好比是天地相配、日月相配、阴阳相配。

云尘子(121893048) 20:17:05
(太极有阴亦有阳,阴阳和合是一体。白天有日夜有月,月虽昼出不显己。)
云尘子(121893048) 20:18:04
《礼记·昏义》中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
云尘子(121893048) 20:19:19
(男人自应学男教,妇女遵循有妇道。男子主外女主内,家安国宁人人笑。)
云尘子(121893048) 20:20:04
天子有“六宫粉黛”,不过,那是君主世袭时代的情况,因为君主世袭,所以,天子有王后一人,诸侯也有夫人另外还有规定数量的嫔妃和宫女,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继承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因为六宫的女子众多,所以又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事务。进而,所有元士以上的官职也都在正妻之外还有妾。在当时情况下,平民百姓的男子则只有一个妻子,后世有四十岁还没有儿子的则可以纳妾,以便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
云尘子(121893048) 20:21:05
(大道不改事常变,莫要责备与求全。古人虽然未完善,今人借鉴画方圆。)
云尘子(121893048) 20:21:54
但是,从来没有听说孔子和孟子除了妻子之外还有妾,所以,孔子和孟子都不会提倡一妻多妾,但是,世俗的做法总难以达到完美;天子以及众臣的嫔妃也有人数限制,那些为情色而不顾人数限制的君臣本身就已经偏离乃至违背了礼义,所谓“为君选美”、“后宫三千”就属于这一类情况;儒学反对因为女子美貌而纳为妾,更反对为了淫乐而纳妾。到“太平世”的时候,国君不再世袭,六宫制度也必然有所更改。所以,这里所说的后妃不嫉妒,不能成为男子因为好色或淫乐而纳妾、却要妻子逆来顺受的理由。
云尘子(121893048) 20:22:20
(无论何时与何地,均有上中下等人。男子有德不淫色,女子守贞不诱人。)
云尘子(121893048) 20:23:24
关于《诗序》,就讲这些。先暂停一下讲解,留出时间给各位朋友提问。谢谢。
如书(937751008) 20:24:02
梅林飞刀(1403853008)  20:23:48
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
云尘子(121893048) 20:25:10
君子则“好德”,我们学习君子之道,当然也就需要“好德”。别人如何,我们管不了,是吧?
如书(937751008) 20:25:57
这说的是人的本性问题
如书(937751008) 20:26:04
君子也是人
云尘子(121893048) 20:26:14
假如我们自己不能“好德如好色”,那我们自己也没希望了。
云尘子(121893048) 20:26:48
“好德”是“本性”修养问题,“好色”是“本能”节制问题。
如书(937751008) 20:26:48
嗯,还是要多读诗经,净化我们的心灵

云尘子(121893048) 20:28:12
假如男人没有一点“好色”之情,那恐怕难以成夫妻了,重点在于“不淫于色”。
箫韵陶然(741444574) 20:29:25
先生如何看待“時”,或者說是“時宜”?
云尘子(121893048) 20:29:27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君子当然也“爱美”,但不会因此就想据为己有,更不会违背礼义而去强取、骗取。
云尘子(121893048) 20:29:54
“时”,要按“四时”去理解。
秋衣(576701152) 20:30:27
老师  是不是说合理的审美还是可以的?
云尘子(121893048) 20:30:43
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而然。
云尘子(121893048) 20:31:47
见美而不爱,则如同枯木;爱而欲据为己有,则是自私;为据为己有而强取骗取,则是邪恶。
云尘子(121893048) 20:33:44
没有问题了,我们就继续讲正文

