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扣题,走向春天的脚步

 江山携手 2015-01-06

                          扣题,走向春天的脚步

                                            孙长江

清代学者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曾经这样讲道:“大凡说话作文,同是一理,入手之初,不宜太远,亦正不宜太近。”这话是在告诫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开篇之语是决不应该离“题”——命题,话题,主题等太“远”的,但太“近”了也不好;太“远”了,切题(这是“扣题”的第一步)就慢;太近了,又会因平白而缺少读趣的。因此我一向在“推销”着在切题方面的我的主张。如,平时多锤炼一些意象,如“高山”、“清泉”、“细流”,如“青松”、“翠柏”、“小草”,再如“苍鹰”、“鸿鹄”、“燕雀”,再如“蓝天”、“白云”、“霞彩”……用它们来衬托一下,老话不是老讲“水涨船高”嘛,在运用这些类体(由意象构成的类体)时,一定要记住,争取让每一个类体都紧紧地扣合着你文章的立意(观点、见解)中最关键的某个词语(被我称之为“关键词”),“万事俱备”了,然后,大刀阔斧地推出文章的“主角”——立意,观点、见解。

比如,下面的一个命题: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这个人看了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真的,读了上面的材料,我们是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确定立意。如,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只要你有追求,要奋斗,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获得辉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再如,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打击、磨难,甚至灾难的并且一定要战胜它们的过程。再如,“问题”是上帝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我们珍视它,用好它,就一定会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我们还可以从老人的角度去确定立意,如,从老人把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观点确立在:世上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下面我们就以第一个观点为例,来说明“点题”(也叫“切题”,也就是“扣题”的第一步)时运用“类比切题法”的妙处以及每一个类体是如何扣合“关键词”的。毫无疑问,“问题”便是第一个看法(即观点)的关键词,于是笔者的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学生如是写道:

小草要茁长,那硗薄坚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战胜的“问题”;小溪要流向远方,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悬崖峭壁,便是它必须接受也必须战胜的“问题”……人,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心事“当拿云”,但请记住:鲜花永远不是有来铺路的,而是用来肯定你的勇气,你的付出,点缀辉煌的。

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尤其是高考作文,随着你思路的不断拓展,随着你笔势的不断深入,最终走进姹紫嫣红的春天,在展开部分你还应该不时地扣合一下你文章中要阐发的观点,将它放在每一段开头,让它成为“提挈语”;这提挈语独立成段,效果尤好,因为读者看起来很是醒目,这情形,就有如我们走在山路上,有点疲惫了,眼前蓦地就闪出一蓬凝着露珠的野百合,抑或是一朵娇艳的白芍药从崖缝中探出头来,烂漫着它们的烂漫,悄然说道:“往下看吧,万紫千红的春天已在那等你多时了!”这提挈语其实就是在扣题!比如命题者给我们设定的话题为“忍让”,你就完全可以在给自己的那种开了一个很漂亮的头之后,来上六个自然段,其中有三个自然段就扣合着“忍让”说上一句足够精辟足够透彻的话,“让”它们成为提挈语,如“忍让是一种独特的大度”、“忍让是一种别样的潇洒”、“忍让是一种处世的艺术”;然后,在每一句提挈语后,再来上一段也是独立成段的论说……实话实说,这样做要想跑题偏题那该是“多难”的事情啊!再比如,提挈语你就这样写:“忍让,是智者的俯身”、“忍让,是勇者的转身”、“忍让,是成大事者的屈身”,然后……,你也还可以这样写:“忍让可以使和谐长存”、“忍让可以使国富民强”、“忍让可以使太阳永远不落”……干脆,别听我唠叨了,看一篇我的学生写的作文吧!

                                    怀抱一腔沧海

泰山不辞怀土,故能成其大,海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忍让是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接纳,是一种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是彻悟人生之后的云淡风清。

忍让是一种独特的大度!

永难忘,江西武宁弥陀寺的弥勒大佛之侧有一副古今流传的楹联,上联是“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下联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干人何所不容”,这是佛家宽容忍让处世哲理的艺术再现。鲁迅先生也曾经讲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笑对变迁,笑中有彻悟的愉悦与静静让出轻轻放下的海涵。

忍让是一种别样的潇洒!

永难忘,那“六尺巷”的佳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留给历史的是何等样的潇洒!的确世间万事万物岂能样样合乎心意,还是学学“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潇洒吧,也许正因如此,这世上才有了“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与其争执来争执去,不如学会吟游诗人的洒脱。是云,就许它舒卷,是春就让许它来去,是月,就许它圆缺缺,是星,就许它流转……无论在什么样的物境之下,为遗憾与不完美让出一隙空间,多几许悠杨与从容。

忍让是一种处世的艺术。

忍让可以促成文化,思想的繁荣,世间万家,没有哪一刻只有一种声色,如果一种论调平抑天下,只会落得万马齐暗。儒家珠圆玉润的君子秉性聚合了中华血脉,但如果没有庄子的汪洋恣肆,便也少了一股逍遥与悠扬;老杜诗篇的沉郁轻挫固然雄奇,再容些空白,添几笔王孟的画舫芰歌,十里荷花,才成一幅好山水;让一片舞台给颜筋柳骨,张狂米颠,王羲之才能挽长袖,铺云宣,濡饱笔书写他的万古丹青……民国初年的北大兼容包并,容纳激进革命李大钊,温和政良的胡适,更兼有蓄辩遗老辜鸿移,才掀起一场摇撼九洲的新文化运动,宽容忍与谦让,让文明的辉煌不致寒凉。

