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都市圈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5-01-11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的核心地区,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2006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1]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2] 
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2011年底常住人口3296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万亿元。
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3] 
中文名称
南京都市圈
外文名称
Nanjing Metropolitan Circle
别    名
南京经济圈
行政区类别
都市圈、跨省城市群
所属地区
电话区号
025、0511、0514、0517、0553、0555、0550、0563
邮政区码
210000 241000 243000 239000 242000 212000 225000 223000
地理位置
长江下游沿江地区
面    积
5.1万平方公里
人    口
3300万人(截至2013年底)
方    言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端和温带季风气候南端
著名景点
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镇江金山瘦西湖、采石矶、芜湖方特等
机    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淮安机场、扬泰机场
核心层城市
南京、镇江、马鞍山、宣城、滁州
紧密圈层城市
扬州、芜湖、淮安
生产总值
1.96万亿元(2012年)

1规划沿革编辑

2012年中国18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
南京都市圈”是国家五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2]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国大都市圈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南京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镇江淮安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圈。报告认为,以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地区具有相对完整的大工业体系,这里距上海有一定距离,又与安徽的经济往来密切,从人口、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的条件。
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南京都市圈在吸收部分江苏城市外,又纳入部分安徽城市,是因为安徽东部城市在地缘、人文、方言以及经济联系上和南京有很大的关联度。在江苏,与南京都市圈相对应的是苏锡常都市圈,苏锡常是江苏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在语言上通行吴语,苏锡常都市圈与上海的关联度很大。[1] 

2功能定位编辑

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是东部与中枢纽地位;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科教、文化、信息和航运中心,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对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南京都市圈历史上是吴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南北文化的交融区域,同时也是近代文明兴起之地,集历史、近代、现代特色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基础产业实力雄厚,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科教文化基地。[4] 

3成员城市编辑

 城市简介城市掠影
南京南京是长三角及华东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南京
镇江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因地位雄势、扼守长江,故名“镇江”,自古即为江河南北之商埠重地,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苏南经济板块重要成员;北接扬州,南邻常州,西衔南京,是江苏南北之交通中枢。镇江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宁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等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镇江港是长江流域第三大亿吨港口。
镇江
扬州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 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
淮安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 “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共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淮安
宣城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东南沿海沟通内陆的重要通道,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翼城市。
宣城
马鞍山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具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独特城市风光。既是“皖江城市带”门户城市,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还是“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集多项殊荣于一身的城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马鞍山
芜湖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四个县。城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已逾2500年,近代为“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今为安徽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城市,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
芜湖
滁州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部。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安徽省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滁州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滁州

4总体目标编辑

推动都市圈的经济、市场发展一体化,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合作,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城市为依托,联合培育都市圈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近期,都市圈省内部分实现全面小康;远期,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空间集约、生态优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圈。
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融入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3] 

5结构布局编辑

结构

南京都市圈交通规划图
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圈层的空间结构,重点发展一带一轴三通道。
一个核心:包括南京主城和以主城为核心、半径约30公里范围的城镇和潜在的城镇发展地区,即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发展区。
该区域是南京城市功能重组和集聚新兴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
两个圈层:包括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
核心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强烈辐射,城市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区域。规划范围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和区域,包括南京市、马鞍山市、仪征市、句容市、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
紧密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密切,接受核心城市的辐射,圈层地带节点城市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联系的功能地域。规划范围为核心圈层外围、距核心城市中心约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和区域,包括扬州市、镇江市、芜湖市、滁州市的北部、巢湖市的北部、淮安市的南部地区。
一带一轴三通道:沿江城市带:包括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等5个设区市以及仪征、江都、当涂和县等县(市)。城镇发展轴:北从金湖、盱眙开始,经天长、南京、溧水高淳。三条通道:南京至句容并延伸到苏锡常都市圈环太湖地区、宜(兴)溧(阳)金(坛)丘陵山区通道,南京至滁州、明光、凤阳通道,南京至全椒、合肥通道。

