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户的悲剧宿命(

 培根阅读 2015-01-09

不得不承认,股市不是温情脉脉的校园,不是共同致富的天堂。每个人赚的钱,都是别人亏掉的钱,你在低位买到的股票,都是某个比你傻的人卖给你的;你在高位卖掉的股票,都是某个比你傻的人买过去的。



股市是什么?就是你和99个人走进古罗马斗兽场,然后开始血拼肉搏,10人获胜,70人倒下,这10个人拿走70人割下来的肉,剩下的20人轻伤离场。

能不能100个人都获胜离场?这个游戏已经不间断地持续了几百年,游戏的结局从未改变过,极少数人胜出,绝大多数人倒下。

牛股的下跌和调整什么时候结束?当摇摆不定、心慌意乱、惊弓之鸟的散户们都卖出了,筹码又集中在大资金的手中了,就可以恢复上涨了。如果散户们的心态和水平提高了,怎么下跌调整都不卖了,那么好,只要大多数人能抗住不卖,调整就不会结束,等的就是你手里的那几百股。

就像一场盛宴即将开席,但规定只有大厅里的极少数人能吃到,只要大部分人还没走,菜就一直不上桌。有人向人群大声疾呼“大家别走啊,还有硬菜没上啊”。这有用吗?完全没用。大家都忙着跑来跑去,根本就没人听你的;一些人听到了就笑岔了气,说“那傻X脑子有病”;还有一些人听到了觉得有道理,但一转身就又忘了,说“那傻X刚才说的是什么?”

即使真的绝大多数人都听到了、也相信了、也没忘记,一直坚持在那里死等,有用吗?还是没用,上菜的规矩摆在那里,只要绝大多数人不离场,就不开席。

这就是散户命中注定的悲剧命运,此题无解。(作者:刺猬吃大饼




为何我们初入股市,都能够很容易赚到钱,但最后大部分人终于还是赔钱了?

绝大部分人进入股市,都来自于周边亲戚朋友的“赚钱效应”。一轮牛市起来,水涨船高,周边炒股的人都赚钱了。在耳濡目染之下,初入者也抱着一颗“赚钱”的心,兴冲冲地就跑去证券公司开户了。

”赚钱效应“发生时,是牛市的某一个阶段,而且牛市还没有走完。牛市的特点就是大部分股票都是上涨的,所以初入者很快就能赚到钱。

股市“一赢二平七亏”,作为牛市的初入者,没有人相信这一点。即使相信,大多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属于能赢的那10%。

最开始,初入者只是小打小闹,投入的资金也很少,一两个月工资,或者父母给的零花钱。由于是牛市,鸡犬升天,随便买入一只股票也很容易赚钱。这时初入者很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就是将股票的浮盈,当做是意外之财,并且与平日的消费联系在一起(往往是非必要消费)。比如小王月薪5千元,投入了1万元(两个月工资),买入股票后不久,就上涨了5%,产生了500元的浮盈。小王除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还会将这500元理解成“可以上馆子搓一顿了”,“要是去足浴都可以六七次了”,“再涨一点都够买上次看中的大衣了”。

此时,初入者免不了将股票的浮盈当成“赚钱”了。往往会在消费的时候“奖励”自己一下。随着股市的继续上涨,初入者很快就会产生“后悔”心理——后悔自己买少了!因为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小王会想,“当初如果多投点就好了,我不止可以买了上次看中的大衣,还可以把家里的笔记本电脑换新“。

于是,初入者开始慢慢加大本金的投入。在此过程中,初入者会遇到很多插曲——偶尔的下跌,教会了初入者应该“落袋为安“。起初刚刚卖出后,股票继续下跌,初入者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卖得对。可过不久,这只股票又开始继续上涨,并且超过了初入者的买入价。此时初入者看着眼红,要么继续买入,要么换一只看起来”更有潜力“的股票。

几轮操作以后,初入者慢慢也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心得,并不断得到股市的验证。此时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叫做“新手教老手”、“徒弟教师傅”。

就这样,指数一路高歌向上。上涨途中,偶尔也会遇到暴跌。暴跌的特点是,往往发生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好消息,也没有任何坏消息,不知不觉就跟抽风一样暴跌了。等收盘以后(甚至盘中),N多个坏消息就被猜测出来,演绎成N多个版本。此时总有看空、逃顶的声音,但是,过不了几日,指数又会在暴跌的基础上创出新高。

到牛市后半段,一有看空的声音发出,就会遭到初入者的谩骂——很显然嘛,耽误了公众“赚钱“的大事。随着牛市的发展,这种看空和逃顶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每次发声都会被埋怨,每次发声都被证明是错的。看空者颜面尽失,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法,加入看多的行列。接着,市场上逐渐有很多种解释,来支持牛市的高估值,并且给出了不切实际的点位预测,例如“万点不是梦”。一次次下跌后又被拉起的股指,也让初入者相信,这个梦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这个时候,初入者仍旧是赚钱的。但是在过程中,除了欣喜之外他们内心也经常饱受折磨。股票涨了,但没有其他主流板块涨的多,折磨;股票涨了,但没有大盘涨的多,折磨;自己持有的股票总是涨得慢,折磨;自己刚卖掉的股票总是大涨,折磨。在轮番的折磨中,初入者不断变换自己持有的股票,有时根本不记得自己买了那几只股票。而折磨的根源,就是前文提到的“赚钱”的思想,而典型的表现则是会把浮盈具象化,跟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联系在一起。

股指上涨得越高,初入者的仓位也越来越高,不多久就没钱可以投了。后悔的心情不断侵蚀着初入者的内心,“当时多投一点就好了,当时如果多投一点,我都可以少上几年班了“;”当时多投一点,我都可以换台车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于是初入者开始”借钱买股“了。融资融券开通后,让“借钱炒股“变得更加容易。如果借钱炒股有赚头,那么借的钱还可能会更多。初入者已经不相信股市还会下跌。

在一轮牛市中,大部分人初入者的盈利无法超过指数,主要原因有三点:

1、在牛市初期,初入者总是在回调时卖出股票,直至股价又大幅超过卖出价时,初入者重新杀入。在此过程中,初入者没有吃到整个涨幅。

2、牛市后期,初入者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甚至借钱炒股。使得初入者的成本都集中在高位。

3、牛市中频繁操作的交易成本。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

一只股票,5元时,小王买了1万元;(试探)

7元时,小王买了2万元;(当初买少了,再买点看看)

10元时,小王买了10万元;(再多买点,争取换个好车)

15元时,小王买了30万元;(早知能涨到15元,当初5元就把家里的钱全买了。现在赚的钱都顶我10年工资了)

20元时,小王借钱买了20万元;(爸,妈,最近手头比较紧,先借点钱用用。)

25元时,小王借钱买了40万元。(兄弟,给我借点钱呗,明年还你50万)

好了,问题来了,这只涨了5倍的大牛股,小王的综合成本是多少?回调多少比例,小王盈亏平衡?(作者:那一水的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