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肇桐老师

 苏迷 2015-01-05

温肇桐老师是江苏常熟人。我认识温老师,是从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开始。那时我还是华东艺专美术系的学生。他从上海美专并入华东艺专,给我们班上色彩学课。早先我在上海上中学时,就已听闻温教授的大名。原以为他身材一定和他的名字相称,很气派。后来一见,想不到他是个瘦瘦的小老头子,而且瞎了一只眼,讲课一口常熟话,实在不大理想。

    不过,温老师讲课一贯很认真。眼睛不好,还画色彩图谱,自做教具。以后他改教我们的《中国画论选读》课。那时能开这门课的学校并不多,没有通用教材,印发的讲义都是他自编的。他对中国美术史的造诣很深,这是他的强项,讲课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质量当然不在话下。他一生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国美术史的论著,就凭他的独眼埋头苦干,治学的严谨态度令人叹服。

    反右期间,因为涉及所谓复辟刘海粟的‘刘家店’,温老作为海粟老的一个同伙,我亲眼目睹了他被批斗的场景。有人批他出书是东拚西凑,是抄书,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温老师家眷都在常熟,单身住学校的教工宿舍。学校改名南艺搬到南京丁家桥时,我和他同住在一幢楼的顶层,他住朝南房,我在他斜对面的房间。那时我已留校当助教,曾有一段时间还和他在一起都编在美术系的理论教研组。他平时生活很节俭。我们都有一个习惯,午饭前都早早到教工食堂等饭吃。温老还为此替他自己和我这样的一批人取名为‘早食派’。

    文革期间,温公(很多同事平时都这么称他)被打入牛棚,这在当时自然顺理成章。他和施世珍老师被红卫兵命令互打耳光的事,广为流传,被引为‘少见少闻’,只有那些小子想得出来。

    我和温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我当学生时,他对我写的作业论文总是颇为称许。一直到我为照顾夫妻关系调离南艺,我们还保持联系。他每出一本新书,总不忘在扉页上写上字寄给我一本。有时还有书信往来。可见他对我这个学生还比较器重。他退休回常熟后,还推荐我去常熟工艺美校讲学。我在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当系主任时,曾邀请过他莅锡讲过学,也邀请庞熏琹先生讲过学,他们和我都是同乡。只是温老的一口地道的常熟话,使轻院从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感到不容易听懂,效果就打了折扣。

    温老师已逝世多年。我后来听说温老退休后在常熟也没怎么歇,还是天天跑图书馆,笔耕不辍,他始终都是一位真正做学问的人,是我崇敬的一位好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