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 柳下惠:和而不流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5-01-05
柳下惠,是一个近乎人人皆知得历史人物,他以坐怀不乱闻名于当今。可实际上,人们所熟知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却并非是真正的柳下惠。
  柳下惠,展氏,名获,字禽,因其食邑为“柳下”,谥号为“惠”,故人称柳下惠。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大约生活在鲁隐公到鲁文公年间。他人品出众,学问超群,其人也颇具才干。《国语》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桓公的儿子齐孝公继位后,想继续桓公的霸业,就决定先拿近邻鲁国开刀,发兵伐鲁。鲁国的权臣臧文仲想说服齐国退兵,就向柳下惠请教退兵之辞。柳下惠说:“大国应教导小国,小国当侍奉大国。如此,方能杜绝祸乱。若小国自大,触怒大国,自造祸端,言辞又有何用?”文仲说:“形势危急,只能竭尽全力。愿借先生之高见,携重金贿赂齐国,可以吗?”
  柳下惠答应了,并指授其弟展喜去犒劳齐师。齐孝公见了展喜就问:“寡人兴师,鲁人恐惧吗?”展喜答道:“小人胆寒,君子则不然。”齐孝公不解,展喜又说:“昔日,周先王封太公于齐,封我先君周公于鲁,使太公与周公割牲盟誓:‘世世子孙,同辅周室,无相害也!’此语载在盟府,太史掌之。有先王之命在,是以君子不惧,桓公所以能九合诸侯,奉王命也!君今既欲修伯主之业,岂能贪图土地而弃先王之命?”孝公听罢,心悦诚服地说:“寡人愿撤兵,与贵国永修和睦!”
  在柳下惠的指导下,展喜的几句话就退去了齐国的汹汹之师。柳下惠的卓越才能,可见一斑。但有着卓越才能的柳下惠,仕途却并不平坦。他曾先后三次被罢黜,皆因不愿“枉道事人”。于是,就有人问他,何不离开鲁国去他国谋职,他回答道:“直道事人,去何处能免遭罢黜呢?若能枉道事人,又何必离开父母之邦呢?”
  所谓“直道”就是正道,与之相对的“枉道”就是歪门邪道。柳下惠宁愿不做官,也不愿改“直道事人”的节操。
  但像柳下惠这样有节操的人,却不可能为官场所容。虽然他甘于做“士师”一类的小吏,但终因不肯“以枉道事人”而被罢黜。最后,他只能退居田园,收徒育人,成为一名隐者。
   “直道事人”之语,曾被记载于《论语》中。从这样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孔子对柳下惠的赞赏。孔子把罢黜柳下惠列为臧文仲执政的“三不仁”之一,并把柳下惠与伯夷、叔齐等人同归逸民之列。
  相较孔子而言,孟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更为全面透彻。
  孟子说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三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显赫的三个官职,“介”在这里是指“操守”。孟子的话,其实是在赞扬柳下惠人品高尚,他能不受权势所迫、不为利益所诱,不受任何外物所趋,始终如一保持自己的操守。
  “不以三公易其介”,足以体现柳下惠的高风亮节。但通常,有高风亮节的人都有些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柳下惠却不然。
  《孟子》中有这样的记载:“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失而不怨,厄穷而不闵。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凂我哉?’故由由然与之谐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这段话的意思是:
  柳下惠不以侍奉无德之君为耻,不因官位卑微而推辞;入朝为官不掩饰才干,遵循自己的为人之道;隐居山野也不怨恨,贫穷也不忧愁。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便你赤身裸体在我身旁,又岂能玷污我?”所以,他能和睦地与别人相处,又不迷失自己的本性,让他留下他就留下。而他之所以留下,是因为没必要离开。
  柳下惠怀济世之才,却并不持才自傲,他积极处世,又能随遇而安,但在和悦平易中却始终不改高洁之志,不随波逐流。这就是“和而不流”。
  人活着应该脱离低级趣味,有所坚持,有所追求,也就是有所不凡。这点毋庸置疑,但我们所处的毕竟是凡尘俗世,既为不凡,那坚持必定难以被认可,那追求也必定难以被实现,那我们就要离群索居,愤世嫉俗,不容于世吗?当然不是,我们要能保持不凡,还要能甘于平凡,竭尽所能,在其位就谋其政。人生处处都应尽力而为,像伯夷、叔齐为了表明不食周粟的决心,在首阳山上等死,于世何益呢?甘于平凡、保持不凡,才是正确而现实的人生态度,而这也正是“和而不流”的精髓所在。
  柳下惠是和而不流的表帅,是被孟子尊为可为“百世之师”的“和圣”。可到了今天,人们能知道柳下惠其人却并非因为他的“和而不流”,而是源于一段子虚乌有的坐怀不乱。
  据说,一次,柳下惠远行夜宿于城门。当夜,天气非常寒冷,有女子也来寄宿。柳下惠恐其冻死,就让她坐在自己的怀内,但直至天明也未有非礼之事。
  这个故事明确的说法,最初见于西汉初年的《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而此记载据柳下惠生活的春秋时期,已有数百年。此故事多为后人杜撰,没什么真实性,可却被传颂了两千多年。
  撇开真实性不谈,我们只论这个故事本身。人们谈及柳下惠“坐怀不乱”,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柳下惠的“坐怀不乱”绝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坐怀不乱”,而是为了救人之困、济人之危。如果没有这一点,即使能“坐怀不乱”,一个有品德男子也不应该去实践这一行为。因为,这毕竟有损女子的清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