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名家

 隨风飘逝 2015-01-08






古草书的始起,盛行和“章”字名称之由来

图为:皇象章草《急就章》


草书的创始时间,根据汉末赵壹的“非草书”一文中,知道约在秦代。赵云:“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盖秦之末,刑峻稠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趣急速耳。”后来又有兴于汉代之说,如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云:“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景帝时齐相杜伯度(操)号称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称工。”又梁庚肩吾(书品论》亦云:“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拜草知名,今之草书是也。”

从以上的文献中找们看出它的创始人是秦汉之际的一般群众,当时因隶书不便急写.于是就自发地“解散隶体”,逐渐形成。至于由少数人加以规范化、美化而成为一种定型的字体,则要到后汉时代的杜操(度)、崔援等人,方始知名。


可是我们现在又从唐张怀瓘《书断》卷上章草叙论中引出所谓宋·王愔之说:“王倍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随,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模,纵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张氏又说:“按杜度在史游后一百余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毛悄之说,大约又是出于《文字志》佚书,此书所论往往“异军突起”,不同于六朝众说.我是大大的怀疑非唐以前真本。《急就》是小学用的字书,它和《凡将》等篇是一样的,当时是否就同古草体字有同创的关系还待深考。又按史游所撰的“急就”,在《汉书艺文志》里称为“篇”,到梁陶弘景《上武帝启》中亦同,直至《隋书经籍志》中才见到改称为“章”,唐以来因袭沿用之。这里王倍亦称为《急就章》,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张怀瓘贯专信王说,不信其他古文献,以致经常使自己的论断陷于谬怪的泥坑中,甚至自己会发生矛盾,真令人有啼笑皆非之叹。现在根据我们所看到的古文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除了《文字志》以外讲到史游同时创草的事,其说之可信与否,岂非更可深思的吗?


关于古草之称为章草,其得名的来山,在张氏同文中又说:“至建初(汉章帝始元76范83)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这正与“章程书”之得名相同,我认为此说是合理可信的。至于后世(如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等)因附和《文字志》史游撰《急就章》亦即创草书之说,以为章草之“章”系从“急就章”之“章”得来,那也是错误的。且不管史游与草书的创立关系怎样,即如上说“急就”在梁陶弘景书启中还称为“篇”,怎么到刘宋时期倒已称为“章”了呢?或日:篇、章可同时并用。可惜还没有见到实证,因之我也不信此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