云尘子(121893048) 20:34:04
四、第一章讲解: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樛:纠;葛:格;藟:磊;累:磊)”
云尘子(121893048) 20:34:21
这里的“南”,是指男方荆州、扬州之地。樛木是高大而且下部弯曲的树木,象征王后的德行。南方有樛木与后妃有什么关系?当然可以理解为是起兴,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无论是南方之女,还是北方之女,都可以效法后妃而修养自我。
云尘子(121893048) 20:34:41
(无论天子与庶民,男女之本在修身。自古至今到中外,自暴自弃是庸人。)
云尘子(121893048) 20:35:17
所谓“葛藟”,是葛藤以及它的藤条。“累”,是指层层叠叠而茂盛的样子。樛木的树枝下垂,葛藤的藤条有樛木可以依靠,顺着樛木而向上生长,这意味着樛木和藤条都生长得茂盛。樛木的枝条下垂,象征后妃关心照顾下面的嫔妃;葛藤的藤条层层叠叠而且生长茂盛,象征嫔妃关系和谐、有条不紊。
云尘子(121893048) 20:35:39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孟子曾经有教诲,君子须能养小人。)
云尘子(121893048) 20:36:20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云尘子(121893048) 20:36:55
总之,这表示后妃和嫔妃之间既有真情,又有礼义。人与人相处,最怕的是各怀心腹事,只为自己打算。自私自利之人,必然各怀心腹事而只为自己打算。
云尘子(121893048) 20:37:27
(一人一心生争竞,争名逐利乱纷纷。如果其人能同心,其利必然可断金。)
云尘子(121893048) 20:37:50
孔子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云尘子(121893048) 20:38:12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乐:快乐之乐;只:之;履:吕;绥:随)”
云尘子(121893048) 20:38:28
所谓“乐只君子”,其中的“乐”,是指发自内心的快乐;“君子”是指后妃,因为有道德礼义,所以称之为君子。后妃为什么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不是因为得到了嫔妃们的拥戴,而是因为看到嫔妃们的和谐安定,更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安宁。“福履”,是“福禄”的意思;“绥之”,是“安宁”的意思。
云尘子(121893048) 20:39:18
(乐从外来难持久,不倚外物乐不移。德高自然有福禄,只怕人被一时迷。)
云尘子(121893048) 20:39:38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如书(937751008) 20:41:41
云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云尘子(121893048) 20:41:48
《中庸》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云尘子(121893048) 20:42:18
如书先生过誉,不敢当。
云尘子(121893048) 20:42:4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福,备也。《祭统》曰:‘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也就是说,顺应天道、“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能够无所不顺。“履”为什么和“禄”联系在一起呢?依礼而行谓之履,所以,《周易》的履卦解释为礼,合乎礼然后能得天禄。
云尘子(121893048) 20:43:39
天禄,也就是自然应得的俸禄。
云尘子(121893048) 20:44:02
(贤者祭天和祭祖,其心既敬又有诚。人而不仁何谈礼?合礼万事自顺行。)
云尘子(121893048) 20:44:4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云尘子(121893048) 20:45:50
此时此地,按正道行此时此地之事,岂有不顺之理?
云尘子(121893048) 20:46:17
“绥”字为什么是“安宁”的意思呢?因为“绥”是在坐车的时候用来扶着以便安身的绳索,许慎说,《说文》之中没有“妥”字,所以,“绥”字之中的“妥”字应当是从“爪”从省笔的“安”字;“绥”字是有所凭借,然后得以安宁。全句的意思是说,后妃有德行而内心安宁,因为顺应天道而得天道祐助,因为行为合乎礼而能得天禄,因为嫔妃的真心拥戴而能得安宁。
云尘子(121893048) 20:47:00
(修身并非死读书,谨言慎行德不孤。人道效法天地道,得道必得天人助。)

云尘子(121893048) 20:48:39
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在一起,意味着修身的过程不是死读书的过程。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相,就是助。
云尘子(121893048) 20:49:18
五、第二、三章讲解: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将:江)。南有樛木,葛藟萦之(萦:营)。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此两章与上一章相比,只有“荒”字和“将”字、“萦”字和“成”字不同。
云尘子(121893048) 20:49:56
(诗经诗句多重复,一字不同意便殊。前后联系求其解,诗志诗意方可足。)
云尘子(121893048) 20:50:31
“荒”字是“覆盖”的意思,因为葛藤越长越大,所以把樛木覆盖起来了;“萦”字是“环绕”的意思,指的是葛藤环绕在樛木周围。从“累”到“荒”、“萦”,是葛藤层层叠叠地成长,到全部覆盖在樛木之上,再到环绕在樛木周围。葛藤层层叠叠地成长,是樛木提携之功,象征着后妃对嫔妃的提携;全部覆盖在樛木之上,是樛木的支持之力,象征着后妃不仅不妒忌嫔妃,而且能支持推荐;环绕在樛木周围,是樛木团结之心,象征着后妃得到嫔妃的真诚拥戴。

云尘子(121893048) 20:51:32
(欲平天下先治国,治国之本在齐家;齐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果满枝桠。)
云尘子(121893048) 20:52:19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鹣鹣(1710781083) 20:52:35
云师认为《野叟曝言》的思想价值追求如何?

