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7-26转载共轨之家故障排查过程中的常用测试方法

 时龙飞 2015-01-05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共轨之家”即可关注共轨之家微信服务号】


在前面的分享课程当中,我们学习到电控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是一个精密而又复杂的系统,其故障的诊断也较为困难。而造成电控发动机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的原因可能是电子控制系统,也有可能是电子控制系统外其他部分的问题。故障检查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够遵循故障诊断的一些基本原则,就可能以较为简单的方法准确而迅速地找出故障所在。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先外后内

在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先对电子控制系统以外的可能故障部位予以检查。这样可避免本来是一个与电子控制系统无关的故障,却对系统的传感器、电脑、执行器及线路等进行复杂且又费时费力的检查,即真正的故障可能是较容易查找到却未能找到。比较容易的方法是发动机发生故障时,首先观察系统的故障指示灯,如果指示灯没有显示故障,则基本可以作为机械故障来进行处理。如果指示灯亮,我们就可以通过闪码来知道故障位置,进而进行相应处理。


2)先简后繁

实际上发动机故障绝大多数都是比较简单的故障,电气系统的故障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首先对电气系统进行初步的检查,比如检查电控系统线束的连接状况:传感器或执行器的电连接器是否良好;线束间的连接器是否松动或断开;电线是否有磨破或线间短路现象;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有无腐蚀现象等,检查每个传感器和执行器有无明显的损伤。直观检查未找出故障,需借助于仪器仪表或其他专用工具来进行检查时,也应对较容易检查的先予以检查。能检查的项目先进行检查。


3)故障码优先

电子控制系统一般都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当电子控制系统出现某种故障时,故障自诊断系统就会立刻监测到故障并通过“检测发动机”警告灯向驾驶员报警,与此同时以代码的方式储存该故障的信息。这时我们应该按下发动机检查开关,这是发动机故障指示灯会按顺序闪出闪码,我们可根据对应的闪码界定相应的故障,从而解决故障。


4)全面检测

如果前面所做的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需要利用专门的诊断仪对电控系统做一个全面的检测了。可利用诊断仪的各项功能对发动机进行具体诊断,比如,发现发动机喷油器某一缸喷油量为零,则可初步判断这一缸喷油器或者线束有问题,再进行下一步的排除就比较简单了。


5)新件替换排除法

电控发动机的电气系统中线路发生的故障通常是配线和连接器接触不良造成的,这时想要具体查处故障原因可能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为了能快速解决问题,排除故障。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采用新件替换,这样能够以最快速的方法解决问题。找到具体故障部件后,查找问题原因要容易得多。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并非一定出在电子控制系统。如果发现发动机有故障,而故障警告灯并未发亮(未显示故障代码),大多数情况下,该故障可能与发动机电控系统无关,此时,就应该像发动机没有装电控系统那样,按照基本诊断程序进行故障检查。否则,可能遇到一个本来与电控系统无关的故障,却检查电控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和电路等,花费了很多时间,而真正的故障反而没有找到。


在故障排查过程当中,有一些常用的系统和部件测试方法,主要包括:

一、低压系统

二、压缩测试 (电器方式)

三、压缩测试(机械方式)

四、低怠速比较

五、发动机机械方式

六、起动机

七、涡轮增压器

八、进气系统

九、加速踏板

十、发动机排气制动阀

十一、进气加热格

十二、冷却系统

下面以装博世CRSN-CPN2.2潍柴WD10系统为例详细说明各系统和部件测试方法,供大家参考。

注:以下参考博世故障诊断指南,非原创。


一、低压系统

低压系统很小的故障也会对整个发动机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即使故障的原因不是低压油路系统(如高压系统或部件),对低压油路系统的精确检测仍是十分必需的。以CRSN-CPN2.2系统为例,所有测试方法如下,


