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聊天,她非常懊悔,要是我早点发现,也许我的孩子会更快乐,我也更快乐;他们家是男孩子,但是总是在课堂上跳脱出来,不是做一些动作影响课堂记录,总之是老师眼中最不喜欢的孩子,老师专门给孩子设立了最后面的位置,为此家长也反复教育孩子,但收效甚微,最后也就是互相妥协,老师算默认接受,孩子也依然如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总算上了初中,问题又来了,还是学习不好,字写得很难看,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我朋友险些崩溃了,小学时找心理医生不下十几位,怎么还这样,最后找了位专家,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就看看了孩子,说了,这孩子就是“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运动来纠正的;专家怎么发现的呢,其中一个动作就是下楼梯,孩子要一点时间来判断才能抬脚下楼梯,有一定时间的犹豫,说明孩子空间感不好,医生说了,这孩子小时候学习了钢琴,纠正了一部分前庭失调的问题,现在空间感不好,还需要通过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运动,来联系空间感计算,来帮助孩子调节。以上啰嗦了一大堆,总之,对小孩子此类问题,先看看是不是真的笨,也许你看起来简单的画个三角形,在他眼里就是很困难。剖腹产的孩子尤其需要关注。 具体百度了一篇文章,我们一起学习吧,如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8614.htm?fr=aladdin 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更多...百度分享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1感统定义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2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3造成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4常见问题 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 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3、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6、俯卧地板和床上时头、颈、胸无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支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14、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5感觉统合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视觉感不良: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6训练疗法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感觉统合训练馆,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 1.爬行 七八个月大时,孩子应该慢慢学会爬行,通过不断努力地抬头、仰脖子,来锻炼前庭觉,向前爬行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视听能力。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爬行,例如妈妈躺在地上,让孩子慢慢爬上妈妈的身体;或者妈妈手脚着地弯成拱形,吸引宝宝从底下爬过去。 对于一些本身不爱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诱导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着他(她)的两条腿慢慢向后拖,并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他(她)抬头、逐渐向前爬行。 2.唤醒触觉皮肤 见到陌生人就哭、抵触新环境的孩子往往属于触觉过分敏感,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皮肤,以缓和这种敏感的状况,如利用吹风机,调到微风挡缓缓吹孩子的皮肤;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者拿梳子轻轻敲击皮肤等。 大运动方面――安排游泳、球类、跳绳、踢毽子、滚铁环、跳房子等活动项目,每天保证40分钟;精细活动方面――安排穿珠子、夹豆子、装模型、做手工等,每天练习15分钟;游戏活动方面――安排爬行、翻滚、平衡、飞行、摇摆等活动,每天玩乐30分钟;另外,还有不定期的出游,爬山、远足等。同时,生活技能方面,妈妈要更彻底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穿戴收拾、整理床铺、洗漱沐浴、收拾书房等。孩子做这些事时,妈妈要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守侯在旁,动嘴不动手,促使他生活自理。妈妈还要时常利用放学路上、晚餐、散步、临睡前的好时机,跟孩子聊天,锻炼他的言语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