布局

南京都市圈空间格局图
在总体布局上,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四片”,具体而言:
一核:南京作为都市圈发展核心引擎,将发挥省会城市以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一带:沿江综合发展带,连接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等沿江中心城市,打造沿江产业城镇集聚带。成为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延伸通道。
一区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
四片:江南产业转型提升片(南京、芜湖、马鞍山)、江北承接转移与转型融合片(南京、芜湖、马鞍山的江北地区)、江南产业转移承接片(宣城市)、江北产业转移承接片(滁州、淮安、扬州北部地区)。[3] 
四大功能区域:优化提升区域包括南京城区、江宁区、镇江城区、丹徒区、扬中市、马鞍山市区和芜湖市区等。
重点拓展区域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广陵区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滁州市区、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淮安市区、涟水县当涂县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繁昌县芜湖县、宣城市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等。
生态保护区域指山体、湖泊、河流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长江、大运河、洪泽湖、石臼湖、高邮湖、白马湖、邵伯湖、固城湖、老山、茅山、琅琊山及第一山等。[5] 

跨界新城

临港新城:将依托岸线港口资源,共建江南龙潭――下蜀滨江新城及江北六合――仪征跨界新城。江南龙潭――下蜀滨江新城包括南京龙潭、镇江下蜀以及宝华东北部片区,重点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临港先进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城。江北六合――仪征跨界新城包括六合的龙袍、东沟以及仪征的青山、真州,打造江北沿江现代化工贸新城。[3] 
临空新城: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核心,以禄口――柘塘――博望新城和湖熟――郭庄新城为重点。禄口――柘塘――博望新城包括禄口、横溪、铜山、柘塘、博望等,打造全国航空物流主枢纽及以临空型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同时积极培育休闲旅游、高档居住等功能。湖熟――郭庄新城包括江宁湖熟与句容郭庄,将发挥城际枢纽及邻近禄口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吸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3] 
科学城:将推进仙林――宝华科学城建设,具体包括仙林大学城和句容宝华西部片区。[3] 
产业新城:也是共建的目标。包括南京――宣城产业新城、苏滁现代产业园、南京――淮安产业新城等。[3] 

6交通建设编辑

轨道交通

南京地铁线路图
轨道交通建设分城圈、郊圈、核心圈、紧密圈及以远四个层次来建设。[6] 
城圈即主城,规划中有16条地铁线。[6] 
郊圈指都市发展区半径30km,主要是地铁的延线及江北、江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具有战略性的江宁仙林内部地铁。[6] 
核心圈指的即是宁镇扬马滁等半径在100公里左右的,有宁仪扬线(仙林-仪征-扬州)、宁马线(铜井-滨江开发区-马鞍山)、宁高线(禄口-溧水-高淳)、宁滁线(林场-汊河-乌衣-滁州)、宁和线(桥林-和县)、宁句线(汤山-句容)。[6] 
紧密圈及以远指半径为200公里左右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常城际(南京-句容-常州)、宁杭城际(在建)、宁安城际(在建)、宁合客运、宁淮城际(南京-洪泽-淮安)、宁通城际(南京-扬州-南通)。[6] 
待这些城际铁路建成后,南京到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巢湖、宣城、芜湖、合肥的时间将分别缩短至19分钟、30分钟、60分钟、16分钟、19分钟、48分钟、25分钟、30分钟、47分钟。[6] 

高速公路

2012年,南京与都市圈各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快速干线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城市,以沿江通道作为主通道,以沪宁合、淮宁宣、滁宁杭、淮扬镇、巢马溧、宁盐高速公路作为辅通道,构成“一主五辅”的综合交通骨架。具体规划为,2012年前,建成江六、南京绕越、溧马、芜太等高速公路,全面完成宁镇、宁滁、宁杭、宁宣、浦泗、淮江等干线公路改造,“十二五”开工建设宁巢、宁宣高速。
2012年,南京长江四桥建成通车,纬三路过江隧道、溧芜高速、溧马高速、江六高速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都市圈高速公路骨干网络正在加快形成。122省道宁句公路、104国道江宁段、江北段、宁滁快速通道、扬滁公路南京段等城际高等级公路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过江通道