云尘子(121893048) 20:53:08
对不起,在下没有读过您说的那本书。
云尘子(121893048) 20:53:39
“绥”字是说因为能使葛藤有所依傍而樛木得以安宁,象征着后妃使嫔妃内心安宁而自身也得到安宁;“将”字是说因为樛木扶助葛藤而上下同心,象征着后妃扶助嫔妃而得到嫔妃们的拥戴;“成”字是说因为樛木和葛藤相辅相助而能够共同达于完善,象征着后妃不仅修身自善,而且能与人为善。什么叫做“与人为善”?致力于天下皆善,而不止步于自身为善。其实,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后妃“齐家”之道。
云尘子(121893048) 20:54:12
(独自行善终有限,引人向善善升华。待到众人皆能善,安己安人安国家。)
云尘子(121893048) 20:54:50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云尘子(121893048) 20:56:00
六、参考性译文:
南方有木下弯曲,葛藤茂盛附其上。
随此君子心快乐,福禄安宁获安康。
南方有木下弯曲,葛藤茂盛日渐长。
随此君子心快乐,有福有禄愿帮忙。
南方有木下弯曲,葛藤环绕在身旁。
随此君子心快乐,有福有禄共成长。
云尘子(121893048) 20:56:36
今天要讲的内容,已经都讲完了。下面的时间,欢迎提问。在下的回答,仅供参考。
如书(937751008) 20:56:57

谢谢云老师

云尘子(121893048) 20:57:25
如果各位朋友想继续学习,那么,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就继续讲《螽斯》。
天行健(909590466) 20:57:27
诗歌都是老师自己作的吗?
NINI(610164308) 20:57:36
老师辛苦了!
正藏(824212243) 20:57:37
您是---以前--国学网站里的---云尘子吗--好像看过--阳明山的照片
无非(541956279) 20:57:40

云尘子(121893048) 20:57:43
呵呵,是在下杜撰的顺口溜。

如书(937751008) 20:58:52
11月18日20点,由云尘子先生在本群继讲《诗经·螽斯》
36无忌(974588088) 20:59:00

谢谢云尘子老师!老师辛苦!

云尘子(121893048) 20:59:06
不客气。
如书(937751008) 20:59:07
有劳云老师
天行健(909590466) 20:59:22
您的诗歌有集子吗?非常好

正藏(824212243) 20:59:30
很早就想--拜访您--可惜无缘

正藏(824212243) 21:00:33
蒋先生--近来如何,很多年,没看到关于他的论述了
云尘子(121893048) 21:00:47
呵呵,心通则天涯如咫尺,心违则咫尺如天涯。不可强求,今能在此相遇,即使有缘。
天行健(909590466) 21:01:13
前几天蒋庆刚在清华大学开过会呀
36无忌(974588088) 21:01:28
老师好!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我赞同这句理解为“如果不仁,不妨从学习礼乐开始?”
老师怎么看?
正藏(824212243) 21:02:01
当年--看过--南方周末--整版---蒋先生关于国学、儒学的观点--那篇文章--我找了好久--也找不到
云尘子(121893048) 21:02:07
在下所受益于蒋先生的,主要是《公羊学引论》,至于《政治儒学》,在下仅取其一部分,其它的不敢多论,联系也比较少。

正藏(824212243) 21:02:30
好的
云尘子(121893048) 21:03:04
无忌先生所说,在下不提倡。因为前贤早已有正解,不必节外生枝、另作新解。
如书(937751008) 21:03:35
他是在谈读后感

念之(415417387) 21:04:01
感谢云老师,学生有疑,不知老师可否为学生一解?
老师以后妃入喻,虽说谦善之德诠释的颇为巧妙,但毕竟是古时钟鸣鼎食之大家及王宫贵族,学生以为,如果此喻能改为现代社会的结构,直接以企业或政府作喻是不是更能体而用之
谢谢老师
云尘子(121893048) 21:04:08
更应该注意的是,刻意求新。读经,在于学习而践履,不在于求其新解。
36无忌(974588088) 21:04:31
礼乐的应有之义,有自外发仁。礼乐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

无非(541956279) 21:04:46
人都不仁了,还学礼乐干吗?用于伪饰吗?
36无忌(974588088) 21:05:24
不仁不是没有仁,是仁少,仁是对人,对别人
云尘子(121893048) 21:05:29
念之先生所说,未尝不可。因为中国经典以及中国文化用“象”的方式表达,所以,一家如一国,一个公司也如一家,一个政府也如一家。
36无忌(974588088) 21:05:59
一点没有仁德了,人已经不是人了
云尘子(121893048) 21:06:24
就诗歌本身而作解,所以如此。若展开论述,可以像念之先生所说的那样。
36无忌(974588088) 21:06:42
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有探讨的意义
云尘子(121893048) 21:07:14
礼乐皆本于心而发于外。
如书(937751008) 21:07:32
诗歌也是这样
36无忌(974588088) 21:08:31
礼乐自然不止是形式,我们现在就缺这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熏陶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才是学习礼乐的价值
念之(415417387) 21:08:47
谢谢老师,若老师的诠释范围再大一些,能体而用之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实为功德无量,向老师致敬
潇湘影儿(525304531) 21:09:07

谢谢
云尘子(121893048) 21:09:14
无其心,虽有形式,可取之处不多,甚至会流于虚伪奸诈。
如书(937751008) 21:09:16
礼乐皆本于心而发于外。发于外后,又反作用于心

