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是怎么养生的呢?

 悟道然 2015-01-11

 

一、民以食为天—调膳食

道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针对当今社会流行的文明病,究其原因,就是近年由于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丰盛的饮食、懒惰的生活习惯,使人们舒舒服服、不知不觉、潜移默化而长期形成。

那么,怎样平衡膳食、吃出健康呢?中医文献早有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匪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二、动则不衰—常运动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动则不衰。”(《吕氏春秋·尽数》)。古人以“流水”、“门轴”之“动”来比喻人体经常运动,就不易生病,就能推迟衰老。

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养生观,至今仍具指导新意,这就是说:适量运动则是挽救“以其生生之厚”类同胞于“动之死地”的保健良方。那么,什么运动最好呢?愚见有二:

1、武术。道教武术养生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以柔绵见长的武当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太极拳以腰为轴、带动周身四肢百骸、处处划圆运动。这些圆的动功,表现着一种力的含蓄柔韧美,也表示着一种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经常习练道教武术,即养精、养气、养神、也养意;即能颐神、养生、健体,又能得到非常高雅文明的审美享受。习练者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精力、工作效率都会收到事半功倍成效。为此,宜倡导道教武术养生活动,这即是人们运动养生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需要。

2、走路。即步行,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经济、最简单、最好的健身养生运动。唯须有序、有度、持之以恒的去做而已。

三、为腹不为目—少物欲

 

道祖在两千多年前有云:“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而当代许多人,却为满足自己的感官刺激而成天迷恋于烟酒之中。一项调查表明:吸烟者中,知道吸烟有害者占95%,但愿意戒烟者则为50%,而戒烟成功者仅为5%。由此看来,戒烟是人们养生保健的一大关隘。

“酒”,少量摄取是健康之友;多饮则乱人心性,是罪魁祸首。因此从养生角度,我们提出要限酒1、要喝低度酒2、要控制酒量,每餐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3、勿空腹,勿与碳酸饮料同饮。

四、柔弱不争—好心态

道祖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以自然观念去看待世间一切现象,对待一切人和事物,都采取平等心,平常心,没有分别心。这样少忧心,多乐心,时时刻刻调整好自我心态,就会身心康健。

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无论老幼,均要抱“上善若水”、“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永怀平等心、平常心、感恩心,行“无为而无不为”一切善事,不求回报,永葆良好的心态,就能达到身康体健养生长寿的目的。

五、虚极守静—静则生

道教内丹修炼养生,是以道祖“致虚极、守静笃”为圭臬,以一念不起,一尘不染,一心清静为核心的炼养法。当人进入深度松驰、安祥、宁静状态后,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精、炁、神的调整,而影响到整个机体功能的健康运转,进而防病、治病,达到养生保健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