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最美图书之《遗忘海》

 真友书屋 2015-01-10

我们留下的文字,就像是记忆之中的歌词,它涵括的不是记忆的汪洋大海,而是记忆的筛选,有情绪,有图像,有痛感,有刻痕。是记忆的选择与遗弃之后的硕果仅存。遗忘的海浪时时逼近,卷走我们已经放手的,和仍想紧握的……能记多久就记多久吧。

——《遗忘海——跨界艺术笔记》


作为一册精彩的跨界艺术笔记,《遗忘海》分为人物白描、文艺评论、昆曲笔记、私密空间四部分,人物白描部分加入了作者亲自手绘的受访者肖像,文本的高可读性燃亮了瀚设计的灵感火光。设计前,如常进行深度阅读与分析,《遗忘海》书名取自文本的终篇《在遗忘的海上》,联系至读者的记者身份,再到记录与遗忘这两种日常行为习惯的有趣矛盾,本书设计的创意辐射点渐渐明晰起来。


记忆深处的白


为了与娓娓道来的文本气质契合,设计风格导向朴素、简洁、纯粹。遗忘了书眉、边角等处的惯常设计,仅有细小页码以索引记忆的痕迹。


封套上部卡在"海平线"上,下部折口恰好露出条码。烫珠光白工艺让书法家许静题写的书名影影绰绰,仿佛遗忘中的画面无痕。



封面选取了后记中的话语,凹凸印形成了凹凸不平的文字触感。纯白色的选择,是瀚设计对于“记忆”与“遗忘”的理解,在遗忘规律中记忆深刻,在自然淡化中着重强调。白,也许是最恰如其分的选择。



渐渐远去的海


瀚设计寻觅并采用古法晒蓝图,这种几近被现代印刷行业遗忘的古早印制方式,带来一种行将消逝的紧迫感。


若不抓紧读这些文字,若干年后这些文字将变淡消失,如沙滩上的行行足迹,潮来潮涨间,被海浪冲刷而不见,难再觅得痕迹。



四大章节演变为四种图形加以诠释,每章节版心逐级变小,文本高度保持一致,内芯宽度渐渐收缩,演绎着世间万事慢慢推进、渐渐远去、缓缓淡去的过程。海水图片透明度逐级增高,作者的插画、漫画小品点缀其间,这一部分选择新闻纸来印刷,越发淡去的意味贯穿了整本书籍。



引人注目的遗忘


在《遗忘海》的"遗忘旅途"中,瀚设计将文学书籍的传统设计手法归还给以往,力图创造一种可视化的全新语境,将书籍特质展现到淋漓尽致。


重点段落、要目文字,渴望与呼唤读者的倾心阅读。若是书本濡湿、字迹淡去,怎能不让人仔细分辨、逐个细读?在囫囵阅览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遗忘,想忘又不能忘。制造对记忆的一种隐喻:越想牢记的终有一天会淡忘模糊,甚至被涂改修饰。


海水浸泡之后,字迹淡去,用这种明显的手工痕迹来体现“遗忘”,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历经多番找寻,瀚设计终于找到一种同样被印刷行业遗忘的可晕染的油墨,邀请作者用毛笔蘸水划出每一页的重点部分,如此反复试验多遍,先后三次扫描后,再嵌入编排软件。努力后得到重点字句被海水晕染浸泡的效果,同时保证阅读的功能性,完整成就本书设计的两大创意亮点"遗忘"与"海"。




《遗忘海——跨界艺术笔记》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雅昌承印,于2014年底推出,已获评“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相信与读者见面的不久将来,瀚设计在书中的设计用心会被知音人意会、言传,用一种引人注目的方式,渐渐引人步入这片遗忘的海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