建成
在建
规划
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通车)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五峰山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2000年通车)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南京长江五桥
南京长江二桥(2001年通车)
南京地铁3号线长江隧道南京龙潭长江隧道
润扬长江大桥(2005年通车)
芜湖长江三桥(商合杭公铁大桥)南京地铁4号线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三桥(2005年通车)
 南京地铁14号线长江隧道
 南京建宁路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隧道(2010年通车)
  
南京长江四桥(2012年通车)
  
南京地铁10号线长江隧道  
马鞍山长江大桥(2013年底通车)  

航空运输

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四个城市已规划轻轨直达禄口机场。南京主城到禄口机场的地铁在建中,将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前通车。
南京都市圈现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扬州泰州机场淮安涟水机场三座民用机场。

铁路运输

城市主要火车站对应铁路规划火车站对应铁路
南京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东站南京北站中华门站兴卫村站栖霞山站龙潭站林场站、高里站、汤泉站、古雄站江宁镇站沧波门站紫金山站仙林站六合站江宁站溧水站
宁芜铁路
宁西铁路
沪汉蓉高速铁路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
宁安铁路货线
宁启铁路
宁西铁路
宁安城际铁路
镇江镇江站镇江东站镇江南站镇江西站丹阳站丹阳北站句容西站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
沪汉蓉高铁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
大港站、衡山站连淮扬镇铁路
扬州扬州站扬州东站江都站宁启铁路
宝应站
连淮扬镇铁路
淮安淮安站、袁集站、淮安东站淮安南站
新长铁路
宿淮铁路
新淮安东站连淮扬镇铁路
滁州滁州南站滁州北站全椒站明光站定远站凤阳站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
宁西铁路
沪汉蓉高速铁路
  
马鞍山马鞍山站马鞍山东站当涂站宁芜铁路新马鞍山站宁安城际铁路
芜湖芜湖站弋江站芜湖东站南陵站繁昌西站湾沚南站芜湖北站无为站
宁芜铁路
皖赣铁路
宣杭铁路
淮南铁路
新芜湖站
宁安城际铁路
商合杭客运专线
皖赣扩能
宣城宣城站泾县站绩溪北站
宣杭铁路
皖赣铁路
新宣城站  
杭黄高
京福高铁
在南京江北新区花旗营附近规划建设新南京北站,规划建设连淮扬镇铁路扬州南站、宝应站、高邮高铁站、淮安东站、高邮界首站
京沪铁路(1908年沪宁段即沪宁铁路建成通车;1911年津浦段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民国22年即1933年南京下关和浦口间的轮渡建成通车;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公路铁路桥全线通车,将京沪铁路沪宁段、津浦段连为一线,至此京沪铁路全线联通运营;1986年京沪铁路全线第二线即复线建成运营;2006年7月1日,京沪铁路电气化全线竣工通车。)
宁芜铁路(1936年建成通车)
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正在进行,预计2015年全线通车)
新长铁路(2005年全线建成通车)
宁西铁路(2004年单线建成通车,2012年10月23日,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计划工期42个月。)
京沪高速铁路(1990年规划,2006年2月22日立项,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28日建成通车)
沪汉蓉高速铁路(2010年12月建成通车)
宁扬镇城际铁路
连淮扬镇铁路(有望2013年立项,最快到2014年年底开工,预计到2018年建成竣工)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2013年7月1日建成通车)
宁安城际铁路(2008年12月18日在安徽铜陵举行开工仪式,将于2015年7月建成通车)
宁安城际铁路货线(建设中) 
镇江站
镇江站(2张)
沿江城际铁路 (上海到南京又一条城际客运专线)
淮安站
马鞍山站
芜湖站
宣城站
扬州站

