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与思考

 许愿真 2015-01-09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也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出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创建出众多的符合时代变革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无论是对促进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还是丰富语文教学理论,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以“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和“创设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为例进行阐述并思考。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呼唤回归个体、主张个性化阅读,培养探究能力、发展主体性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发扬开放性阅读,以便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模式      思考

 前 言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聆听教学、述说教学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大体上可以和阅读教学合并以外,实际上存在着阅读、写作、聆听和述说四种平行发展的教学。语文教育作为一种母语教育,听、说教学实际起步早,学前训练多,所以学校语文教学便把读、写教学作为重点。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阅读教学几乎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般心理规律,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主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所采用的教学程序。”[1] “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活动,更是吸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2]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于是,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创造出众多阅读教学模式。”[3]

下面就提出几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并对其模式进行思考:

一 、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及思考

(一)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其模式为:

1、起始阶段要抓住整体

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该模式认为要充分利用这种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比如上《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应着眼于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对楼阁形象的初步感知,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辅之以电视画面,使学生很快入境。

2、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

该模式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局部分析要为强调理解整体服务。优秀文章有许多细节是作者的传神之笔,该模式认为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并认为分析细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它并不反对课堂提问,反对的只是一堂课中过多过细的提问。教师散乱无序的讲解,或过细的分析冲淡主旨,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少而精,扣住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文章的细节看出内涵,领会文章精神意图。

(二)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

由“整体阅读”教学这种模式,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1、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大局观念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该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做到:在繁杂的材料中能把握整体,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事物的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能领悟主旨,纵观全貌主宰整体大局。

通过对“整体阅读”模式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整体意识”不仅是阅读感受及审美水平提高的要求,而且也是正确思维的方法。观察事物不看到整体,容易被局部所吸引,从而导致片面地看问题。只有把握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才能克服局部、孤立、表面看物体形象。

2、应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否有成效,关键取决于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就是抓住文章主旨,纵观全身。该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去自己发现问题,不去思考文章和作者有什么联系,这将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扼杀。

二 、“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与思考

(一)“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的表示为:学生细读概括——写出直观感受——班上解疑交流——专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贯穿其中。”[4]

1、细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并查字词典,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应该认真仔细的研读,通过细读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如碰到了生字、新词应该将其勾画下来,在阅读完之后,立即用手中的工具书对生字、新词的音、形、义查证并掌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随意在书上写出直观的感受

该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会阅读文章的快乐,让其能够自由的体会文章的优缺点。更好地全面地感受一篇文章,然后写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人物的褒贬、语言的优劣。该模式认为这样对理解一篇文章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研读文章,就某一问题提出疑问和看法,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品味文章,并与作者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解析问题。让他们不仅仅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还涉及课文以外的社会现实问题、伦理、婚姻等方面的探究。提出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在这里不是“传道授业”,而是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并对文章提出疑问,进一步探究问题,发现事物的两面性。

4、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作一些专题阅读和比较阅读

该模式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按文体知识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的专题性阅读。并认为在教学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时,还可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研读、分析之后找出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异同点,以及形成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对作品有新的认识。

比较阅读的范围相当广泛:可同类的作品相比较、同时代的作品相比较、不同时代同类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同时代的不同类作品相比较……总之,只要是具有可比性的作品都可以比较。认为学生比较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思想性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

(二)“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思考:

1、教学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转变语文阅读观

 我国传统的阅读观,是教师和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段。是将一个“花瓶”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一块块地指给学生看,学生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他们只会死记教材上的例子。这样的阅读模式是靠“灌输”和“机械训练”实现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解见的机会。

从该模式可以知道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探究式阅读”的指导者、参与者,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师生之间共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教学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应该“以人为本”

 该模式认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该模式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5]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学教材所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学生探索和思考人生等诸多问题,发展创新阅读能力。

三 、“创设情境”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思考

(一)“创设情境”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该模式认为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不但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学到语言风格,还培养了读书兴趣,并且能达到情感的陶冶及美感的享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其模式结构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凭借情境、充分读书——读议结合、多向交流——总结提高、迁移活用。” [6]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并在情感交流中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是本模式的第一教学程序。

其模式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应重视新课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诱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设计自然、新颖的导入方式。如:生活再现场景、实物演示操作、音乐渲染气氛、扮演角色体会、语言描述故事、设计问题悬念等等。还认为要注意目标明确,组合合理,时机适宜,并多角度发挥其功能。

2、凭借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读书

该模式的第二教学程序就是要充分凭借创设的情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离书,不离课本,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读的方法,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阅读教学始终,面要广,方式要多。读的要求体现渐进性。

并认为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形象;读出情——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感情;读出意——文字所隐含的寓意精髓。

3、读议结合,促进多向交流  

 创设情境使阅读教学课堂充溢和谐欢快的气氛。同时,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疑中生议,又在读的课文中找答案,实现读和议相结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主动学习过程的合作性,以弥补独立学习之不足,增进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与智力互补,使学习结果得到即时的反馈。这是本模式的第三教学程序。

4、总结提高,迁移活用

“总结提高,迁移活用”是通过老师的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中深化知识,领悟主题的情感基调,总结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文章主旨;迁移运用可以通过对字词、句段、朗读、思维、表演、复述等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拓展的效果,并向课外延伸。这是该模式的第四教学程序。

(二)“创设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创设情境”阅读教学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思考:

1、阅读教学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种模式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教育人才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由该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理解课文内容,而应该同样以创造为第一需要。所以语文学习不在于“教”而在于“学”,学生的每次即兴表演,每一席话都是创造。而情境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条件和机会,充分满足了学生创造性活动的需要,运用创设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该模式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任凭他们自由发挥,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让他们在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空间里自由翱翔。阅读伴随着认知理解、记忆、注意、联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是最有效的思维发展训练活动。

2、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从该模式中我们可以知道,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自动发展的原动力。

“该模式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凭借情境,让学生理解句子,训练其语言能力,陶冶起情操。”[7]学生由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最大限度地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的语言。这些说明了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也让我们知道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论   

通过对以上三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阐述及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语文阅读教学应回归个体,主张个性化阅读。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文本相遇时独特的体验和见解”。[8]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高层次的个体回归。只有这样一种崭新的教学指向,才有可能开辟出一个宽广的教学空间。当阅读教学回归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学生才敢于批判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才能将文本中的积极情感与自己的体验追求合二为一,让学生发展自我,自由地成长。教师应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倾向,接受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这样才使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这才是语文教学中的“绿色阅读”。重新调整了阅读教学中的各方关系,真正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探究能力,发展主体性阅读。我们应该“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9]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格。要立足课文而超越课文,培养质疑和批判的思维品质,独立和自主的思维立场,开放和多向的思维形,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阅读兴趣,发扬开放性阅读。“引起兴趣,回归真我。兴趣、好奇心都是形成求知欲、满足求知欲的最基本的条件。”[10]阅读一定要激起兴趣,设疑方面多加考虑,使学生感到愿意去思考、愿意去做。“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便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与智力的发展。”[11]所以如果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就能使他们更好的自主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接触多方面的书籍,天文、地理、历史、社会、科技等等,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

总之,阅读模式本身始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创造力、构建人生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