检测1: 抽油压力:油箱->粗滤

检测2: 抽油压力: 粗滤->齿轮泵

检测3: 齿轮泵压力:齿轮泵->主滤

检测4: 齿轮泵压力:主滤->高压油泵

检测5: 高压油泵回油量 (低压系统性能测试)

检测 6: 全部喷油器回油量

检测 7: 单个喷油器回油量

检测 8: 限压阀(PLV) 泄漏

检测9: 检测喷油器喷射


测试准备:

油箱中足够的柴油、油品质量合格、滤清器和燃油管路正常。


测试工具:

对低压油路系统进行检测时,需要准备下列工具

1) 带真空量程的压力表 (-1bar 至 5bar, 刻度0.05bar, 必须包含真空量程)

2) 压力表 (量程:0-10bar)

3) 粗滤和主滤的油管转接头

4) 高压油泵回油出口的接头软管和接头

5) 将高压油泵回油引入油箱的临时软管

6) 量杯 (量程250ml)

7) 量杯 (量程 5000ml)

8) 秒表


1、检测1,抽吸压力:油箱->粗滤

测试工具 推荐的工具

1) 带真空量程的压力表 (必须包含真空量程)

2) 与粗滤相连的转接头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 拆下粗滤进口螺栓

2) 通过转接头接入压力表 (量程要包含真空, 如下图)

3) 紧固系统 (确保没有泄漏)


发动机停机状态


发动机高怠速状态(压力低于大气压,图示为:-0.2bar)

测试步骤 如何测试?

1) 启动发动机 (启动时间可能变长) 并运行几分钟,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2) 观察不同工况下的抽油压力。

测试数据 典型的压力值:


注:拖动工况的运行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不超过12秒。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试结果异常的可能原因:

抽油压力不够,高于上限:

1. 油箱液位过低

2. 检查软管、接头的拧紧情况。稍有拧紧不足将会导致抽油压力的损失;空气会被吸入管路,抽吸的油量会减少。(可通过检查回油中是否有气泡来确定)

3. 滤清器堵塞 (受颗粒污染) 会减少抽油压力

· 通过对比粗滤两端压差检查粗滤是否堵塞

· 通过对比主滤两端压差检查主滤是否堵塞

4.小概率事件: 齿轮泵故障

抽油压力过高,低于下限值:

1. 低压管路堵塞,油箱或其他管路堵塞

2. 油箱出口到粗滤入口软管尺寸不对(内径应12mm),并检查接头有无挤压变形或损坏

3. 油箱通风装置堵塞/受污染 (打开油箱盖检查抽油声)


2、检测2,抽油压力:粗滤->齿轮泵

测试工具 推荐的工具

1) 带真空量程的压力表(必须包含真空量程)

2) 与粗滤相连的转接头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 拆下螺栓 (粗滤出油口的反面)

2) 接入压力表

3) 紧固系统 (确保没有泄漏)


粗滤->齿轮泵,怠速 (抽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

测试步骤 -如何测试?

1) 启动发动机(启动时间可能变长)并运行几分钟,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2) 观察不同工况下的抽油压力,检查泄漏

测试数据 典型的压力值:


注:拖动工况的运行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不超过12秒。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原因:

抽油压力不够,高于上限

1) 油箱中燃油不足

2) 检查管路、接头的拧紧情况。稍有拧紧不足将会导致抽油压力的损失,空气会被吸入管路,抽吸的油量会减少。(可通过检查回油中是否有气泡来确定)

3) 主滤堵塞(通过对比主滤两端压差检查主滤是否堵塞)

4) 极少情况下: 齿轮泵故障


抽油压力过高,低于下限

1) 粗滤堵塞(通过对比粗滤两端压差检查粗滤是否堵塞)

2) 粗滤出口到齿轮泵入口软管尺寸不对(内径应12mm),并检查接头有无挤压变形或损坏

3) 油箱受污染

4) 油箱通风装置堵塞/受污染 (打开油箱盖建检查抽油声)



3、检测3:齿轮泵->主滤之间的齿轮泵压力

检测工具 推荐的工具

1)压力表 (量程: 0-10bar)

2)与主滤相连的转接头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拆下主滤上的入口螺栓

2)通过转接头接入压力表.

