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 狼曋:人言可畏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5-01-05
秦晋之间为了争霸,矛盾曾一度激化,爆发了自崤之战开始的四次战争。这四次战争很些不同寻常,其中不但有孟明因败成功,也有狼曋因死成仁。
  狼曋,本为晋军一小校。在崤之战中,晋襄公抓住了一名秦军俘虏,命车右莱驹将其斩杀。但秦囚却突然大喊,莱驹不禁胆颤,将戈掉在了地上。这时,站在一旁的狼曋赶紧上前捡起了戈,斩杀了秦囚,又抓起莱驹追上了襄公的战车。襄公欣赏狼曋的英勇,就让他顶替莱驹升为车右。车右,就是跟君主在同一辆战车上,站在右边保护君主的人。所以,能担任此职,狼曋感到无尚光荣。
  但是,狼曋的光荣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随后晋国对翟的箕之战中,主帅先轸认为狼曋根本称不上勇,就罢黜了他的车右一职。狼曋以此为奇耻大辱,怒不可遏。他的朋友见状,不禁问道:“君欲以死明志吗?”狼曋答:“我不知应为何而死!”朋友建议道:“我愿与你一同起事,共杀先轸。”狼曋马上摇头道:“不可,《周志》有云:‘勇而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能为国而死,方为勇!我以勇受知于君,得为车右,先轸以不勇而黜之,亦为应当。若犯上作乱,死于不义,即使上不知我,亦可谓罢黜得当,乃知我也!我定会将英勇明示于天下,你姑且待之!”
  不久,为报崤山之仇,秦国就又对晋发动了战争。双方交战于彭衙。列阵一毕,狼曋就率部下冲入秦军,奋力杀敌,英勇就义。延着他杀出的条血路,晋军随后而上,大败秦军。
  狼曋在犯上作乱和为国捐躯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以大局为重,以大义为先,他的勇是君子之勇。所以,《左传》中说狼曋,“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狼曋付出了生命,为向天下人,更为向先轸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勇者。狼曋这么做,值得吗?应该是不值的,连小学生都知道人应该走自己的路,随别人去说!但这话也就只有未经世事的小学生相信,历经世事的人都会明白:无论走哪条路,成败得失也要由别人定论!
  人,总要活在人群当中。在拼搏进取的人生中,谁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成功,不是在别人认可的前提下才获得的呢?所以,人常叹:人言可畏!这种畏惧,不光狼瞫,我们都有!
  狼曋之事,不过是放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放在特殊的结果之前,你才会觉得不值得。其实,我们和狼瞫一样,都畏人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