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郊县濮阳村千余村民均复姓濮阳 300年前迁出(组图)

 文化龙乡 2015-01-03


2010-04-14 09:25:00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郑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南京郊县濮阳村千余村民均复姓濮阳 300年前迁出(组图)
河沿濮家村村民生活较为富裕,图为该村一景。
南京郊县濮阳村千余村民均复姓濮阳 300年前迁出(组图)
当地两瓦抬一瓦的河南濮阳式建筑风格
南京郊县濮阳村千余村民均复姓濮阳 300年前迁出(组图)
濮阳侯庭(右)等人接受记者所赠年画
南京郊县濮阳村千余村民均复姓濮阳 300年前迁出(组图)
祠堂旧址留存的碑刻
  记者陈伟文图

  阅读提示

  虽然是全国唯一一个名称被用做复姓的城市,濮阳当地人一直没有对“濮阳”姓有太多的关注。不过,3月中旬,南京媒体一则“三百年古村落均是濮阳人”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原来,距离南京100公里的高淳县东坝镇有3个濮家自然村,千余名村民个个都姓“濮阳”。这个姓氏和濮阳地名可不是偶然的重合,村里人称,他们就是300年前从河南濮阳移居而来的。

  奇怪的是,记者在濮阳采访,大多数濮阳人并不知晓当地还是复姓濮阳的发源地,而目前,濮阳也没有复姓濮阳的族群。

  濮阳这个姓氏的来源究竟何在?濮家村人是如何从中原迁居南京的?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是否还留有乡音?本报记者近日赶赴南京,试图揭开谜底。

  千余村民均复姓濮阳

  4月11日上午,高淳县东坝镇隶属新中行政村的河沿濮家自然村飘着细雨。带着众多疑问,记者走进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村落。

  “来来,屋里坐!”沿着高低不平的乡间小道,记者走进78岁的村民濮阳侯庭家里,一种与河南濮阳同样的待客方式,顿时让人有种回家的亲切感觉。

  坐在木椅上,老人眼神里流露出慈祥与敦厚,他眼白稍微泛黄,通关鼻梁并不明显。据说,这是黄河岸边濮阳人的“生理符号”。

  “这里有三个濮阳人聚居的自然村,分别叫河沿濮家、中村濮家、留下濮家,三村相邻,共有千余名村民姓濮阳。河沿濮家历史最早,人也最多,另外两个村都是从这个村发展而来的。”59岁的东坝镇政府秘书施盛年在镇上工作了30余年,对这个特别的姓氏人群有着特殊的感情。

  濮阳侯庭告诉记者:“小时候爷爷曾讲述过家史,最早是有河沿濮家,后来因为当地人多,300年前,始祖从河南濮阳搬来,在这里繁衍了11代以上,现在我们这有300多户人。”

  在濮阳侯庭老人家里,记者看到房顶上有一个脸盆大小的洞,雨点不时落在房内。老人并不为自家的困窘感到尴尬,开玩笑说“这可不是天井”。

  据介绍,老人曾在村里唯一的村办企业——热镀锌厂任厂长达20年,每年在为村里创造数额不菲的利润的同时,还安置5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任厂长期间,老人从未拿过厂里的任何东西回家,拿的工资也和普通员工一样。在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后,老人选择了回家颐养天年。尽管没有多少积蓄,但老人守着一贫如洗的家感到很满足。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这是祖上留下的做人原则。”濮阳侯庭说。

  村中祠堂,建筑风格与濮阳相似

  “我们的姓是复姓,还有辈字,得按辈字取名。这样的话,名字得是四个字,这在生活中多少有些不便,不少人曾将辈字简化掉。”据河沿濮家村的老人讲,20年前,不少年轻人在办理身份证和结婚登记时,往往因为登记表上留的填名字的格子不够,擅自省去了辈字。后来,村里人达成了意见,在与公安机关进行协商后,解决了这个问题,仍旧保留辈字,眼下,村里人名字多为四个字。

  “我们这里原本有个濮阳祠堂,但半个世纪前被毁掉了!”听说记者从河南濮阳来,河沿濮家养猪专业户濮阳宏贵冒雨赶来,打着伞为记者引路。在村民濮阳康德家的老房子前,记者看到了祠堂旧址,两瓦抬一瓦式的建筑风格与河南濮阳民宅相似。

  祠堂旧址已被一家企业占据,残存的祠堂门前,石鼓、碑刻被杂乱地堆放在一处角落里,雨水敲打在仍十分清晰的碑刻文字上,像在述说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河沿濮家村赤脚医生濮阳侯洪讲,1945年,建得颇为坚固、易守难攻的祠堂被一支部队占领后烧掉,这也成为濮阳姓氏家族的一件憾事。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放在村里长辈家的盛有一尺见方祖谱的箱子也被烧掉,这让族人后来一直无法完整延续辈字。目前,濮阳姓氏族人知道的辈字为:观、园、尚、师、康、侯、用、锡、辰、南、征、永、得、喜、辅、泰、以、安。“祠堂被毁之前,占地近4亩,香火极旺,每年清明和农历十月初一,族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濮阳侯庭说,解放前,濮阳姓氏人家每年都要在祠堂进行两次大型祭祀活动,这个时期,所有在外工作和在家务工的人一视同仁,均自发给祠堂捐款。因捐款过多,族里把钱拿出来置办土地出租,以租金维持祠堂及村里正常开支,3个自然村还分别建有用于议事的“公堂屋”,房前两侧有配房和厨房。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不仅不用出钱,还可在两次重大祭祀活动中免费吃一顿丰盛午餐。

  村人先祖,缘何千里“大迁移”?