3)紧固系统 (确保没有泄漏)


测试步骤 -如何测试?

1) 启动或转动发动机并运转发动机几分钟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2) 观察几种工况下压力值并记录


测试数据 典型的压力值:


注:拖动工况的运行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不超过12秒。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原因:

齿轮泵压力过低,低于下限

1) 检查从油箱到齿轮泵入口的管路、接头的拧紧情况。稍有拧紧不足将会导致抽油压损失,空气会被吸入系统,抽吸的油量会减少。(可通过检查回油中是否有气泡来确定)

2) 检查所有从油箱到齿轮泵入口的管路接头是否损坏。

3) 粗滤及从油箱到齿轮泵入口的管路堵塞。

4) 油箱通风装置堵塞受污染(打开油箱盖检查抽油声

5) 喷油器回油量过大

6) 高压油泵中的溢流阀卡在打开位置

7) 极少情况下: 齿轮泵故障


齿轮泵压力过高,大于上限

1) 主滤堵塞

2) 齿轮泵和高压油泵之间管路堵塞

3) 高压油泵入口滤网螺栓堵塞(建议拆下螺栓进行检查)

4) 高压油泵回油管路堵塞(油泵回油出口压力应小于1.2Bar回油管内径尺寸过小(≥12mm

5) 高压油泵中的溢流阀堵塞、受污染或卡在关闭位置



4、检测 4,主滤->高压油泵之间的齿轮泵压力

测试工具 推荐的测量工具

1)压力表 (最少量程: 0-10bar)

2)与主滤相连的转接头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拆下螺栓 (主滤出口)

2)通过转接头接入压力表

3)紧固系统 (确保没有泄漏)

齿轮泵出口压力,低怠速


测试步骤 如何测试

1)启动发动机或转动发动机并运转发动机几分钟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2)观察几种工况下压力值并记录


测试数据 典型的压力值:


注:拖动工况的运行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不超过12秒。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故障原因:

在低怠速时,主滤进口(检测3)和出口(检测4)之间的压差应小于0.5 Bar;在高怠速时应小于0.8 Bar。否则,更换主滤。

齿轮泵压力过低,小于下限值

1) 检查管路、接头的拧紧情况。稍有拧紧不足将会导致抽油压力损失,空气会被吸入管路,回油量会减少。(可通过检查回油中是否有气泡)

2) 检查所有从油箱到齿轮泵入口的管路/接头是否损坏

3) 粗滤及从油箱到齿轮泵入口的管路堵塞或尺寸不对。(管路尺寸应≥12mm

4) 油箱通风装置堵塞受污染 (打开油箱盖检查抽油声)

5) 喷油器回油量过大

6) 高压油泵中的溢流阀卡在打开位置

7) 极少情况下: 齿轮泵故障


齿轮泵压力过高,大于上限值

1) 主滤到高压油泵之间的管路堵塞或高压油泵入口滤网螺栓堵塞(建议拆下螺栓进行检查)

2) 高压油泵入口滤网螺栓堵塞(建议拆下螺栓进行检查)

3) 高压油泵回油管路堵塞(油泵回油出口压力应小于1.2Bar/回油管内径尺寸过小(应≥12mm

4) 高压油泵中的溢流阀阻塞、受污染或卡在关闭位置



5检测 5,高压油泵回油量 (低压系统性能测试)

建议采用此项测试来检测低压系统的性能。该项测试可以确保低压油路系统在正常的工况下的检测。与开路情况下的流量测试相比(例如:断开高压油泵的进口),这种闭路测试方式可以确保由高压油泵旁通阀所引起的反压(约5bar)可以像正常驾驶时一样工况施加在低压系统上。

可选测试:

检查高压油泵回油出口到油箱之间的油管内径是否合格(≥ 12mm

检测齿轮泵压力 (章节7.4.1.4) (可与本章节测量同步进行)

