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由杨乃武后人“不吃大人饭”想到……

 我的近代史馆 2015-01-06
转自:沙牧的博客

    我有一位朋友,是杨乃武嫡亲的玄外孙,许是得承祖上文脉,所以文章写得闲逸淡定,几近炉火纯青。

    那年,北京颇有影响的“作家文摘”报主编石湾兄来杭,相约共进晚餐,于是想到这位朋友。因为石湾兄一向滴酒不沾,我却嗜酒如命,席间无酒,谈话不爽,请他作陪,既能让他结识一位新朋友,又能陪陪我这位老酒友,皆大欢喜。

    当时,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正在热播,所以席间闲聊,自然就聊到了杨乃武。这位朋友也就随意说起了两件有关杨乃武的逸闻轶事。一是杨乃武出狱后,不敢再重操旧业,以养蚕种桑为谋,但名声在外,四乡八里,仍有人远近赶来,央求代写诉状,有时推脱不了,只好答应,却从不落墨于纸,而是将诉状写在一张红漆的骨牌凳(方凳)上,让对方自己滕抄到纸上。抄毕,便用湿布抹去诉状,不留任何字迹。二是直到如今,杨家后人也从不吃小白菜,因为杨乃武与“小白菜” 确有私情,所以无论如何“小白菜”总是长辈,由此,小白菜这种蔬菜,也就成了杨家后人的切切禁忌。
    他这一说,我当然确信无疑,我们曾多次一起用餐,凡是配有小白菜的任何菜肴,他确是从不落筷的。但石湾兄却闻所未闻,于是,我便将朋友的家世向石湾兄作了介绍。这一来,石湾兄兴奋异常了,居然破例倒了小半杯啤酒,与这位新朋友碰杯,然后一而再,再而三重复说着一句话:把你所知道的都赶快写出来,我独家约稿了,独家约稿了!

    我也在一旁怂恿,并建议朋友再仔细问问他母亲,以我判断,旧时,祖孙之间年龄是相距不远的,倘老人家能作些回忆,肯定可以发掘更多的鲜为人知、颇有情趣、让人过耳不忘的故事来。比如姨太婆(杨乃武的姐姐)后半生是如何过的?比如“小白菜”在准提庵为尼后,杨家对其如何?……朋友认可我的说法,还补充说:杨乃武写状子的骨牌凳,后来成为他母亲的嫁妆之一,一直保留在他家里。又说,法名“慧定”的“小白菜”76岁圆寂时,已是1930年,其时,母亲已是成人,肯定知道许多情况……石湾兄大喜过望,说:这餐饭吃得值,成全了一桩“双赢”的美事,既能提高你作家的知名度,也有利于我报纸的发行,还笑着表示:稿费一定“重”优!

    他俩谈得投缘,一拍即合,我也很高兴。但我还是对石湾兄说,接下去要你多多催促,此人是台拖拉机,拖沓得很。朋友笑了,说:你别用“激将法”,这篇东西,我一定抓紧写!

    谁知几个月后,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之时,遇到石湾兄,问起文章之事,石湾兄却苦笑着说:都差点儿开了好几次“天窗”了,他的稿子就是不来。我一听就急,当即拨通了朋友的电话,第一句话就直骂:“你怎能言而无信?”他呐呐着听完我的责备后说,他是真想写,但在“采访”母亲时,老人家说了一句话,他就不便再写了。因为老人家说:“我们不能吃大人的饭!”

    听他这一说,电话这头的我们都沉默不语了,都是江浙人,当然知道“不能吃大人的饭”这句江浙方言的含意,它的意思是: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晚辈都不能拿祖上说事,不能沾祖上的光,靠祖上吃饭,继而糟蹋祖上……

    此事相隔有年,本已忘却,忽然想到要写这一篇文字,是近来在网上听到不少诸如“我是某某的第几代孙”、“父母皆祸害”、“爹亲娘亲不如钞票亲”等等的言论,所以忍不住要说说我的看法,因为我从杨家后人至今不吃小白菜,到杨家妈妈的“我们不能吃大人饭!”不仅看到了老一辈对祖上的敬畏之情,也悟到了何谓 “孝悌为先”的传统内涵,杨家老妈是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而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难道竟不如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