  “如果按迁移300年计算,其迁出时间应该是公元1710年,即康熙四十九年。当时正属盛世,濮阳姓人迁移的原因恐怕不是战争。”谈起濮阳姓人的迁移,濮阳市史志办主任化建华说,康熙年间,濮阳虽无战争,但经历了地震、黄河决口等自然灾害,百姓自发举家迁移也属正常。

  化建华分析,还有另一种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即逃避官府征兵、税赋及邻里矛盾等。经查询资料,复姓濮阳极可能是从河南濮阳戚城迁走的。因为当时其他地方人都较少,只有戚城是商贾云集之处,又是向西通向二帝陵(上古时期的帝王颛顼、帝喾)的“官道”所在地,地可能不够用。濮阳这一姓氏迁出时极可能是众兄弟举家迁出,未留下一支濮阳姓,这也是目前河南濮阳没有留存复姓濮阳者的原因。

  “南京东坝镇地处丘陵,地多人稀且水肥,又远离州府县衙,官府并未限制人口增长,这就加速了濮阳这一复姓的繁衍生息,人口得到迅速增长。”濮阳侯洪称,濮阳祠堂正门两侧的对联是“濮水源分六脉、阳光普照三村”,意思可能是,濮水(仅有河南濮阳存此水系)旁原有6支濮阳姓分支,其中3支举家迁至南京高淳东坝。

  乡音已无,风俗饮食已经本地化

  濮家村的人会说濮阳话吗?通过与濮阳侯庭等10余人的交流,记者失望地发现,300年的历史已将濮阳姓氏完全本地化,村民已听不出濮阳口音,河南濮阳人代表性语气词“拉、得、累”及方言“昨天”(沿个)、“今天”(今个)、“月亮”(月们地)的发音当地均无。此外,黄河流域特有的棱角不分明的脸型以及眼白泛黄等特征,当地人也越来越少。

  在河南濮阳,旧时农村逢年过节家里供奉的神灵是老天爷,家族牌位一般写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72位全神”字样,同时,还要在厨房供奉灶爷,不忘敬土地。但在三个濮家村的村民家里,记者只见到了敬祖的牌位。

  与此同时,河南濮阳特有的建筑屋脊两端老虎头、四角不挑角的特点也未得到传承,仅两瓦抬一瓦的模式还有些留存。濮家村人祭奠上香、点酒等尽管与河南濮阳做法有些相同,但饮食上不再统一,濮阳人讲究的“八十八席”当地已无,婚娶传统也已不尽相同。

  民俗生活本地化,使南京濮阳姓氏与河南濮阳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

  源出河南是不争事实

  记者在奔赴东坝镇采访途中,询问多名当地人对濮阳村的了解,当地人均一脸茫然。

  “濮阳村人一直比较低调,目前村里人均收入8000元,但多数村民不喜欢张扬,虽然多数家里盖起了楼房,但没多少人露富。”采访中,新中村河沿濮家村党支部孔书记道出当地濮阳姓人的性格。

  目前,虽然村里濮阳姓氏占80%以上,但仅有一人在村委任支部委员,百余年来极少有人做过大官,解放后也只有20余名青年考上大学离开家园。

  “濮阳姓的来源说法较多,但各种说法都与河南濮阳有关,这个姓源于濮阳是不争的事实。”59岁的化建华是地道的河南濮阳县人,对濮阳历史如数家珍。

  化建华说,濮阳姓氏源流基本纯正,争议不多。据《姓氏考略》考证记载,濮阳姓的先祖是舜帝后裔,以封地为氏。舜帝为炎黄帝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濮地(今河南濮阳县一带),其后代以封地为姓。《通志·氏族略》上亦有“濮阳氏,其地在澶州,后汉外黄令牛述,以濮阳潜为主簿”的记载。

  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卫国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县一带),其后以封地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濮阳姓氏出自熊姓,以国为氏。周朝时,有百濮国,国人以国为氏,亦称濮氏。

  国内史学界对濮阳姓氏公认的说法是,该姓是颛顼后裔,以地为氏。上古颛顼帝都于帝丘(今濮阳县),其后裔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为姓,亦有濮氏。

  记者临别赠濮阳年画

  4月12日下午,山西洪洞移民研究专家黄泽岭致电本报,称从现有山西洪洞移民资料记载看,明朝洪武年之后的10年、50余次移民中,未发现濮阳这一复姓人群,但当时移民不少村庄以集体方式迁移,中间有不少杂姓,官方可能仅记载了村庄和大姓。况且,元末明初时,因战事及黄河决口频繁,濮阳县整座城尚不足七姓,人口也不足千人,复姓濮阳者可能也是外来的,至于从何而来,恐怕尚需进一步破解。


  目前,复姓濮阳在全国大多分布在江苏、浙江、甘肃等省份,其中不少是由南京东坝镇迁出的,东坝镇3个濮家村虽小,但也成了全国濮阳复姓的根。

  黄泽岭说,复姓濮阳与卫、韦、铁姓一样,均源于河南濮阳,但这些姓氏在濮阳均未得到繁衍,这或许是个遗憾,但并不影响更多的源于濮阳的姓氏人群到始祖地濮阳寻根问祖。

  离开濮家村时,记者向濮阳侯庭等人送上了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濮阳县刘堤口木版年画,老家的年画让老人激动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