测试工具 推荐的测量工具

1) 软管(内径应不小于12mm+ 高压油泵回油出口螺栓

2) 量杯 (至少 5000ml)

3) 秒表

4) 可选测试:压力表 (0-15bar)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松开高压油泵的回油出口螺栓 (限压阀回油、喷油器回油、油箱回油管、高压油泵回油的汇集点)

2)将软管与高压油泵的回油出口直接相连

3)提示: 当发动机运转时,少量的柴油会从断开的接头处流出 (喷油器回油) 请用厚布盖住以免柴油流到地面。

4)准备好秒表和量杯(最少 5000ml

5)可选测试: 检查齿轮泵的压力


测量高压油泵回油



泵连接方法

测试步骤 如何检测

1) 启动发动机直至柴油从相连的软管流出

2) 使用空的量杯

3) 用量杯承接30秒流出的柴油

4) 记录柴油量

测试数据典型的流量:

注:拖动工况的3060秒测量须多次启动起动机完成,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为12秒左右。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原因

回油量明显偏低

1) 确保油箱中有足够的柴油

2) 检查油箱到齿轮泵之间的管路、接头的拧紧情况。稍有拧紧不足将会导致抽油压力损失,空气会被吸入油路,回流的油量会减少。(若回油中有泡沫,则极有可能由低压油路破损或松动所导致)

3) 油箱到齿轮泵之间的软管、接头受挤压、损坏或直径尺寸不正确。(若回油清澈无泡沫,可仔细检查管路)

4) 主滤、粗滤堵塞或损坏。

5) 油箱通风阻装置/受污染 (打开油箱盖检查抽油声)

6) 极少情况下: 齿轮泵故障


回油量明显偏低,且齿轮泵压力过高:

1) 检查高压油泵进口压力

2) 高压油泵进口堵塞或受污染(检查高压油泵进口螺栓滤网是否被堵塞或污染)

3) 溢流阀堵塞、受污染或卡在关闭位置


回油量正常或高于典型值,且齿轮泵压力太小:

1) 喷油器回油量过大

2) 检查齿轮泵出口和高压油泵入口压力,若压力太小,则可能高压油泵中的溢流阀卡在打开位置



6检测 6喷油器总回油量

喷油器总回油是衡量喷油器内部液压部件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 (注意:喷油器高压接头处的泄漏对于某些类型的喷油器也会导致大的喷油器回油)

测试工具 推荐的测量工具

1) 软管 + 用于连接高压油泵螺栓的连接接头

2) 用一根软管供临时连接高压油泵回油出口和油箱

3) 量杯(至少 250ml

4) 秒表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 断开高压油泵回油口上的空心螺栓 (限压阀回油连接螺栓、喷油器回油、回油管、高压油泵回油的汇集点)

2) 将接头和油的汇集点与连接螺栓相连.

3) 检查并确保限压阀(PLV)正常(没有回油)

4) 将另一根软管临时接入高压油泵的回油出口并将回油导入油箱

5) 准备好秒表和量杯(至少250ml


测试步骤 如何测试?

1) 如有可能运行发动机至冷却液温度达到65°C

2) 拖动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至柴油流出软管

3) 使用空的量杯收集约60秒的喷油器回油量

4) 记录油量


检测数据 典型值

喷油器总回油量(前提条件:燃油温度:15-30°C 冷却液:20-60°C


注:拖动工况的60秒测量须多次启动起动机完成,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为12秒左右。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故障原因

回油量过大:

1) 可能是喷油器回油泄漏较多

2) 逐个检查每缸的回油量



7检测7,单个喷油器的回油

如果喷油器总回油量明显有过高的嫌疑,建议逐个检测6个喷油器的回油。所述的检测步骤仅适用于喷油器回流管在气缸盖外面的发动机。

测试工具 推荐的测量工具

1) 软管+ 用于连接喷油器回油螺栓的转接头

2) 用于封闭喷油器总回油管的螺栓

3) 量杯(至少 250ml

4) 秒表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 断开喷油器的回油管路

2) 将软管连接到喷油器回油口

3) 用螺栓封闭总喷油器管路

4) 准备好秒表和量杯(至少250ml


检测步骤 如何测试?

