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饮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生干地黄一两 熟干地黄一两 天门冬一两 麦门冬一两 黄芩一两 枇杷叶一两 石斛一两 甘草一两 山茵陈叶一两 枳实一两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主治】胃热,及斑疹已发,余热温壮,龈齿宣肿牙痛。 【方论选萃】 清·汪讱庵:此足阳明少阴药也。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也;茵陈、黄芩之苦寒, 折热而去湿,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医方集解》)。 清·张山雷: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于阳明之经,则为自汗、大渴、大热、斑、黄等证,宜甘露饮生其津液,以为胜邪回生之本。 清·吴坤安:舌苔黑燥,为阳明之热,腹无痞满硬痛,非承气症,只宜清解,若清之不应,是肠中燥矢与热邪固结,胃土过燥,肾水 不支,胃中阴液已干,宜大小甘露饮,以救胃汁,阴液充溢,阳邪自解,二便自通。 【近代验证】 例一 米伯让治虚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王某,男,23岁。 主诉:因头昏、乏力二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人院后,血常规:红细胞99万/立方毫米。白细胞2900/立方毫米,中性68% ,淋巴32%。血沉157毫米/小时。血小板计数3万/立方毫米。肝功、肾功、尿常规正常。骨髓检查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经用输血、止 血、抗感染、激素等治疗一年余,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危重。特邀米老治疗。 诊查:症见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发热无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鼻衄,牙龈出血,皮肤苍白,皮下紫斑, 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数。 辨证:证属肝肾阴虚。 治法: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选甘露饮为主方加减。 处方:生地18克 熟地10克 天冬10克 麦冬1O克 黄芩10克 石斛10克 枇杷叶10克 枳实10克 茵陈蒿10克 犀角10克 丹皮10 克 服药十九剂后症状稍减,仍鼻衄牙龈出血,舌脉如前。继服上方药,加黄连10克,大黄10克,生石膏30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 水煎二次约400毫升,早晚两次温服。 服药十三剂后,出血停止,热退。守方继服。无发热则去犀角、丹皮,见发热则加用之;无鼻衄、牙龈出血则去黄连、大黄、生石膏 、阿胶,见鼻衄、牙龈出血则加用。每日一剂,服至二百剂时,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检查:红细胞34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7800/立方 毫米,血小板计数12万/立方毫米。骨髓检查报告:未发现异常。痊愈出院。 【按语】 伤寒伤人阳气,温病伤人阴液,为热病治疗之两大规律。温病伤人阴液,有肺胃津伤,与肝肾液涸之异,津伤者,势尚轻浅,容易取 效;液涸者,病深而重,治非易事。局方甘露饮为余热未清,肺胃津伤者开一法门。何廉臣先生《重订广温热论》中,有加减甘露饮一方 ,药用:细生地四钱,西洋参一钱五分,淡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二钱,青子芩一钱,西茵陈一钱五分,鸭梨汁一瓢,蔗浆一瓢,先用,炒 香鲜枇杷叶一两,鲜茅根二两煎汤代水,用治温热暑疫,余热未清,肺胃津液已伤者,似较《局方》甘露饮,更为稳健妥帖。 附方一、 小甘露饮 《济生方》 黄芩 生地黄 升麻 桔梗 茵陈蒿 石斛 栀子 甘草各等分 研末,每服四钱,加生姜片五片,水煎服。 【主治】脾劳实热,身体面目悉黄,舌干咽喉肿痛。 桑白皮汁等十味煎 唐·王焘《外台秘要》引许仁则 桑白皮切,一升 地骨皮切,三升。二味用七升熟煎,取三升汁,去滓澄清 生地黄汁五升 生麦门冬汁,二升 生姜汁,一片 竹 沥三升 生葛根汁三升 白蜜一升 牛酥三合 大枣膏一升 上八味,先于微火上取生地黄汁以下、生葛根汁以上,和煎减半,则纳桑白皮等二物汁和煎之,三分减一,则纳酥、蜜、枣膏搅之勿 停手,得如稠饴状,煎成汽置别器中服之,每夜欲卧时取一胡桃大含之,细细咽汁,稍加至鸡子大,欲昼日间丸服亦得。忌芜荑。 【主治】气嗽经久,将成肺痿,乍寒乍热,唾涕稠粘,喘息气上,唇口焦干;亦有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少,色败毛耸,此亦成 蒸;及久嗽成肺痈,唾悉成脓,出无多少。 【方论选萃】 唐·许仁则:又肺气嗽,经久将成肺痿,其状不限四时冷热,昼夜嗽常不断,唾如白雪,细末稠粘,喘息气上,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唇口喉舌干焦,亦有时唾血者,渐觉瘦悴,小便赤,颜色青白毛耸,此亦成蒸,有此状者,宜合桑白皮等十味煎。 【按语】 许氏此方,熔清肺、化痰、润燥、养肺于一炉冶,为肺热久咳,阴津耗伤者,开一法门。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清肺中伏火,为泻白散 之先着;竹沥、姜汁寒滑凉润,清化痰热,后世涤痰开窍方中,每多取用,盖或渊源于此;白蜜、枣膏、牛酥甘凉滋润,以济肺燥;生地 汁、麦冬汁、干葛汁甘凉柔润,养阴生津。以其疏而不伐,补而不滞,堪为治久咳正虚邪恋之范例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