航运港口

 港口简介图片
南京港南京港是亚洲第一大内河港口,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经济地位突出,交通条件优越,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南京港早在三国时就成为军港和商港,自元代起是南粮北运起运港口之一,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基地港。今天的南京港已成为我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南京港立足华东地区和长江流域、面向世界,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的江海型主枢纽港;并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协同发展,成为中国国家长江航运中心和国家现代物流中心。
南京港
镇江港镇江港位于长江三角洲暨江苏省中部的镇江市,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十字交汇处。上距南京87公里,下距长江入海口 279公里。镇江港是我国的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贸易口岸之一,港口分为高资港区、龙门港区、镇江港区、谏壁港区、大港港区、高桥港区、扬中港区。镇江港主要为镇江市、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为镇江市沿江经济带的开发服务,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原材料和外贸物资中转运输服务。
镇江港
扬州港扬州港建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北岸交汇处,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港口。扬州港口建设已初具规模,全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 39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3个,千吨级码头泊位17个,形成了以六圩港区为龙头,仪征港区、江都港区为两翼的港口群,直接经济腹地辖三市、三区、一县,间接腹地辐射苏、鲁、皖、川、鄂、赣、沪等省市,通达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扬州港占地480亩,占用岸线1.8公里,现有码头泊位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个,客运泊位1个,拥有库场 20余万平方米,装卸运输设备100多台(辆),最大起重能力60吨。
扬州港
淮安港淮安港处于江苏省“四沿战略”中的沿江、沿海、沿东陇海三个产业带的中心位置,短短的5年,淮安港迅速崛起,首拓苏北运河集装箱运输业务,显示出不凡的气魄,淮安港将在“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发挥重要作用。优越的水运资源为淮安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淮安港已形成拥有7个港区(包括金湖港区、盱眙港区、洪泽港区、涟水港区)、545个码头泊位、码头总长度1.99万米、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货物吞吐量3606万吨的港口群,在能源、建材等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淮安港
马鞍山港
马鞍山港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马鞍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沿江近海,集疏运便利、承东启西、经济腹地广阔,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的第一站。马鞍山港是一个以服务于钢铁、电力工业为主,并为马鞍山市及皖东、皖中地区内外物资运输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港口,是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完善和拓展城市功能,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对上海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港区陆域面积16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044万平方米。 马鞍山港包括马鞍山和采石两个港区。
马鞍山港
芜湖港芜湖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中路港一路16号,邮编241006。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现有码头55座,库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设备 200台(套)。芜湖港现已和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主营货物装卸、仓储、中转服务、多式联运、集装箱装卸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
芜湖港
滁州港滁州港是安徽省八大区域性重要港口之一,地处江淮要冲、长江三角洲边缘,属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衔接部,建港条件较好,货源充足。近年来,已成为滁州市乃至皖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平台。但其泊位等级和专业化程度偏低,港口布局分散,岸线开发利用效率较低,港口陆域狭窄,配套设施不完善,港口建设无序发展等存在问题。
滁州港