1) 如有可能运行发动机至冷却液温度达到65°C

2) 拖动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至柴油流出软管

3) 准备好空的量杯

4) 转动/启动发动机并按动秒表

5) 观察约60秒内流入量杯的柴油量

6) 记录各个喷油器的柴油回流

测试数据 典型值:


注:拖动工况的60秒测量须多次启动起动机完成,每次起动机工作时间建议为12秒左右。起动机单次工作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其损坏。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故障原因

回流量过大:

  • 如果一个/多个喷油器的回油量比油量低的喷油器高出3倍以上,则更换回油量高的喷油器。



8检测 8,限压阀泄漏

PLV(DBV)是一个安全阀,它能避免在某些故障情况下导致的油轨中过高压力。 在通常情况下,该阀必须封闭并且不允许有任何泄漏。


测试步骤 如何测试?

状态1:如果发动机处于冷机且可以启动的状态

1) 触摸限压阀回油管路,感受温度情况

2) 另一位操作人员应将转速提高到1500-2000/

3) 管路温度应该不会上升


状态2:如果发动机处于热机且可以启动的状态

1) 移去限压阀上的回油管

2) 启动发动机

3) 限压阀出油口应该没有燃油泄露


状态3:如果发动机处于无法启动的状态

1) 移去限压阀上的回油管

2) 拧点火开关,使起动机拖动发动机运转

3) 限压阀出油口应该没有燃油泄露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故障原因

状态1/2:在限压阀回油管路上温度上升:

1) 限压阀处于打开位置

2) 限压阀泄漏

状态3:柴油从限压阀接头流出:

  • 不允许有泄漏。可能因为限压阀泄漏



9检测 9,检查喷油器喷射

本检测主要目的是通过目测检查确认各缸喷油器能否正常喷油,适用于喷油器外置的发动机。在进行本测试之前,必须确保:

1) 电池电量充足,起动机能够正常工作

2) 已完成低压油路测试,在起动阶段的油轨压力能达到200Bar以上

3) 发动机同步状态正常(正常达到48

4) 没有喷油器/起动机继电器/主继电器等相关部件故障代码

5) ECU能正常释放喷油(可用电流钳/示波器测量喷油器电流)


测试工具 推荐的测量工具

1) 量杯(用于收集喷射出的柴油,防止高压燃油直接喷射到外面)

2) 示波器(带电流钳)


测试准备 操作步骤?

1) 松开油轨到喷油器之间的高压油管

2) 将喷油器从发动机体中拆下

3) 重新连好该喷油器与油轨之间的高压油管、喷油器线束,并固定好喷油器


检测步骤 如何测试?

1) 一名工作人员用量杯收集喷油器可能喷出的柴油

2) 另一名工作人员起动发动机

3) 用示波器检查ECU是否对喷油器加电(须确定ECU对该喷油器有加电电流)

4) 目视检查是否有燃油从喷油器油嘴中喷出(油嘴中应有雾状燃油喷出)


测量结果异常的可能故障原因

1) 喷油器卡滞

2) 喷油器油嘴堵塞



二、压缩测试(电控检测)

1、测试启动前提条件

1) 发动机停机,点火开关处于ON

2) 手刹被拉起

3) 档位处于空档

4) 电池电量充足


2、功能描述

压缩测试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发动机测试功能,主要用于测试发动机各缸气密性。在执行压缩测试时,通过禁止喷油,防止发动机启动。

通过测量各缸在压缩和作功冲程时的曲轴速度,可判断出各缸相对的气密性,并通过诊断仪进行评估。


3、测试评估

评估各缸转速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当超过12rpm时,建议使用压力表对各缸气密性进行检查。



