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传器】古壶之美(二)

 RK588 2015-01-10

今天小编继续跟大家分享《古壶之美》中的传世美器,小编提前做个预告,在后面几期中会有一大波朱泥美壶来袭~大家敬请期待~



邵正来款紫砂加彩壶
年代:清初
宽:14.5公分
高:9.5公分
底款:邵正来制

蝴蝶在花间穿梭,俯仰而下的世界,尽是如锦似绣的彩影璀璨。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褐色的紫砂铺地,粉彩的蝶花倩倩,托映着这美丽天地的怀想,最适合在盛夏的午后啜饮。
款式系方正篆体、阳文深刻,别有一种沈厚凝练的实在感。



邵亨裕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2.5公分
高:7公分
底款:邵亨裕制

圆实的壶身端正而突出,微短的管状嘴流和耳形把竟使人不易发觉它的存在。
作者将形式简化到极简;只有圆弧和短捷直线,用一种极度平静且又缓慢的速度,使壶身兀立着,没有激情,没有喧哗。应是作者长期静默涵养的心境投影。
印章篆文浅刻,状似模糊,却舒秀质朴,疑是高手镌雕。



邵应周款紫砂执壶
年代:明末
宽:14公分
高:8公分
底款:邵应周制

执壶因为体积稍大,制作稍不留神,或是笨拙、呆滞,或有配件不当不合之虞,在在都考研艺匠们的才思。
高把势必要配合曲流,否则轻举便会直泻而下,这种物理力学的浅显道理,也是千百番周折之后,换来的宝贵经验。因此,所谓『造型美学』不是胡为乱制的自我表现,而不是源自于生活乃至生命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
篆文款笔画直来直往,类汉印章发,而更率性。



非持古式款紫砂壶
年代:明末
宽:12.5公分
高:7公分
底款:邵亨裕制

类吉祥壶式,具圆肩细头、扁圆盖纽、流弯、正耳把等特色,唯腹部无明显收敛,显得较雍容丰腴。
底款硬笔钢刀刻书,取汉隶北海相景君碑长方形结体,瘦劲飘逸之趣,得其仿佛。



春水堂款朱泥壶
年代:明末
宽:13公分
高:8公分
底款:春水堂

低把高流,壶身古穆如秦权鼓腹平底,盖帽及纽丰厚而显细颈之不察。尤以管状短流,类古青铜盉器嘴形,更加深壶器的古意盎然。
制壶手法如吴昌硕篆书金石的钝笔钝刀,所行之处都化为淳淳湲湲的冲和之气,味之恒久、用之恒久。
竹笔在壶底署款,如春水般轻言细语,惟恐过分使力,会坏了坯子。



用卿款特大紫砂高执壶
年代:明末
宽:35公分
高:28.5公分
壶身款:用卿

古钱套的绣球纽,附上柿蒂壶,长颈圆肩敛腹,腰间有线圈,上下各刻行草横披,和长耳把及三弯流的流动节奏相符。壶嘴损毁,后人惜物,以锡入替。唯三弯流稍细,与粗大的镂空绣球纽对比加大,在注水之时冲力应适度减少,始得平衡之美。
作品大时『远观取其势,近看察其质』。大壶之势应成竹在先,下笔俱在;大壶之质,除选土捣砂之外,适度的火候在每个部位的平均热力早应事先算准了。



无款紫砂大壶
年代:明末
宽:28公分
高:16.5公分

球腹敛口,加小盖小纽,壶嘴上层延线逶迤上升至壶身球面经峰顶降至耳把,优美的呈一曲三波折,收尾的弧线,短促急停,亦演出如云裳飘然舞姿,曼妙轻盈,叹为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