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 第四章 学习笔记

 hxf80688188 2015-01-11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对原文的理解:

道虽虚不可见,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是始终不盈不竭的。其博大精深有如深渊般深不可测,是世间万物的根源。消磨着毕露的锋芒,化解着世间的纷扰,与日月同光辉,同万物共承尘,道就是如此明确而精深、如影相随般地存在于我们周围。我实在是不知道“道”从何来,仿佛在有人类乃至有神明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对字的理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空虚、深远。

渊兮似万物之宗:宗,根源。

湛兮似或存:湛,清澈透明、深沉饱满。

 

对本章的体会:

老子在这里再次表达和讴歌了道的神奇与伟大:道之所存,无影无踪;道之所用,无穷无尽。作为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源,道无时无刻不在,随时随地都有,充斥着无边无际的宇宙,体现在细致入微的毫末之中,于冥冥中生生不息地运做着世间的一切。道也并不是超脱于凡尘、高高在上的,而是融化交织在万事万物之中,并在一切真伪、善恶、美丑中发挥着作用。多么貌似锋利的武器在它面前都会失去锋芒;多么纷扰复杂的难题在它面前也会迎刃而解;它存在于光明与黑暗的各个角落,与腐朽和神奇同在,在美丽和丑恶中永存。老子在为如此高深而磊落的道而感慨的同时,也对其产生的来源做出了苦苦的探询,但最终还是无以言表,只感觉到似乎在万物存在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

道的存在形式是虚空的,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道的形状;道之内涵也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但道的功用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具有无穷无尽的能量,仿佛是被用掉多少就会自动增补多少一样,永不会枯竭。它是世间已被发现或尚未被发现的万事万物产生的根源,也是世间已被认知或尚未被认知的所有真理、规律、道理的根源。只有从这个高度去体认道,才可以较为接近道的真实状态。

“挫其锐”:在老子看来,锐是个不好的现象,因为锐本身就是一个极端,锐利的东西会聚集杀气,“人有利器,易起杀心”,锋芒毕露者也最易招致杀身之祸。面对尖锐的矛盾,应该从化解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暴易暴、以牙还牙,那样的话,只能落个“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结果,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对锐就要采取挫的办法。挫,并不是针锋相对,而是迎合周旋。在接受中消磨,在服从中磨砥;而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用强力者,不是道的境界,所以这个“挫”字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解其纷”:纷扰与困惑,是人世间常见的现象。造成纷扰的原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外界的因素,也与我们自己内心的觉悟程度有关。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就能理解从而不产生烦恼,而有的人就怎么也不能理解从而把自己搞得痛不欲生。同样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事物与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对于纷扰复杂的事情,怎么处理呢?这个“解”字,也是颇为高明的境界。它不是破解、消灭的意思,而是理解、化解、消解、解除的意思。就像解开一个绳结一样,急急忙忙地用力拉扯,说不定那个结反而会越来越紧,最后实在解不开时就只好用剪刀把绳子剪断了,结是解开了,但同时绳子也被破坏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绳结,慢慢地该松的地方松一下,该让的地方让一下,最后这个结自然就打开了,而且绳子本身还是完整的,这就是解的境界。世间所有纷扰,在表面争执背后,必有其内在根源,只在表面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简单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会加剧矛盾的复杂性的,而“冤家宜解不宜结”才是解决所有冲突的根本之道。

“和其光”:光明所在,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去显示自己的明亮了,这个时候,我们只需附和、随和、融和、谦和,善于在和的过程中把光反射到其他角落,乐得与光明同在、与日月同辉。在大智慧面前,我们应要的只是快乐地接受与传播,这时候,多添一点反而不美、稍有回避即是狭隘。干净的镜子才可以反射更多更真实的光辉,空无一物的心境才可以让光芒穿身而过,普照寰宇。把自己点点滴滴的体会融入大智慧的流波中,成为一分子,一个快乐的光之子。

“同其尘”:光明不是随处都有的,灰尘反而是到处可见的,对于阴暗面,也不要嫌弃和简单地否定,我们既要有与光明同在的追求,也要有与尘土共存的胸怀。丑恶的现象本身反映着某种深层的原因,忽视其存在的内在原因,鄙视之、厌恶之、遗弃之、讨伐之,表面看起来似乎很正义、很磊落,实际有的时候恰恰是自己空虚、不求究竟、没有自信的表现。道不弃万物,无论光与尘。只有包容了,才能真正了解,真正了解了,就可以点粪土为黄金、化腐朽为神奇,此时之尘就是他日之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变的,从根本上说,轻视他人就是轻视自己,忽略尘土与流沙的人是找不到钻石与黄金的。

道本身就是这样的,它可消挫一切锋锐、化解所有纷扰、能满心欢喜地与日月同辉、也可心甘情愿地与泥土为伴,其功效之伟大、其品格之豁达、其胸怀之宽广,不正在向我们揭示着宇宙的秘密和我们如何与宇宙共处的真谛吗?

如此清澈透明、深沉饱满的道,恍惚间仿佛就在我们左右,冥冥中始终不离万物一分。如此伟岸随和的道啊,你到底又是从何而来呢?

我问苍天,苍天无语;

我问大地,大地凝神;

我问远古,远古无声;

我问未来,未来在期盼!

或许,答案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在老子之前,必有许多高人;在我们身后,也会有更多的贤哲。道是无形而永存的,人对道的追求与认识也将是无限的。在这样一个人类亘古不歇、默然前行的追索队伍中,能有我们的一个身影,岂非人生快事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