天行健(909590466) 21:09:22
目前社会物欲横流,按儒学去做的的人往往会吃亏的,老师怎么看?
36无忌(974588088) 21:09:53
反过来,人已经达到仁了(论语里面孔子极少许人以仁),学习礼乐的价值是什么?
云尘子(121893048) 21:10:00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记得下围棋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过,要留下一点“余味”。
正藏(824212243) 21:10:17
敢问云尘子先生,礼乐精神的本质-如何用现代语境诠释
36无忌(974588088) 21:10:57
修学,成人,成德,不是一个发仁的过程吗?如果一切具备,还需要修学吗?
云尘子(121893048) 21:11:12
认为吃亏的,那便是从自身利害而言,可以理解,但是,志于仁、喻于仁,才是学君子之道。
云尘子(121893048) 21:12:23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质而无文,犬羊之皮无异。

云尘子(121893048) 21:13:04
在下只用口语解释,不用所谓“现代汉语”解释。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3:04
呵呵,我记得礼记之中有句话说

云尘子(121893048) 21:13:18
礼是秩序,乐是和谐。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3:22
圣人制礼作乐,是为了人有别于禽兽
正藏(824212243) 21:13:28
口语解释如何?
36无忌(974588088) 21:13:37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句的微言不就是倾向于质吗?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3:37
人毕竟是人,和其他动物,肯定是不一样的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3:52
这应该是对礼乐本质的最好诠释了
正藏(824212243) 21:13:52
恭候您的--赐教
小镇飞花(15494419) 21:14:04
天行健(9959466) 21:9:22
目前社会物欲横流,按儒学去做的的人往往会吃亏的,老师怎么看?

这个看你境界了,如果你想当屈原,就以身殉道,如果你不想,就随波逐流
云尘子(121893048) 21:14:34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我把此原话颠倒过来说,是为了强调学。
云尘子(121893048) 21:16:05
相鼠虽然好像能行礼,但无其心,所以仍然还是相鼠。
如书(937751008) 21:16:22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6:36
嗯,礼出自本心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6:49
这个是其精义所在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6:54
36无忌(974588088) 21:17:06
修学、成人、成德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些“现成”,还需要学、修?
36无忌(974588088) 21:17:27
圣人制礼作乐是出自本心
36无忌(974588088) 21:17:44
但我们学习礼乐是为发明本心

云尘子(121893048) 21:18:27
正藏(824212243)  21:13:28
口语解释如何?
——有上下尊卑、有大有小,是礼的体现;无论上下尊卑、男女大小,都一视同仁,而且越在上位越谦逊,越在下位越守原则,是乐的体现。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18:27
用明心见性,或许更好点
正藏(824212243) 21:19:18

在下理解并认同
云尘子(121893048) 21:19:33
有根了,是不是就不需要生长出树干、树枝了呢?
云尘子(121893048) 21:19:57
明心见性,还需要尽心尽性。
楚北散人(326933670) 21:20:17
是啊,知行合一啊
云尘子(121893048) 21:20:49
知道本心本性之后,还需要扩充、完善。
36无忌(974588088) 21:21:02
学,是一个不断觉的过程,怎么觉?指向人心,发明道心。必然有一个返的方向
如书(937751008) 21:21:32
返的方向?
云尘子(121893048) 21:21:44
格物是学,致知是觉。
36无忌(974588088) 21:21:48
学习礼乐是双向的
36无忌(974588088) 21:21:55
学,就是觉
如书(937751008) 21:21:57
回光返照哈
云尘子(121893048) 21:22:11
偏离正道而回归正道,是为返。
如书(937751008) 21:22:11
复照青苔上
如书(937751008) 21:22:34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云尘子(121893048) 21:22:37
学是为了觉,学不等于觉。
如书(937751008) 21:22:44
不是这个返吗
36无忌(974588088) 21:23:26
孔子那里没有知行的分离,皆是指向学,觉
36无忌(974588088) 21:23:58
没有知、行谁先谁后的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归于学
如书(937751008) 21:24:11

如书(937751008) 21:24:35
知行合一不分离
云尘子(121893048) 21:24:47
“返”字也有如书先生所说的那个意思。但不仅仅是那个意思。
正藏(824212243) 21:26:21
知行合一如何不分离
云尘子(121893048) 21:26:35
真知必有真行,真行必是真知。本是一个,不须去合。只是后人往往只之“知”或“行”,而不知其“一贯”,所以才有个“合”字出来。
正藏(824212243) 21:27:15
如何一贯,一贯如何
如书(937751008) 21:27:19
我们一个同事的网名就叫知行一
云尘子(121893048) 21:28:00
“如何一贯,一贯如何”,请看阳明子的论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