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筷笔] 那碗泡馍

 真友书屋 2015-01-05

文+图:邵毓挺


历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公元756年6月,反叛唐朝的安禄山军队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杨国忠,并要求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贵妃接过帛带,在一棵梨树上自缢。一名绝代佳人,就在马嵬黄土下长眠了。马嵬驿,我就站在这里,但绝没有凄美,想不到的是绝对的喧嚣。原来当地已经将此地开发成一个民俗文化村,如同上海的七宝和重庆的瓷器口,有着长长的美食街和火爆的人流。周边游客的车停满了冬闲的农地,景区的电瓶车和各种版本的黑车穿梭着扬起漫天的土,寨门当然也是山寨得很。入得山门,循着秦腔的曲子去,没几步便找到戏台,一出戏正演着,我手里端着刚买的一碗羊肉泡馍边听边吃,彷佛有了“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的感觉。扒几口,味还凑合,喝口汤,却思念起西安城里那些标识各异的泡馍们了。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更有传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家羊肉铺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面(未发酵),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后面的事大家不听也明,就是美名远播、家喻户晓之类。我对类似的食物典故是一概不信的,说什么帝王落魄或微服私访,途径的那一碗缺料少物,经妙手烹饪或阴差阳错,皇上欢喜极了,共谱美食佳话之类。武则天、朱元璋、乾隆爷和慈禧太后是最多被提及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民间美食一定是发源于当地的物产和生活习惯,如江南的水田才有苏州的水八仙。泡馍在西安是名食也自有道理:陕西地处北方,盛产牛羊肉,就会出现牛羊肉泡馍;陕西盛产小麦,面食不可或缺,有汤有肉的泡馍成为主食毫不奇怪;再说秦人性格直爽,这红汤的油泼辣子就是最好的调料了。


城里的泡馍一家家吃过,才知这一碗的学问可不浅。泡馍最关键的是汤,这牛羊肉熬出的汤不仅要看配方还要看良心啊。一锅生肉熬出多少熟肉就看化在汤里的肉有多少。好的汤,该是有一股油香,纯正的肉汤味,不腻不寡,最合适的浓淡是符合所有人喜好的,汤味也形成了各家的主要特色。馍也重要,若是机器轧馍的店还是不要进了吧,馍要自己掰,泡馍要小,小指甲盖大小?太大了,再努力一掰二吧,这样大小的手工馍块棱角多,可以充分吸附鲜美的汤汁。然后就是选择泡馍的方式了,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也就是小炒加辣醋、鸡蛋、木耳,喜欢酸辣口的可以一试,因为没汤,成品是糊糊一大碗,看着不称心但吃着一定顶胃;然后是口汤(食后余一口汤),这个是基本模式,几次没有吩咐出来的都是半干的口汤,也是我最爱的,当然木耳和金针菜也是不可或缺的,就着碗在嘴边一拨拉,肉、粉丝、馍,酥软、爽口、Q劲的综合,接地气的满足感是一碗泡馍获得成功的标志;再有就是水围城(汤较多),也是推荐,可以大口喝汤也是好的;还有就是单走儿(汤与馍分食),若是看到水盆羊肉店便是这样的。汤里有粉丝和肉,月牙馍可是熟的,有的是口袋状,里面夹上辣子或汤里捞上的肉,当然清口吃这样的馍也是极香的。


煮馍更是大讲究,以馍定汤,武火急煮,适时装碗,说着简单,要做到始终如一,这就要看大厨的功力了。牛羊肉泡馍是回民的擅长,老黄家的口汤和马洪的小炒皆是佳品,水盆是澄城的有特色。不管哪碗,都记得要点上一瓶冰峰汽水,那才是老西安的样子。



本文作者:

邵毓挺

70年代初出生于上海

摄影家 摄影评论 媒体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