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菊饮

 学中医书馆 2015-01-05

桑菊饮

  (轻苦微辛法)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苦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

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王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主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方论选萃】

  清·吴鞠通: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

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

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

,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烁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细,

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温病条辨》)。

  近代·何廉臣:此治风温犯肺,头胀咳嗽,身热微渴,舌白边红,脉右浮数,法当辛凉泄热,微苦降气,故用桑菊清芬疏气,轻走肺

络,为君。臣以翘荷,辛凉散风,佐以杏、桔、苇茎,宣肺气,以清肺热。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叶氏所谓辛凉则平,微苦则降是也。如

肺热甚,加枯芩钱半。燥渴者加花粉三钱。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生石膏四钱、知母三钱,去桔梗、薄荷。舌绛暮热,初入营分者,

加生玳瑁钱半、元参二钱、丹皮一钱半(《温热病方汇选》抄本)

  李畴人:此方比银翘散更轻。桑叶、菊花泄风宣肺热,杏仁泄肺降气,连翘清热润燥,薄荷泄风利肺,甘、枯解毒利咽喉,能开肺泄

肺,芦、茆根清肺胃之热,合辛凉轻解之法,以泄化上焦肺胃之风温(《医方概要》)。

  【近代验证】

  例一  陈作仁治春温案(选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病者:陈其义,三十六岁,南昌人,住城内。

  病名:春温。

  原因:失偶续弦,时当客冬,房事过劳,真阴亏损,又兼冬令严寒。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其斯之谓欤。

  症候:初起症似伤寒,惟热多寒少,常有汗出,汗后而热不稍减,且口渴引饮,此与伤寒病状,大不相同。

  诊断:两寸脉浮大而数,右寸脉尤洪,脉症合参,断为春温,乃热邪伤阴之候也。

  疗法:但春温症而恶寒,微兼表症,不能骤用纯阴之剂,宜仿仲景麻杏甘石汤主之,但麻黄春夏宜慎用,兹以薄荷代麻黄为君,杏仁

宣表为臣,石膏质重泻火,气轻解肌为佐,甘草和中为使。但温必有毒,有浊气,加银翘芳香化浊,泄热解毒,以助石膏之清解。

  处方:苏薄荷一钱二分  叭哒杏仁三钱(去皮尖)  生石膏八钱(杵)  生甘草一钱  净银花三钱  青连翘三钱

  效果:此方连进二剂,各症均减过半,惟咳嗽热渴,尚未全愈,易以桑菊饮加减续进。

  冬桑叶三钱  白菊花二钱  苦杏仁二钱(去皮尖)  桔梗钱半  贝母钱半  鲜芦根三钱  淡竹叶钱半  苏薄荷四分  生甘草一钱

  此方又接进三剂,未七日而各症逐渐就痊矣。

  例二  何拯华治风痉似惊案(选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病者:章山麓之子,年五岁,住道墟。

  病名:风痉似惊。

  原因:去年冬,气暖失藏,今春寒温间杂,小儿上受风温,先伤肺经而起。

  症候:初起寒热自汗,咳逆气粗,继即肢牵目窜,烦躁神蒙,痰壅鼻煽,甚至口噤痉厥。

  诊断:脉浮洪滑数,舌尖边红,苔滑微黄,脉症合参,即张仲景所谓“风温之为病,剧则如惊痫,时时瘈疭”,亦即徐嗣伯所谓”痰

热相搏而动风,风火相乱则闷瞀”,病虽似惊而实非真惊也。

  疗法:初用桑菊饮加减,辛凉开肺,驱风泄热;继用羚麻白虎汤,加生莱菔汁雅梨汁,甘寒咸降,熄风镇痉,以涤热痰;善后用吴氏

五汁饮加减,清余热以养胃阴。

  处方:霜桑叶一钱  滁菊花一钱  双钩藤钱半  苏薄荷七分  光杏仁钱半  天竺黄八分  京川贝一钱(去心)  茯神木二钱

  次方:羚角片八分(先煎)  明天麻八分  生石膏四钱(研细)  知母二钱  生甘草四分  蜜炙蜣螂一对  生莱菔汁  雅梨汁各一瓢

(分冲)

  三方:甘蔗汁一瓢  雅梨汁一瓢  生藕汁半瓢  生荸荠汁半瓢  鲜生地汁一瓢  加枇杷叶露一两,重汤炖滚十余沸,温服。

  效果:初方一剂不应,改服次方,叠进两头煎,大便解后,热减神清。终进三方,连服二剂,热净胃动。嘱用甘蔗雅梨煎汤,调理而

痊。

  例三  何拯华治孕妇燥咳案(选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病者,宋宝康之妻吴氏,年三十四岁,住本城南街。

  原因:妇已七月,适逢秋燥司令,首先犯肺而发。

  症候:初起背寒干咳,咳甚无痰,喉痒胁痛,甚至气逆音嘶,胎动不安,大便燥结。

  诊断:脉右浮滑搏指,左弦滑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如内经所谓“秋伤于燥,上逆而咳。”似子疟而实非子疟,子疟当在九月

,今孕七月,乃由燥气犯肺。肺气郁而失音,所以经谓“谙气膹郁,皆属于肺”也。

  疗法:当以叶氏上燥治气,辛凉宣上。故用桑、菊、荷、蒡疏肺清燥为君,姜,贝润肺化痰为臣,佐以鸡子白、雅梨皮开其音,使以

嫩苏梗安其胎。庶几肺气舒畅,而痰松音扬,胎气自安矣。

  处方:冬桑叶二钱  薄荷叶八分  栝蒌皮二钱  鸡子白一枚(后入)白池菊二钱  牛膀子钱半  川贝母二钱  雅梨皮一两

  次诊:连进三剂,音清咳减,咯痰亦松,惟大便五日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喜饮,不能纳谷,脉仍搏数,舌边尖尚红,扪之仍干。法

当内外兼治,外用蜜煎等以引之,内用五仁汤加减以通润之。

  次方:松子仁四钱(杵)  炒麻仁三钱(杵)  甜杏仁三钱(去皮)  柏子仁三钱(杵)  瓜子仁二钱   金桔餔二枚(切片)  萝卜汁

一瓢(煎汤代水)先用净白蜜一瓢,煎汤代水。

  三诊:一剂而频转失气,再剂而大便通畅,腹胀顿宽,咯痰虽松,而痰仍不止,左胁微痛。幸口燥已除,胃能消谷,脉数渐减,舌红

渐淡,可进滋燥养营汤,冲润肺雪梨膏,保胎之次除咳。

  三方:白归身钱半  生白芍三钱  蜜炙百部钱半  蜜枣一枚(剪)  细生地三钱  生甘草五分  蜜炙紫苑三钱  金橘脯一枚,切片 

叶氏润肺雪梨膏一两,分冲

  效果:连服四剂,音扬咳止,胃健胎安而愈。

  【按语】

  肺主气属卫,其合皮毛,开窍于鼻,故口鼻吸入之邪,首先犯肺也。肺卫受邪,鼻塞声重,咽痛咳嗽,头痛身热。治以轻苦微辛,辛

以散邪,苦以泄热。华岫云所谓“辛凉开肺,便是汗剂”是矣。凡温病初起,咳轻热微者,用此轻剂开肺,轻可去实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