7空间组织编辑

加强各行政区域、各景区景点的协调,结合资源特点进行旅游布局和开发,形成点、线、面结合,有利于组织都市圈旅游线路的大旅游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沿长江旅游带、沿城镇发展轴线旅游带、沿运河旅游带、环南京休闲度假旅游带,进一步密切与苏锡常都市圈环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的联系。
沿江地区的旅游开发应突出密集的城市人文优势,发挥众多过江通道及周边地区潜在的旅游价值,保护风景旅游岸线,发挥沿江港口的旅游联动作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都市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将南京都市圈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沿城镇发展轴线旅游带的开发应结合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突出丰富的自然资源、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地方特色旅游等。促进沿城镇发展轴线生态旅游开发与沿江人文旅游开发的联动。
沿运河旅游带是江苏大运河旅游带的核心和精华,应突出沿运河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民俗风情,挖掘扬州、镇江、高邮等历史文化名城在京杭运河历史上高品位的人文胜迹,从地域上、文化上、主题上整合沿线的旅游产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都市圈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品牌。
环南京休闲度假旅游带要结合当前短距离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加快整合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以及镇江、扬州的部分地区的相关旅游资源,集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产品。
进一步密切南京旅游圈与苏锡常都市圈旅游核心区域环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的联系,加快建设南京至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专用道路,增加沪宁线区域性快速通道,快速便捷地联系南京、苏锡常两大都市圈重点旅游区域。

8社会发展编辑

社会经济

2011年,8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最高的增幅超过16.0%,最低增幅为12.0%,远高于全国9.2%的增幅水平。
8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9.13 亿元,占苏皖两省总和的25.8 %。
从人均GDP水平看,其中7万元以上的城市有南京、镇江、马鞍山;在5至6万元之间的城市有扬州、芜湖;人均GDP在2至4万元之间的是淮安、滁州、宣城。

工业生产

南京都市圈城市充分利用江苏沿海经济带的港口资源以及长三角较为发达的产业资本,抢抓发展机遇,逐渐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工业聚集带。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八大新兴产业增势喜人;镇江的化工、机械、金属制品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扬州的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汽车、船舶“四大”主导产业贡献最大;号称“中国的新盐都”的淮安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特种钢管生产基地,食品产业也迅猛发展;马鞍山的马钢集团、星马汽车、山鹰造纸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滁州家用电器制造形成特色;芜湖的奇瑞整车改扩建、芜湖海螺水泥三期、美的家电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2011年,7城市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988.17 亿元,有5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在15 %以上,绝大多数城市增幅高于所在省份和全国的平均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2449.3亿元,大部分城市增幅在25%以上。
1、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2011年,都市圈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20%以上。从投资规模看,投资额在40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1个,在1000至1500亿元之间的城市有4个,在500至1000亿元之间的城市有2个。7城市共完成工业投资5720.21亿元,大多城市增幅超过2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25.4亿元,增幅在16%-29.2%之间。
2、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2011年都市圈城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3.83亿元,增幅在17.6%-18.8%之间,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1.7个百分点。
3、开放型经济较快发展
2011年,7城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897.19亿美元,有6家城市的增幅高于所在省份的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增幅0.6-23.6个百分点。其中进出口总额在500亿美元以上的城市有1个,超100亿美元之间的城市有2个。增幅最低的在23.0%以上,最高的为46.1%。
2011年,7城市的外贸出口均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共实现出口总额500.23亿美元。有5家城市的增幅高于所在省份的平均增幅, 大多城市增幅高于全国20.3%的平均水平。其中,增幅在50%以上的城市有1个,增幅在20%至30%之间的城市有4个,另有2个城市增幅在16%至20%之间。
南京都市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日益增强,都市圈城市实际使用外资稳步增长。2011年,7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16.07 亿美元,有6个城市比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6个城市增幅高于全国9.7%的平均水平,其中,增幅在30%以上的城市有4个。

