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者谈如何学习中医

 自在飞熊 2015-01-08
初学者谈如何学习中医
2015年01月08日 08:30冯遇奇 A | A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确实有过一丝的犹豫,但很快就挥之而去,因为有很多、很充分的理由来支持我的意念,激发我必须要这样做。至于理由那是信手练来:1、初学者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中医为什么难?难在何处?怎样才学习起来不难?2、虽然是第一次在草根网上发文谈涉及自己从事的专业以外的话题,但在草根网上,早就有博主这样做了,并且反响蛮好,我为什么不遵而照之呢?3、谈中医学习难道一定要德高望重的老中医来讲吗?不说他是否已经忘记了当初自己是如何勤学苦练的,即便是讲出来的是不是一定是真实的、毫无保留的呢?他就不知道要留一手而避免出现“徒弟学会打师傅”的窘境?(中医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不正是因为门第之争、各自为正(确)、不愿与人分享自己成果……的结果吗?),如果有老中医真愿意传授怎样学习中医的经验,他为什么不去把那些经典的医古文都译成没有争议的白话文?而让初学者去进行中医文字的“考古”工作呢?……够了,事不过三,言归正传。

  中医是一门科学。凡是科学都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规律性、可重复性。什么叫规律性?大家都知道。有人可能不大理解什么叫可重复性,我就举个中医上的例子吧:大家都知道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是说无论是多么错综复杂的症状都是可以通过这么八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说一个表里吧,表是体表,包括皮肤、肌肉等组织;里是指内脏,包括脏、腑和脑等器官。因此病邪侵犯人体所出现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疼、项强、身疼、有汗、无汗等属于体表的症均为表症。神昏烦躁、口渴胸闷、呕吐泄泻、腹痛腹胀等属于体内的症均为里症。而可重复性说的就是造成这些表里病症的病因一旦成立,就可以通过表里重复地表现出来(在个体的不同病症出现时期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是可以重复出现的)。其实重复性也是有规律性地呈现的,所以我们把科学简单地定义为:具有发现、发展规律性的学问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有人会说不够严谨?中国的《医师法》就严谨?有证的不会看病,或者是看不好病,能看病的,并且性价比高的(花钱少、疗效好)中医从业者却因为没有证而不能行医。读个博士,看几百号人的病(且不去谈论疗效)可以是主任医师,而从业几十年、看好成千上万人病的老中医却只能是以一个医师终老。不好意思又跑题了)

