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巢老人空“巢”莫空“心”

 侗乡人1961 2015-01-06

空巢老人空“巢”莫空“心”


                   

                       
2009-08-31 15:55来源:99健康网
分享到:


                   

                   
               

               


本文导读:随着社会老龄化,身边有空巢感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儿女不在身边,生活失去了重心,变得没有规律。对此,心理专家提醒——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年人的生活状况不仅关乎一个家庭,也是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一般而言,学者们认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也有的学者将空巢家庭分为三类:一是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三是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家庭。

  

  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即目前独生子女因为升学、出国等原因较早离家的家庭,尽管父母只有40岁左右,已经进入空巢期。

  

  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没有信心重新设计晚年生活。

  

  老人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强烈心理失落等消极情感。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对此,专家指出,要摆脱“空巢心理”,关键在于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调适。

  

  首先,在心理上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的离家是他作为一个社会人已经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子女离家并不等于斩断了与父母的关系。

  

  第二,在生活上要找到乐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实精神生活。有的老年人总觉得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没有了重心,整日无事可做,抱怨生活无聊。其实,老年人可以做的事有很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既怡情养性,又充实生活。

  

  第三,老年人要多与社会接触,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与老年朋友们一起聊天、散步,进行户外运动等。这样多接触社会大家庭有利于老年人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抛弃心理上对子女的依赖感。

  

  同时专家提醒,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害怕孤独寂寞的感觉就越强烈,建议子女要多陪伴老人,多沟通,发现老人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返回99健康网首页>>

(责任编辑:王少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