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诗词鉴赏

 江山携手 2015-01-07

杜牧诗词鉴赏

目录

1.边上闻笳·其二(海陆无尘边草新)

2.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

3.秋浦途中(萧萧山路穷秋雨)

4.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

5.闻庆州 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将军独乘铁骢马)

6.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

7.雨(连云接塞添迢递)

8.旅宿(旅馆无良伴)

9.过勤政楼(千秋佳节名空在)

10.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六朝文物草连空)

11.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

12.寄远(南陵水面慢悠悠)

13.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满池)

14.紫薇花(晓迎秋露一枝新)

15.初冬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

16.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17.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

18.送隐者一绝(无媒径路草萧萧)

19.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

20.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

21.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

22.送隐者一绝(无媒径路草萧萧)

23.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长洲苑外草萧萧)  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

24.润州二首(其一)(向吴亭东千里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边上闻笳(其二)

杜牧

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2.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2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2分)。

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2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6分)

参考答案

1.颔联写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颈联写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中。(分析2分)诗人看似游赏山水,闲适自得;但实际上,酒醒人散见雁来,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政治上受排挤的失落。(感情两个方面3分,只写一个方面得1分)

2.艺术手法:对比、用典、虚实结合(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艺术手法分析2分)诗人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用意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珠联璧合”,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3分)“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1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1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1分)(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

2.(3分)同意。这首诗的开头以动写静,以“蝉躁”反衬寺静;(1分)结尾用静中有动收篇,用扬州的繁华喧闹和禅智寺的静寂作了对比(或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1分)首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1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杜牧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②。

死绥③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④。

【注】①党项:西北少数民族。②金仆姑:箭名。③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④殳(shū):兵器。

1.在诗人心目中,赵纵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一位威武、勇敢、尽忠的将军形象。(3分。“威武”“勇敢”“尽忠”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4分。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2分。手法如答“借代”也可。)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2.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①,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注】①迢递:遥远。

1.赏析首句中“添”字的妙处。(4分)

2.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两句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雨水迷蒙,天地间似乎连成一体,给作者增添了距离遥远的感觉。(2分)“添”字看似不合乎实,但又实实在在地写出孤客的漂泊之感。(2分)

2.(4分)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写)。(2分)之所以知道“窗外有芭蕉”,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不眠”,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寂寥、凄清之感。(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颔联用得很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其妙处。(5分)

2.本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

参考答案

1.“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2.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①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1.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2.对比(反衬)。一二句主要以勤政楼此刻的衰败冷清与当年之繁华热闹相对比。后两句主要是苔藓的繁盛与勤政楼的衰败荒凉相对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5分)

2.请鉴赏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好在哪里?(6分)

参考答案

1.颈联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2分),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3分)。

2.尾联以景结情、运用典故,(2分)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2分);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2分)。(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以“五湖烟树”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表现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谷园

杜牧①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②。

[注]①诗人生活于晚唐时期。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唐时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②坠楼人: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大将军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1.请结合本诗的前两句分析景情关系。(6分)

2.请从后两句中指出诗眼是哪一个字,并结合三、四句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1分)面对现已荒芜的金谷园,作者触景生情,想起此处曾经的繁华,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2分)尽管眼前的流水依旧,春草依旧,不管人世间的沧桑变化。(2分)作者感慨今昔之变化。(1分。注意学生可能在第一处指出情感,可以

2.“怨”是诗眼。(1分)春日鸟鸣,本是赏心乐事,但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显得哀怨悲切;(2分)此时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让人联想到绿珠坠楼而死的旧事,寄寓了诗人的怜惜之情。(2分。此处指出“感慨世事变迁”“”亦可。如果答“怨——拟人”和“似——比喻”“坠楼人——用典”可以,但不作为采分点))

“怨”是诗眼。(1分)虽是春日里,但此时却是日暮时分,晚风略带凉意,鸟儿的鸣叫也显得哀怨、悲切;(2分)而此时的金谷园又是落花满地,不由得让人想起绿珠坠楼的旧事,不由得更让人怜惜悲伤。(2分。此处指出“感慨世事变迁”“”亦可。如果答“怨——拟人”和“似——比喻”“坠楼人——用典”可以,但不作为采分点)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一方面形象地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也以景写情,烘托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叠词的运用,富有音韵美。
2.这两句写正当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情景时一下子联想起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回家,于是思家之情更浓重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     名,两人素有      之称。(2分)

2.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写景有什么手法?(3分)

3.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3分)

参考答案

1.李商隐、小李杜

2.此诗设色多彩而又协调,还动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

3.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诗人笔下紫薇花有什么特点? (2分)

