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阅读:好山好水看不足

 老包书屋 2015-01-04

主题阅读:好山好水看不足

日月行空,江河经地。多少文人墨客在旖旎的自然美景前流连忘返?多少豪杰英雄在无边的秀山丽水前情不自禁?田园山水成就了官场失意的陶翁;名山大川哺育了仗剑去国的李白。“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一代“武圣”面对残山剩水尚且诗情勃发,我们又怎能忽略这如画的大好河山?

那一片山水

马卡丹

小船吻别大坝,荡开碧水,水上的蓝天、水下的蓝天,水湄的青山、水底的青山,两两相对、相望,沉静、自在。
  这是闽西大地上又一个新生的湖泊,昨天,水位刚升到预定水线。像一个新生儿,经历了诞生的艰辛,此刻疲惫地睡了,湖面上不闻水声,不闻鸟语,只有我们的小船,像鼓着鳃的鱼,吐一片涟漪,又吐一片涟漪。

  印象中曾经到过这里,早会过湖的前身——一条细细的躺在深谷间的小溪。溪边多石,多杂树,溪水便在石隙间穿行、在杂树间婉转。春来杂花生树,一溪流红,倒也是一帧上好的画,美得醉人。①山却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似乎平常,不过就是山罢了。大千世界芸芸众山中随手抓来的一座,见了也就见了,过了也就忘了。

  不想溪长大了,长大了的溪胃口也大,大嘴不吃四方,只吃山,一口,吞去一尺,再一口,吞去一丈,再一口……半座山都吞进肚里去了,溪便胖成了湖。湖却是个花心的女子,信奉韩信哲学多多益善,天光云影、青山绿树,一古脑儿揽入怀抱,就连我们的小船,这一刻也成了一颗宝石,在她的胸前,一晃一晃。

  浸润在湖的怀抱,山变得容光焕发。半座山留在水底了,曾经的臃肿也就深埋在水底;半座山浮在水面,借水的镜子细细梳洗,水给了山灵气,水让山重新发现了自己:原来平平淡淡的众山,也会有名山的丰姿,有一点黄山的峻,有一点峨眉的幽,有一点泰岳的峭,有一点武夷的奇,都只有一点,平素里哪能发现呢?水真是一个高妙的化妆师,就那么几笔点染,就那么烘一下云托一下月,山的丰姿便跃然眼前。你在山中发现了五岳、发现了黄山、发现了昆仑、发现了峨眉五台青城武夷……虽然都只是名山的一角、只是名山的千分万分之一,但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却是与遨游名山相差无几的,有时甚至还更胜一筹。胜在何处呢?胜在不闻名山的喧嚣,胜在全身心融入自然。真的,名山往往助长浮躁,而这些平平常常的众山,才真正让你浮躁的心沉静、熨帖,真正让你宠辱皆忘。

  由山及人……一个人就是一座山,名人当然是名山了,芸芸众生当然是平平常常的众山了,当名山名士大放光彩的时候,芸芸众生啊,为什么不能收回投向名人的艳羡的目光,去审视自身,去发掘自身的风采,②去发起自身的造山运动,去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片山呢

  想得远了,晃荡在湖的怀抱,对着同样晃荡在湖的怀抱中的山,思绪竟也这样地晃荡不停。忽然就想,或许名人是山,芸芸众生应该就是湖吧,没有水的浸润,山又如何能脱颖而出,尽展风流?忽然就想,或许男人是山,女人就是湖吧,每座男人山,其实都要有女人湖的映衬,男人的缺陷深埋在湖底了,男人的风采却在湖面上张扬,山给水厚重,水给山空灵,男人给女人踏实,女人呢?则让男人重新发现了自己。忽然就想……不想了,不想了,小船轻轻地靠上了码头,船身轻轻地一震,就在最后回眸对视湖山的时候,我知道,这一片山水,从此将与我的记忆难舍难分了。虽然它无名。但只要真正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又何必管它有名无名呢?

[赏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意、情趣盎然的散文。文中的小船、溪水、湖水、山峦等,组成了一个和谐、美丽而又极富情韵的大家庭。水在长大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山的风姿,它们的美,真可谓千姿百态。它们是那样含情脉脉地“诱惑”着来这里做客的人。于是,它们让人一睹芳容便难舍难分。谁也不会怀疑这份真情,因为这里的山水并非名山圣水!作者以一支灵动多变的笔,时而勾勒一下“小船”,将它比成“鼓着鳃的鱼”,时而点染一下小溪,绘出它“在石隙间穿行、在杂树间婉转”的姿态;时而涂抹一下容光焕发的山……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获得许多人生的启示。堪称山水佳品。

[练习]

