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做计划啦,免得伤自己的心

 wyk1014 2015-01-10


p1572828105.jpg

列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并且每个晚上做统计——并非适合每个人。这种方法看来似乎够全面,但是它建立在几个非常重要的假设之上。

这种方法让你自己看起来像是机器人。它需要假设你的精力状况以某种特定规律运行着,从不出错,以至于你可以预测一整天甚至一整周的未来。这毫无乐趣可言;更不要提如果计划失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打击了。也许只有意志力非常强大的人才能做到;这种习惯需要经历非常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

所以下次看到每天制定巨细靡遗的计划并且能完成的人,离他们远一点。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时间投资方式。大致上,时间会花在几类任务上:

  1. 会在将来带来收益的投资任务;

  2. 需要完成以换取生活所需的任务;

  3. 不会带来任何收益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4. 以及全然的浪费。

只要大致知道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那么这几类任务就很好分辨。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受欢迎的网络小说家,那么大量阅读网络小说也许可以算在第一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其他人来说,这只能算成第四类任务。大型会议往往算是第三类,投入地工作可以算第二类。至于健身、每天写个500字或者读书,则取决于强度和你的目标啦。很明显,为了让自己达到远期目标,这四类任务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并不一样。

这种分类法并不稀奇;时间四象限法或胜间和代提出的投资-浪费四象限都与此类似。但是过去的方法仅仅只有时间一个要素,却忽略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精力。

看起来,柳比歇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奇特的一生》中,作者格拉宁列出了柳比歇夫的几条原则:

  •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 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

  • 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p1572828580.jpg


当然,其中有些原则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毕竟我们还是要为稻粱谋的;但是后三条倒是可以参考。柳比歇夫能够将精力与任务搭配,以高效工作来减少所用时间。这恰恰是我们改善时间投资的最重要技巧。

我们的精力状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身体到心理,再到我们对完成当前任务的抗拒程度。当我们想要高效完成一项任务时,这项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我们的心情不能太激动也不能太沮丧,我们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饿。即使这些苛刻的条件都能满足,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而且,每天这种黄金时光最多能有五六个小时就不错了;当然,它们的产出顶得上两三天的工作量。

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对“心流”和“精力”做了大量研究。人并不是机器,不是设定好闹钟就会准确跳起来的东西。复杂的大脑让我们时刻处于不同的状态中,而这些状态都与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成果息息相关。

想要用一张计划表来确定任务量,是痴人说梦。精确的计划会让人纠结,消耗意志力,而纠结的时间就是浪费。你要做的事情和你想做的事情之间出现矛盾,只有用意志力才能勉强自己依从计划表而非自己的需要;而意志力比时间还宝贵。这种方法注定不会成功。只有让本能和理性在同一条路上携手狂奔的时候,才能顺其自然地完成。

在这方面,柳比歇夫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他没有把自己变成机器人,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己的一切可能性。

文/叶猛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