2.诗中写“桃李”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清新(1分),俏丽,独占秋光,不与群花争春,一枝独秀的品格。(1分)

2.紫薇花期有三个月,在秋天,艳丽桃李已无踪影。用桃李来衬托(或反衬,1分)紫薇的独特之处,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③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②欢:指代酒。③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客袖侵霜与烛盘”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2分)

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

3.描绘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思乡的诗人形象。

4.流转无定的困苦之情、思乡之情、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壮志难酬的隐痛之情。(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            的特点。(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杜牧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

有家归未得,况举别君觞。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芳草复芳草”以景起,连天的春草渲染出送别的氛围,并暗合了标题《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中的“春”字。

B.“断肠还断肠”则直抒胸臆,反复咏叹,表达出送别友人时候的惜别伤感之情,奠定了全诗的伤离别的感情基调。

C.“何必更残阳”句是说蒯希逸何必非要在日暮时候离开,此句中“何必”二字充满着对蒯希逸的依依挽留之情。

D.诗歌尾联发出自己有家未得归的羁旅飘泊慨叹,以游子的身份送别友人蒯希逸,愈发伤感,传达了更为深挚的别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本诗的颈联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C

2.诗歌的颈联以空阔辽远的楚江(岸)和稀疏寥落的两三行燕鸿勾勒出一幅春日送别友人时候的凄凉感伤的画面,表面写景,实则言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景中寄寓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愁苦和孤寂以及隐隐的忧思(1分);同时也为尾联传达自己的漂泊羁旅的感伤之情奠定基础。(1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隐者一绝

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1.首句“无媒径路草萧萧”中的“萧萧”二字有何作用?(4分)

2.简要分析诗歌三、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一方面借径路的荒草茂盛写出了隐者所居环境的萧条冷落;(2分)另一方面表现隐者的安于索居、甘于寂寞和恬淡自适的个性特点。(2分)

2.诗人认为世间只有白发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借物抒情,借“白发”表达了对不公正社会的愤慨与批判之情 (句义、手法各1分,情感表达2分。)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1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诗中的早雁是遭遇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写雁,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风婉而细腻,清丽含蓄。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1.前两句写花木兰,“作”字必成“扮”字不更好吗?请说说你的见解。

2.本诗为《题木兰庙》,后两句却写内蒙拂云堆神祠上祝明妃王昭君,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

参考答案

1.(3分)“作”字既突出显示木兰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又生动描绘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若改成“扮”字就显得平淡无味,木兰的英雄气概就难以彰显。

2.(3分)本诗写的花木兰和王昭君都是女性,她们的从军和出塞都是为解国家之急。作者将两人并举,由此来感慨此等国家大事竟然由女儿家来担当,足见巾帼英雄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隐者一绝

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1.全诗哪些词句交代了“隐者”这一身份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2.诗的末尾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

1.首句“径路草萧萧”可看出隐者的居所和处境:门前萧索冷落,烘托出一个安于隐居的形象。次句“云林远市朝”表明隐者处所远离城市喧闹,乐于洁身自好。(指出句子“径路草萧萧”与“云林远市朝”给3分,说出理由再给1分。本小题共4分)

2.诗末尾两句,蕴含了时光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公平无私,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要衰老,都无法逃脱生命的自然规律。(说出“时光对所有人都很公平”给2分,如果又说出“人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规律”再给2分。本小题共4分)

 

2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怀吴中冯秀才

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计邮程②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①长洲苑,吴中古迹;②“邮程”即旅程。

此诗通过回忆以前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客意

金·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2分)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参考答案

1.“客意”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归家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2分)

2.相同: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抒发思念之情(都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写情感)。不同点:杜牧的诗是通过回忆以前(当日在暮烟秋雨中的枫桥)与友人分别时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而元好问的诗则是运用想象,通过写家中的儿女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自己(在计算着自己的归期,盼望着自己的归来)来表现自己的思亲之情。(相同点2分,不同点3分,共5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润州①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③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省镇江。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可怜:可羡慕。这两句说东晋、南朝士人最为旷达风流。

1.诗歌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1)点明游览时节在深秋;(2分)“千里”两字,既写出了江南秋色广阔无边的景象,又暗含诗人登高望远的意思。(2分)

2.诗人用对比手法,(1分)将古寺里青苔满阶砌、庭院荒芜萧条与小桥下绿水潺潺流动,泗楼盛景如旧相对照,联想前代人事,吊物怀古,表达了世事小伙子桑的感慨。(3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