三、压缩测试(机械检测)

1、测试启动前提条件

1) 发动机停机,点火开关处于ON

2) 手刹被拉起

3) 档位处于空档

4) 电池电量充足


2、功能描述

机械压缩测试用于检测发动机各缸倒拖压力。当执行该测试时,须通过拔除曲轴传感器和凸轮轴传感器防止发动机启动。注意,可能会有故障代码存入电控单元。

拔掉各缸喷油器接头,并将喷油器从发动机上取下。注意,喷油器油嘴须用保护盖盖住。将合适的适配器插入待测气缸对应的喷油器孔内,并将压力计与适配器接好。启动起动机,并对各缸测量相同的时间。

压力计


3、测试评估

测试正常的测试结果


第一缸气密性异常的测试结果


通过喷油器孔向气密性异常的汽缸内注入少量的机油,并再次执行该测试,如果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前一次结果,则表明该汽缸和/或活塞环磨损严重。




四、怠速比较

1、测试启动前提条件

1) 手刹被拉起

2) 档位处于空档

3) 电池电量充足

4) 关闭所有电器(如空调)


2、功能描述

怠速比较功能是一个基于集成于软件的发动机检测功能,用于检测发动机各缸的喷油量。

怠速下,发动机各缸做功时的所对应的转速可以通过曲轴信号精确测得。转速的差异可能由发动机和喷油器的公差导致。测试完成后,测得的转速可通过诊断仪显示。


3、测试评估

评估发动机各缸在怠速下的转速。当最高和最低转速之差大于30rpm时,请检查转速最低缸的气密性或/和喷油器。



五、发动机机械部分

准备工作:

机油和变速箱油充足;冷却液液位正常。

1) 机械部分

a 检查发动机正时

可能的故障:

曲轴和/或凸轮轴上的正时标记与正时壳盖和气缸盖上的标记没有对齐。


b 检查气门正时和气门间隙

可能的故障:

气门正时不正确,调整气门间隙


c 检查发动机气密性和缸压

可能的故障:

a) 活塞和汽缸磨损

b) 活塞环损坏(间隙过大、卡住、 断裂)

c) 气缸盖垫圈损坏、气缸盖变形或破裂。

结果: 压缩空气进入冷却系统。机油进入冷却系统或冷却液进入机油中。气门弹簧断裂(气门关不住)。喷油器松脱


2) 发动机噪音不正常

a 活塞

可能的故障:

a) 活塞间隙过大

b) 连杆弯曲、活塞销磨损。

b 气门噪音

可能的故障:

a) 气门间隙不正确.

b) 气门弹簧断裂

c) 凸轮轴轴承磨损

d) 摇臂/ 或摇臂轴磨损


3) 其他噪音

可能的故障:

a.活塞咬住

b.曲轴轴承磨损.

c.正时链磨损.

d.正时链张紧机构和/或正时链控制机构磨损。



六、起动机

1、准备工作

蓄电池充电状况良好、蓄电池接头紧固完好、起动机导线和接地良好。电路部分正常:保险丝、电器接头、线束和主继电器均功能正常。


2、测试工具

万用表、电流钳(最高达600 A


3、可能的数据流: 蓄电池电压(起动机转与不转两种情况)


当起动机不转动的情况

1)电磁线圈开关未通电或电磁线圈开关快速连续地切换声

a. 检查蓄电池导线、蓄电池接线柱和蓄电池接头

蓄电池接线柱与线束接头应完好,连接紧固且接触良好。


b. 检查起动机、发动机和蓄电池的接地连接

起动机、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地线均正常且应与车架接触良好。


c. 检查空档开关信号(将跳线盒接入线束)

a) 将点火开关置于ON档,测量ECU引脚1.85的电压。

正常值: 23~28V /ECU引脚1.85到地

若结果异常,可能的原因:

-从ECU引脚1.04 到1.85之间的线束断路(继续进行b检测)

