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一源三流”养生命之根

 春风杨柳荷香 2015-01-02

   中华文化里有一些有趣的巧合,“一源三流”是这种巧合的最好概括,即从一个源头上分出三条河流。人身上有“一源三流”,从一个源头分出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最重要的经脉;中华文明的地理结构也有“一源三流”,从青海玉树“三江之源”分出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河流,中华文明就沿着这三条河流繁衍生息;中华文化从发祥到传承也形成“一源三流”的格局,以《易》为源头,最终流变影响形成儒、道、禅三家鼎力互补的文化格局。

  根据唐代研究《黄帝内经》顶级权威王冰的说法,人身的“一源三流”都起于“肾下”,出“胞中”时分别走出各自的路径。冲脉在胞中分出三支:一支从气街出来(一般认为气街是气冲穴,位于腹股沟上平肚脐下5寸的位置),一支从关元穴出来(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的位置),一支从会阴穴出来(会阴穴位于前后阴之间)。任脉在胞中分为两支脉:一支从中级之下出来(中极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下4寸的位置),一支和督脉一起从会阴穴出来。督脉也分出两支:一支从关元穴出来,一支从会阴穴出来然后向后走向背部正中的“脊里”。

  人身所有的经脉中,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冲脉为“血海”。所谓“海”就好比生命活动所需物资、能量的储备仓库和生产基地,所以冲、任、督三条经脉对人体生命至关重要。可以说,把握住“一源三流”就把握了养生的根本奥义。

  《黄帝内经》中说女子到了二七(十四岁)时,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月经来潮并如期而至。女子十四岁开始发育,第二性征明显了。这“太冲脉盛”就是指冲脉盈满充盛,冲为血海,血海充足到满溢出来了,于是就来月经了。这个时候如果男女交合,就可以生孩子,即所谓“故有子”。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女子十四岁就可以生孩子了。而现在大多数女孩子的初潮时间前提,不到十四岁就“月事以时下”了,早熟了,早熟肯定就意味着早衰啊。

     所以,女性养生特别需要注意冲脉、任脉,甚至在诊治男科疾病时也应重视冲脉,尤其是与生殖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女子不排卵,导致不能怀孕生孩子,可以有很多原因,如肾虚、气血两虚、血瘀、痰湿阻滞、肝郁等,这种种原因最终影响到冲任二脉的功能,导致女子没法怀孕。此时,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调理冲任就显得必不可少。如果是以虚为主,无卵可排的,中医通常认为难以很快起效,要慢慢调补,会用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淫羊藿、巴戟天、鹿角、川续断之类的补肾气、养气血的药,加上当归、牛膝这类又能补又能通的药物。如果单纯是排卵障碍,中医往往采用开窍活血之品,像细辛、石菖蒲、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川牛膝等等,促进排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养都需要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