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当丸 汉·张仲景《伤寒论》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九。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啐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主治】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方论选萃】 明·方有执:名虽丸也,犹煮汤焉。夫汤,荡也;丸,缓也。变汤为丸,而犹不离乎汤,其取欲缓不缓,不荡而荡之意欤(《伤寒论 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清·尤在泾:此条证治,与前条大同,而变汤为丸,未详何谓,尝考其制,抵当丸中水蛭、虻虫,减汤方三分之一,而所服之数,又 居汤方十分之六,是缓急之分,不特在汤丸之故矣。此其人必有不可不攻,而又有不可峻攻之势,如身不发黄,或脉不沉结之类(《伤寒 贯珠集·太阳篇下》)。 清·吕震:同一抵当而变汤为丸,另有精义。……盖病从伤寒而得,寒主凝泣,血结必不易散,故煮而连滓服之,俾有形质相著得以 逗留血所,并而逐之,以视汤之专取荡涤者,不同也(《伤寒寻源·抵当丸》)。 清·莫枚士:此一方二法也。汤法以散为汤,丸法以丸为汤,为合丸、散于汤之法。二方为一切瘀血内结之总治,故以治妇人经闭, 腹痛大效。《千金》荡胞汤,亦祖此(《经方例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