-空档开关损坏


b) 将点火开关置于ON档,测量ECU引脚1.04的电压。

正常值: 23~28V /ECU引脚1.04到地

若结果异常,可能的原因:

-与1.04引脚相连的线束对地短路

-电控单元损坏(请先进行C检查后再作判断)


c) 从跳线盒端断开ECU引脚1.04和1.85与线束之间的连接,直接测量线束是否连通/对地短路

正常值:~ 0Ω /ECU引脚1.85到ECU引脚1.04

正常值: ~ ≥ 1MΩ /ECU引脚1.85到地

正常值: ~ ≥ 1MΩ /ECU引脚1.04到地

若结果异常,可能的原因:

-从ECU引脚1.04 到1.85之间的线束断路

-从ECU引脚1.04 和/或ECU引脚1.85线束对地短路


d. 检查起动机继电器的控制引脚的连接和供电

e. 检查电磁线圈开关

f. 检查点火开关和/或起动机开关

g. 检查起动机电流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蓄电池接头氧化,清洁蓄电池接头

b) 起动机、电池与车辆的接地。清洁电磁线圈开关上的接头(氧化)

c) 起动机 / 电磁线圈开关

d) 点火开关(T15)和/ 或 起动机开关(T50

e) 空档开关信号故障

f) 电控单元故障


2)电磁线圈开关通电的情况下

a. 检查电磁线圈开关和起动机的接线.

b. 检查电磁线圈开关

c. 碳刷、电枢或转子绕组磨损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清洁电磁线圈开关的接头(氧化).

b) 电磁线圈开关开关

c) 起动机

当起动机转动的情况:

1)发动机转动但转得很慢

a. 检查电磁线圈开关和起动机的接线.

b. 碳刷、电枢或转子绕组磨损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清洁电磁线圈开关的接头(氧化).

b) 电磁线圈开关

c) 起动机.


2)发动机转动不顺畅或根本不转动.

a. 碳刷、电枢或转子绕组磨损

b. 检查起动机齿环和飞轮.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起动机

b) 起动机齿环 (飞轮)


3)起动机转速过低 (蓄电池电压正常)

a. 检查起动机的电流.

b. 电流钳夹住起动机电源线

c. 将起动机运转并测量电流

可能的故障

a) 如果电流过大则起动机可能存在机械或电器故障

b) 如果电流过低并且起动机转速过低,则在起动机导线中接触电阻过大



七、涡轮增压器

1、准备工作:

蓄电池电压正常,电路部分正常:保险丝、接头、线束、主继电器均功能正常


2、测试工具:

手压泵 (真空/压力).


3、可能的数据流:

增压压力、增压压力传感器电压


1)检查增压压力控制系统(机械部件)

a.检查增压器管路的密封性

b.检查放气阀控制杆是否运行平稳(使用手压泵)

可能的故障原因:

a)增压控制阀或者增压管路泄漏或损坏

b)控制杆调整不正确

c)如果压气机和/或涡轮损坏,则更换增压器


2)检查废气涡轮增压装置机械部分

a.检查放气阀是否平稳工作 (放气阀控制杆是否卡滞)

b.拆下进气管和增压管。检查压气机和涡轮是否损坏或间隙过大

可能的故障原因:

a)放气阀阻塞。请尝试着移动一下放气阀

b)如果压气机和/或涡轮损坏,则更换增压器


附:手压泵介绍

在对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系统进行检查时需使用手压泵。手压泵可通过开关选择真空或压力。测量范围为: -1 bar - +1,5 bar.