怀抱一腔沧海,让出一片睛空,于从容中看人生繁华,月白风清。

提挈语还可以放在说理阐释的后面,独立成段;这种方法被笔者称为“短镜头+画外音”式的结构。比如命题者给我们设定的话题叫“等待”,你就先来上一个类似电影的短镜头一样的历史故事,通过“悬想示现”的方法,描绘一下,之后,独立成段,来上一句类乎电影手法的画外音一样精辟的话。如,“等待是后发制人的最高策略”、“等待是东山再起的最佳途径”、“等待是以屈求伸的大智慧”……据说,再也没有比范文更有说服力的导引,那么,就读一下笔者的学生写成的范文吧。

                                            等 

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一簇又一簇,我们知道了:春天来了!硕大的荷叶上滚动着绚烂与激情,我们知道了:夏天也如约而至!菊花开了,开在篱边,开在野外,用它灿灿的色彩通知我们:秋天到了!梅花也开了,开在“霜天落英”时,开在那些飘雪的日子里。

每一季有每一季的花,每一花有每一花的风采。但你可知道,为了那美丽,为了那灿烂一刻的到来,它们是怎样在积聚着力量的同时,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季节的吗?

等待,是后发制人的最高策略!

还记得那场战争——长勺之地,一片大漠。曹刿的两次“未可”,还有那句掷地有声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千古名言吗?他在等待,在等待中化险为夷,打造出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等待,是东山再起的最佳途径。

还记得那页历史——会稽山上,一间陋室,锋芒尽敛,忍辱负重,向夫差俯首称臣的勾践吗?等待中,他报仇雪耻,谱写了一支雄壮的复国乐章。

还记得寒风瑟瑟,中国大地上的最寒冷岁月吗?铺天盖地的“打倒”、“掀翻”、“再踏上一只脚,叫你永远不得翻身”的近乎叫嚣的口号,恨不能将中国的文化彻底摧毁的“红色恐怖”之中,有人跳下了八楼,有人走入了太平湖,有人被打断了骨头还在坚持着真理……但也有人含垢忍辱、佯狂装痴,最终在云开月朗的时刻走进了春天。

等待,是以屈求伸的大智慧!

生活的十字路口,常常是险象环生:前方风狂鱼骤,后面虎啸狼嗥,左侧崖崩岭断,右边浪涌波翻……身临此境,不论是强打硬拼,还是束手待毙,都是下下举。只有“偃旗息鼓”,耐心等待,相信吧,不久就会柳暗花明,云开月朗。

等待,柔弱似水,但每一次滴注中的等待,却终使顽石洞穿;等待,轻柔如风,但每一次的吹拂中的等待,却绿了柳丝,红了桃花;等待,温润如露,但每一个早晨的凝聚中的等待,却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太阳!

学会等待吧,我的朋友!等待,并不是因为你懦弱,恰恰是你的坚韧,你的聪明,你获取成功的最好的利器!

文章的结尾处,更是该好好利用它来扣题的关键之处。李渔还曾讲过:“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截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如果我的理解没有出错的话,那么“针线紧密”,指的就该是扣题了。

文章结尾方法是很多的。如“类比收束法”、“照应收束法”、“警语收束法”、“景物衬托收束法”等。

一个学生在写“位置与价值”这一话题时,在文中始终在强调着“没有哪一个人不想在庙堂上耕耘自己的梦,但是命运却是一个促狭鬼,总在捉弄着我们的同时,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在文章结尾处,他就采用了“类比收束法”。几个类体始终在扣合着“如果我们被命运这促狭鬼捉弄了,本来有着‘耕天’之远大报复,结果却被抛入到了人生的盐碱地上,但那又怎样,我们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这一关键点上: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笔者的又一个学生,在写“空谈与实干”这一话题时,采用的是“类比收束法”和首尾“照应收束法”。文章的开头用了三个类体,“雄鹰”、“高山”、“青松”,稍加品味,你就会发现,每一个类体在展开描叙时,始终都在扣合着“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成功,都不可能在高谈阔论中变成现实的”这一关键点上。我们先来看开头:

搏击长空的雄鹰,并未大呼小叫地发一通宣言,却以它矫健的英姿在天空划下一道彩虹;巍峨的高山,已缄默了无数个世纪,却以它的挺拔傲岸令人肃然;刚劲的青松,从未向任何人诉说过自己成长的经历,却也以它倔强耸立成巉岩之上最美风景。

我们再来看结尾。小作者是聪明的:既然“雄鹰”、“高山”、“青松”有着那样的“品质”,因此,在结尾处就扣合着这用了三个祈使句,给读者以激励。还是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体味”小作者扣题的“本领”吧!

我愿你做雄鹰,用行动去展示你“空中王者”的威武;我愿你做高山,用沉默耸立起你的梦想;我愿你做青松,用劲拔描绘你的壮志……梦想与现实的公式并不难写,它只需要你用行动作为等号将它们连接!

还用再举例子吗?用的!那就只好恭请我的读者耐心等待一下了;并非从不会“拿大”的我是在卖什么关子,而是因为我还会为你——我亲爱的读者,做一个有关结尾的专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