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天人之学

 知识传承永恒 2019-02-21

 要理解《道德经》,我们首先要明白了一个概念,道是什么?

 五千年前,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形,一画开天,始创“先天八卦”。因此,中国人把伏羲和“先天八卦”当做人文始祖和中华文化的起点。

 三千年前,周文王和周武王,在继承“先天八卦”的基础上,融合了当时的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以及鬼神思想,创立了“后天八卦”,由武王确定爻辞,从而形成《周易》。

 两千年前,老子担任周朝的守藏史,拥有渊博的知识,超越常人的智慧,他不忍周朝灭亡,便寻求解决之道。他潜思默想,悉心观察,从天下万事万物的现象中,渐入恍惚窈窕的细微之境(《道德经》第十四章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即一件再小的事物,也是内有乾坤的,比如说我们目前发现的夸克、粒子,小到没有边际。但是在老子的时代,这种细微的事物,一般人是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而这正是《周易》里面所指的那一横,阳爻。

 可是老子对世间万物的体悟,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冥心观察,在恍惚之中,发现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无所不有。因为在万事万物没有诞生之前,时间、空间也不复存在的时候,世界就是处于无形无象、无边无际的状态,似有似无,看上去有规律可循可又不确定,只是在恍恍惚惚的运动着。老子感受到这一切之后,觉得这太玄妙了,太深奥了。他想要用语言来形容,却又说不清楚;想要用图画来描绘,却又画不出里面的内涵。如果勉强给他一个名字,恐怕世人只执着其外,忘记里面的内涵。只能在隐约之中,称其为“道”。

 我们看孔子为《周易》注解,所写下的《易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正好与《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谋而合。

 这里的易,便是老子所说的“道”。太极指的是天地未开、混沌未分,虚无时候的状态。两仪指的是天地分开之后,世界上存在一切对立而统一的事物。比如:黑、白;上、下;高、低。四象指的是,少阳(春季)、老阳(夏季)、少阴(秋季)、老阴(冬季),四种季节。八卦指的是在四季中划分出来的八种类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所以,这里面存在着强烈的因果关系。

 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再复归于道。于是,老子就明白了世间事物无一永恒,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当东周末年,老子归隐的时候,途径函谷关,守关长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就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做万物的根源。而道早于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至虚至无,却很有力量。从“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可以看出来它的特点。说到这,我们就明白世间万物都要遵循于道,在道的作用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而德就是在道生万物之后,所应该掌握的世界观、处世之道。道和德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德来理解道,道包括宇宙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森罗万象。而万事万物对于道而言,都是既相对而又统一的,因为它们都有正反两面,永远都在对立和转化之中。(《道德经》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再比如说白天跟黑夜;春夏跟秋冬。还有就是老子的至理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正又与《易经》里面的阴阳之道,相互契合。 

 老子著五千言《道德经》的最大贡献,就是给人们留下了一座巨大的高山。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在这座高山上获取宝藏。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都在引领后人不断去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