  既然是科学,就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所以任何想学习中医的人,只要能掌握其规律都是能学好中医的。我作为一个中医的初学者这里就谈点我的认识,算是抛砖引玉了(引来石头也不怕,咱又不是靠这个吃饭的,有何惧之)。也只讲三点:一、学习中医必须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地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就一定能学好!所以那些对自己、对中医、对中药没有信心的,我建议就不要来学习了,勉强来学既学不好,更学不精通。要相信中医是一门科学,相信中医是有规律可循的,相信中医是一门易会难精的学问。这样才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要对祖国的中医中药有敬仰之情,要从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出发(达官贵人是不大相信中医的,真正相信中医的大多数人都是经济上不富裕的),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中医的正确掌握来为他们诊治疾病。信念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不是有一句心灵鸡汤是这样说的嘛:你的生活其实就是你想要的。这句话在前提正确的条件下是成立的。所以对于所有真心想学习中医的人,有了坚定的学好中医的信念都是能够学习好中医的。大家都知道鲁迅是反对中医的,为什么?是因为中医没有看好他母亲的病。可他自己是怎么死的?是被西医治死的。他为什么让很多国人不待见,以至于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中都要删他的帖,原因我认为无非有二,一是因为他与当时的敌国的人走的太近了,一个弟弟有着汉奸的嫌疑,自己的御用医生也是一个日本人;二是他对中医的态度不好得罪了许多贫苦交加的国人,你有钱看西医也就算了,你给你母亲看病找了一个二把刀的中医,没有治好死了(若病真的已入膏肓,即便再高明的中医也无力回天啊),就和中医结下了深仇大恨不是有点犯贱吗?如同你文章写得好,可是你的文章中被你批驳过的人或者观念就一定是错误的吗?你就不能学一点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症论治啊。这些认识上的问题与学习中医的信念有关,应该不算跑题吧;二、学习中医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相信“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此话不虚,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就是遵循中医所特有的内在规律去学习。中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就无法进入到辨证论治的阶段;不熟悉八纲中的阴阳理论就不可能正确把握由阴阳演绎而来的六变(表里寒热虚实);不分析病因就无从做到对症下药……没有一就没有二,更加不会有三,其程序不能跳跃,更不能省略,没有学会一,就不去学习二,掌握了二,再去了解三……中医虽然博大精深,但从理论到辩症,再到施治无不遵循着规律在进行。那些中医经典那一个不是科学的方法总结?但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医古文的研读上,遵循一定的规律,学习一些有用、有益、有效的基础知识,建立并且夯实自己的中医基础知识体系就可以了。这里也举几个例子:古代人怕学习中医难,不是总结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和诀窍吗,如《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书籍,初学者不妨借鉴着学习,再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编一些自己学起来容易掌握的中医知识;还有如果我们在学习五行理论时,如果不去历史地认识中医产生的条件,一味地在为五行中的四季为什么有长夏?六腑入五行为什么只有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五腑?并且为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答案而纠结,我会认为他要学好中医一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中医中有很多用五脏六腑和数字命名的概念:如肾阳虚、心肾不交、奇经八脉、三焦、二十八脉……这些不仅“帐”物相符,还可以再分门别类,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运用的记忆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中药虽然很多,常用的治法也有72种,如果记忆几百种药有困难,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中药产生的部位:树上结的,田里生的、水里长的、地下埋的……等来记忆呢?还有中药有很多,但带有毒性的却很少,那些是带有毒性的呢?还有二十八脉我一时掌握不了,是不是能先把八种最常见的熟练运用呢?……总之方法是很多的,即便有人愿意传授他的方法,也不一定就是能适合于每个人的,还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制定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三、要敢于创新,从自己的教训中提高自己;在学校学习由老师教,从业后由师傅带,这当然好。这里尚且不去讨论老师能教会你多少,师傅能传授给你多少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实际临床知识。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任何知识都没有从自己的教训中来的深刻和令人难忘。过去这样的话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优秀的电影导演是用胶卷堆起来的,优秀的医生是用病人的生命换来的,优秀的干部都是久经(只是后来被换成了酒精)考验的……不错,中国中医流传了几千年,关于成功的经验和杰出的医者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我们要学,但如果都要学,一个人什么事不做,就是花一辈子的时间在学习上,也是学不完啊。有个问题我总迷惑不解,现代科学都如此发达了,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经验和方法都存储在计算机里,通过电脑来检索,从而实现中医的自动化呢?有人说,世界上的人的指纹是不同的,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几千年来,我们所发现并且已经命名的病有一千种吗?我们用来治病的中药有一千种吗?我们用中医中药治愈的病人难道不能用亿来做单位吗?……我们现在之所以要学习中医,应该是基于中医的创新上,毛泽东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怎样才能提高?只有创新!学习中医的人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也很难学好中医的。还有从自己的教训中学对于初学者尤为重要。你们应该都看了不少名老中医的医案,这些经验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当然重要,但你们看到过他们说自己教训的书吗?有没有那个说他曾经治死过人,曾经治得病人想去死,或者本来可以活五年的被他治疗后只活了三年就死了的,没有吧?所以无论是他是多么的德高望重,他也曾经有过失败或者不足的教训,而这些他是不会告诉你的。但这些却是他能进步和成长到今天这种德高望重地位的关键。既然没有人愿意传授这些教训,我们初学者只能从自己的教训中来提高自己。中药中有毒的药不多,所以自己生病了,或者自己身边愿意相信你的人病了,你就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谨慎地去为他们诊治。做好全部记载,从基本方开始,再据症做药物的加减,从一点一滴做起,记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每天进步一点点,终能显效。如果能寻找到一位愿意带你的师傅那无疑能大大提高你的能力,从而缩短你的学习过程。什么是贵人?就是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能缩短你的努力进程,让你提高得快的那个人。在你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你的身边有这样的贵人吗?

  有人不以为然,或者觉得是老生常谈,但不要忘了,很多最实用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普通、最简单、最容易忽略的方法,你能说“人不进食是不行的”这不是真理?你敢说中医是没有规律的、不科学的,终究会消亡的?(这里不是毒咒谁,我怕说中医不科学的人的家族这一支在世上灭绝了,中医还会存在着呢?)初学者若按我的方法学好了中医,你应该感谢我,如果没有学好,也没有理由责怪我,那是因为你对我的方法没有完全领会,或者是你的学习能力确实需要提高。(说明:作为初学者我愿意接受任何热爱中医、拥护中医、支持中医的人的意见和建议,但不接受任何说中医不科学的人对我文章的评论,也不接受任何学习中医,而对中医缺乏自信的人的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