1.句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2.理解句②在文中的含意。

3.结合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4.请从语言技巧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的妙处。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①,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②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薄:草木丛生处。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是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之地,车马缓缓前进,那样从容不迫!自然景色与车马动态,反映出诗人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颔联、颈联进一步描摹归隐途中的景色。流水如有意清川暮禽相与还长薄。诗人移情于物,把流水”“暮禽拟人化了: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草木茂盛处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上写有情,实是表现诗人出发之始悠然自得的心情。流水句喻一去不返,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的失望厌倦,可谓景中有情,言外有意。五、六句依然是寓情于景。“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色彩黯淡而凄凉,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感到凄清的心境。
  尾联中迢递,突出了山之高远;归来,道出归山过程的终结,照应题中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还含有闭门谢客、不再过问世事之意,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的一面。

  [练习]

5.鉴赏该诗颔联、颈联的表达技巧。

6.该诗表达了诗人归隐时复杂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②西江③,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海:指两广。②(yi):舀。③西江:指长江,长江自西来,故称。

[赏析]作这首词时,张孝祥正遇谗言中伤。上阕重在写景,景中寓情。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青草指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玉鉴琼田形容湖水明净光洁,三万顷言湖面广阔,点出在这美玉似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恰如仙境。五到七句进一步描述月光下的湖面之晶莹、剔透。表里俱澄澈,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澄澈”的精神境界。最后两句点明这种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

下阕着重抒情,语转激昂。前三句是词人的内心独白。应念句,指作者被贬,在岭南过了一年。孤光中的“光”为月光,是说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自省无愧于心。肝胆皆冰雪与上阕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意即自己襟怀坦白,洁净如冰雪。因此四、五句诗人略带几分萧瑟而不无骄傲地说: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他仍稳稳地泛舟在碧波之上。接下来三句更是气魄雄伟,他要汲长江之水以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杯,再请天上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一起细斟慢酌!最后大概是酒意正酣,浑然忘却了天地物我,便扣打着船舷对天狂啸,简直不知“今夕何夕”了。王闿运极力推崇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的确,政治上遇挫后,尚能如此淡定,确实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

[练习]

7“素月分辉……俱澄澈”向来为人称道,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此句妙在何处。

8.前人评论张孝祥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请你从本词中任选一句谈谈这一词风。

相关链接

名人笔下的山水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搓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王剑冰《天堂回韵》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

水的流动的缓慢,使我看不出它是从何处流来,又向何处流去。仔细辨认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一些鱼儿群体性地流动,但这种流动是盲目的、自由的,它们往东去了一阵子,就会猛然折回头再往西去。水形成它们的快乐。在这种盲目和自由中一点点长大,并带着如我者的快乐。
  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这水是怎么进来的。

  在久远的过去,周庄是四面环水的,进入周庄的方式只能是行船。出去的方式必然也是行船。网状的水巷便成了周庄的道路。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山水诗文选萃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暮秋山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012字)

练习参考答案:

1.⑴铺垫下文对山的描写;⑵欲扬先抑,突出了湖中之山的美丽。

2.芸芸众生不能空自艳羡名人的光环,应该认真审视自身,努力奋斗、追求,发掘自身的风采。(意思符合即可)

3.文章通过描写“那一片山水”的独特风姿,尤其是“山”给人观感的变化,得出了美是互相映衬、互相发现的结果;芸芸众生自有其美丽,不必自卑,不必追求虚名,活出自己的风采就有一种美。(意思符合即可)

4.语言特点:一是凝练。一个“又”字暗示这样美丽的湖泊在闽西不断地出现着,突出了闽西之美。二是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像一个新生儿,经历了诞生的艰辛,此刻疲惫地睡了”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生动传神地突出了湖泊的可爱、湖面的宁静。“只有我们的小船,像鼓着鳃的鱼,吐一片涟漪,又吐一片涟漪”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既突出了湖面的宁静,也表现了“我们”的悠然自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①巧用拟人。诗人把流水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以此表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②寓情于景。颔联、颈联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流水” “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无不寓含着作者的某种心境。③用词考究。比如落日满秋山”中,着一“满”字而不用“照”等字,更好地突出了诗人凄清的心境。

6.该诗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归隐之际的复杂心情。开头写自然景色和车马动态,反映出诗人归隐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接着,以流水句表示自己归隐(不回头)的坚决态度;以暮禽句暗示自己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然后,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萧疏、黯淡的景物烘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最后,以闭关表示要与世隔绝,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7描写的周围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构建了一个明净清澈的世界。但这个句子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表里俱澄澈”五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8.“尽挹……宾客”三句,词人要把西来的长江水当酒饮尽.把北斗七星当作酒壶细斟慢酌,把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当成客人。想象奇特,构思大胆,气度恢宏有豪迈之气。其他 玉鉴琼田三万顷”境界开阔,“扣舷独啸”,“肝胆皆冰雪”气慨豪放激越,只要分析合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