将连接软管的一头与手压泵相连另一头增压控制阀相连,如有必要请借助接头。通过手压泵产生压力并检查控制杆是否在放气阀和增压控制阀之间移动。

涡轮增压器


放气系统



八、进气系统

可用的数据流:

进气温度、进气温度传感器电压、进气压力、进气压力传感器电压

1、目视检查空气滤清器

1)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清洁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空气滤清器堵塞


2、目视检测进气管路

1检查进气管路是否连接紧固、密封和清洁 (是否有油污),是否存在管路松软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进气管路松动

b. 进气管松软,在高负荷时可能被吸扁

c. 如果在进气管路上有油迹–机油损耗

d. 查找漏油位置


3、目视检查增压空气管路

1) 检查增压管路是否连接紧固、密封以及清洁 (是否有油迹)。

2) 检查增压管路是否有裂纹。

3) 检查中冷器管路连接是否正常,中冷器是否有裂纹。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增压管路

b. 如果在增压管路上有油迹– 机油损耗,查找漏油位置

c. 中冷器管路连接松动,中冷器破裂漏气

进气系统


九、加速踏板

1、准备工作

蓄电池电压充足,电路连接正常,包括保险、插接头、线束、主继电器等。

2、相关的数据流

加速踏板位置(%

注意:加速踏板上有两个位置传感器。

1)目视检查加速踏板

a. 加速踏板的固定架有无损坏。

b. 加速踏板是否被脚垫卡住。


2)加速踏板功能检查

a. 当把加速踏板踩到底时,加速踏板是否存在卡滞或不能回位现象。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加速踏板的固定架损坏。

b) 加速踏板卡滞(比如,回位弹簧损坏或异物卡塞)。

c) 加速踏板被脚垫卡住。



十、排气制动阀

1、准备工作

蓄电池电压充足,电路连接正常,包括保险、插接头、线束、主继电器等。

注意: 发动机排气制动系统包括以下部件:排气制动阀、发动机排气制动开关、发动机排气制动电磁阀。


1)目视检查排气制动阀

a. 检查废气工作缸上的连接软管是否损坏和泄漏。

b. 检查排气制动阀有无卡滞。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连接软管没有接好

b) 排气制动阀卡滞


2)排气阀功能检查

a. 起动发动机,在低怠速时按下发动机排气制动开关,发动机应有转速降低或熄火。

b. 接上诊断仪,打开点火开关,用诊断仪的动作测试功能检查排气制动阀。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废气工作缸卡滞


十一、进气加热格栅

1、准备工作

蓄电池电压充足,电路连接正常,包括保险、插接头、线束、主继电器等。


2、相关的数据流

蓄电池电压

1)目视检查进气加热格栅

a. 拆开进气软管。

b. 检查进气加热格栅有无损坏或变脏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清洁进气加热格栅。

b) 若加热格栅损坏,则须更换。



十二、冷却系

1、准备工作

冷却液液位正常,蓄电池电压充足,电路连接正常,包括保险、插接头、线束、主继电器等。


2、相关的数据流

冷却液温度,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压。

1)目视检查散热器软管

a. 检查散热器软管有无泄漏和开裂,接口是否接牢。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必要时更换散热器软管


2)检查散热器和散热风扇

a. 检查散热器有无泄漏和是否变脏。

b. 检查散热风扇的驱动皮带是否损坏。

c. 检查黏液-驱动式风扇是否损坏。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清洁散热器

b) 必要时更换散热风扇的驱动皮带

c) 黏液-驱动式散热风扇工作异常: 发动机冷机时– 风扇的转速与曲轴转速相近。 发动机过热时 – 风扇的转速太低。


3)检查节温器

a. 拆下节温器并检查其有无损坏。

b. 检查节温器能否正常工作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更换节温器


4)检查水泵

a. 检查水泵是否松动。

b. 在发动机怠速时,检查水泵是否有异响。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更换水泵


5)其他检查项目

a. 检查是否有高压气体进入冷却系。

b. 检查是否有机油进入水箱。

可能的故障原因:

a) 发动机排出的高压气体进入冷却系

b) 气缸盖或气缸盖垫片破损



在随后的课时当中,我们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实战案例,在碰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该怎样运用前面的所提到的各种测试方法呢?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共轨之家,我们愿和您共同进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