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农业综合体: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态

 方圆儒人 2015-01-05
    现代农业综合体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新概念,是农业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是后工业化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态,是探索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非常时期。现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科技贡献率低、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大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仍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据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等状况而有重点的展开,着重培养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载体,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承载、传递和催化农业发展的平台,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陈剑平,2012)。
  当前各地主要以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全省共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11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5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99个、粮食功能区3632个(徐红玳等,2012)。各类园区在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引导下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城市文明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农副产品从量到质再到多样性的转变和农业多功能性的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出现政策、科技、投入、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载体作用面临挑战(刘景环等,2011;黄学群等,2012)。现代农业综合体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新概念,是农业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是后工业化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态,是探索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现代农业综合体可以理解为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中的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产业结合体。
  各地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与典型建设推进阶段,不同地区根据建设内涵要求可能同时并存着多种模式类型,没有可循的统一模式或分类标准。笔者根据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内涵特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如下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的四种模式。

  一、“一村一体”模式
  走“一村一体”路径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即依靠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计划同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这里“村”的涵义不仅仅局限于某单个的村庄,也可以是几个村庄、某个乡镇或社区合力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综合体。该建设路径是以乡村资源环境为载体、以乡村的特色产业和地域文化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切入口,以养生养老产业发展为契机,以文化创意性、产业特色性为核心,秉承“乡村生活”模式,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劳作体验、科普教育等服务内容,实现“吃、住、行、游、娱、购、养”功能的汇集,形成一种乡村发展的全新实现载体和形式。
  “一村一体”发展路径: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产品生态附加值。并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农村服务业、休闲农业与银发产业的联动发展。二是发展农村休闲农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村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融合,打造成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金融、土地、税收等全方位优惠政策引导和投入。三是发展农村公共服务。通过推进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户籍管理、产业发展、保障救助、村务公开、社会治安等内容,将综合体的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深入挖掘乡土农耕文化资源,打造农村文化品牌,形成现代农业综合体内农耕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软环境。

  二、“一园一体”模式
   走“一园一体”路径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即通过农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这类综合体在浙江发展潜力巨大,其基本特点是在已有农业园区建设基础上,整合政策、科技、投入、市场等要素,通过“一园一体”路径设计,推进建设较早、规模较大、辐射较强的农业园区向现代农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使区域农业从农业园区阶段向现代农业综合体阶段的转变。 
  “一园一体”发展路径:一是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农业产业,如河谷平原地区,适合把粮食生产作为综合体建设的主攻点,安排粮棉油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万亩良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沿海岛屿地区,适合发展海洋农业和高效型农业产业,如高附加值的水产、水果、花卉、蔬菜等出口产品;城郊地区则依托城市资金、市场、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安全、优质、鲜活、绿色的农产品,满足城市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在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方面,综合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原则,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实现农地集中、经营集约和效益提升;在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方面,综合体可在财政资金整合、专项资金设立、抵押融资贷款、保险制度创新、吸引城市与民营资本等方面作出尝试;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综合体辐射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三是加强综合体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支持和培育综合体周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加大传统农业种养殖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三、“一企一体”模式
   走“一企一体”路径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即以单个或多个企业或者合作社作为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的方式。当前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资本对现代农业投入日益增多、领域日益广泛,解决了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投入不足、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实现了生产要素跨行业、跨地区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应用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以现代农业综合体为平台,通过高起点开发、高技术嫁接、发展高品位产品,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促进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一企一体”发展路径:一是改革土地、金融政策。赋予现代农业综合体经营主体使用和调配土地用于农业用途的权利,将农产品加工和综合体办公室等用地视同农业用地,采取灵活政策予以支持;加大农业政策金融支持,简化农业信贷流程,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开发农业小额信贷产品,推进农民合作金融试点,缓解现代农业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农业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基础性、平台性农业设施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针对现代农业综合体制定扶持措施和政策,落实到综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营造就业环境。“农村内部的带头人”、“投资农业的企业家”、“基层创业的大学生”、“返乡务农的农民工”是现代农业综合体的主要人力资源来源(黄祖辉,2010),要对他们分类指导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四是建立科学运作的经营管理机制。突出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构建“确定一个主体、执行一套标准、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四、“一业一体”模式
  走“一业一体”路径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即基于地区主导产业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不同的主导产业决定现代农业综合体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主导产业发展影响整个现代农业综合体产业结构变化。现代农业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综合共融特征,比如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业休闲、居住社区、加工物流和生产涵养等。可以选择其中某一项或多项功能作为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的主导产业,带动整个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建设。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将在综合体所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其他功能关联性产业、提升项目整体价值、发挥区域价值和地方优势等作用。
  “一业一体”发展路径:一是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建设农业综合体,适宜开发高品位的农产品以及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在交通枢纽地区,适宜强化开发农业综合体的农产品物流功能;在农业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则适宜强化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教育、博览等功能。二是延伸农业主导产业链。通过农业主导产业链的后续产业环节(农产品粗、精加工)来增加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通过现代农业综合体内的农业主导产业链延伸和补强原区域内缺失或相对弱小的农业产业链环节,构建完整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产业链条,使全产业链的产品增值保留在综合体内。三是提升农业主导产业链。现代农业综合体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现代化要求较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综合体主导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四是整合农业主导产业链。应以现代农业综合体产业链中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和紧密关系为基础,优势互补,增强综合体整体竞争力,提升综合体全产业链的整体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