经济质量

1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南京都市圈由二、三产业协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愈加明显。2011年,南京都市圈7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6.2:52.2:41.6。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绝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退一进三”。
2科技创新成效彰显
南京都市圈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7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431.6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3%。江苏大学“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奇瑞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荣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精诚铜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骐环保等5家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马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3、财政收入增势平稳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11年,7城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3337.79亿元,各城市均比上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6个城市增幅高于全国24.8%的平均水平,其中4个城市增幅超过30%。从财政收入的绝对值看,最高的城市超过千亿元,2个城市超500亿元,其余城市也均在百亿元以上。2011年,7城市共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44.48亿元,6个城市增长20%以上,其中2个城市增幅超过40%,有5家城市的增幅高于所在省份的平均增幅。
4、城乡居民收支较快增长
南京都市圈城市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有力支撑了城乡居民收支水平的提升。2011年南京都市圈7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17000元以上,其中有6个城市超过20000元,最高的城市超过了32000元。
7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的增幅均在13.7%以上,其中3个城市增幅在15%以上。7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高于13000元,超过15000元的有4个城市,最高的城市超过20000元。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城市有3个,3个城市在8000至9000元之间,1个城市在7000至8000元之间。7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在17.7-19.5%之间。7城市农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均高于4800元,其中2个城市超过9000元,最高的城市已近万元。

服务水平

(一)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
都市圈城市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铁镇江南站建成通车运营,宁杭城铁全线贯通;338省道拓宽改造取得积极进展;南京铁路南站建成投入使用,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南京地铁三号线、十号线、过江隧道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四桥进入桥面吊装阶段;省道340南京段和246省道通车、新328国道扬州段开工建设。以南京为中心、放射状的,内连都市圈各大中城市、外连长三角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南京都市圈的交通优势大大增强。
2011年7城市共完成货运量117165.27万吨,完成客运量105615.4万人次。
2011年末,7城市境内公路里程共66219.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35.84公里,约占江苏、安徽两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5%。7城市拥有民用汽车211.02万辆,占两省总和的21.6%;拥有私人汽车163.82万多辆,占两省总和的35.2%。
(二)金融服务规模稳步扩张
南京都市圈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规模继续扩张。2011年末,7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145.6亿元,比年初增长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884.4亿元,比年初增长10.2%。2011年末7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累计余额18353.89亿元,比年初增长9.9%。
(三)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7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放的“南京都市圈旅游一卡通”、“南京都市圈旅游消费一本通”、“南京都市圈旅游交通图”和宁镇扬公园年卡互用等,加速了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
2011年,7城市拥有星级饭店346家。7城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750.79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8411.49万人次,7城市共接待境外游客309.3万人次。7城市共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2267.04亿元;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76亿美元。

社会民生

(一)高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基地之一,优质教育资源丰富。2011年末,7城市共拥有普通高等院校93所,几乎占江苏、安徽两省高校总数的四成;7城市高校在校学生(含研究生)128.69万人,占两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5.0%;2011年,7城市高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6.69万名高校毕业生,占当年两省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7.2%。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11年末,7城市共拥有医院、卫生院1147多家,医院、卫生院床位11.03万张,床位数占江苏、安徽两省医院、卫生院床位总数的24.2%;7城市共拥有医生(职业医师和助理医师)5.13万人,占两省医生总数的23.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都市圈医疗机构部分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已实现有条件互认。
(三)公用事业较快发展
2011年末,7城市共拥有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874.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15.5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579.55万户,2011年7城市共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3.1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5.9亿元。
2011年,7城市共完成供水总量24.71亿多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6.78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6.45亿千瓦时。2011年末,7城市实有公共汽(电)车13737辆,每千人拥有公共汽车约0.64标台;2011年末实有出租汽车29693辆。
(四)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升
都市圈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参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全方位覆盖。 南京城镇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累计参保人数约1200万人次,其中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9%。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标准普遍提高。镇江市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增至114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调增至1572元/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标准分别调增至405元/月和314元/月。扬州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52个月保持动态清零,邗江、广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芜湖市属四县全部纳入国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和纳入了新农保政策试点。淮安1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100 %。马鞍山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滁州2011年送温暖工程筹集资金近2000万元,县级以下春蕾工程救济失学女童1537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镇江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突破百万平方米,新增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3000多套,筹建廉租住房2.3万平方米。

9国家战略编辑

南京都市圈区域总体规划将上报国务院批准[7] 
力争使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将报国务院
南京创洽会重点专场活动之一第六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围绕“共同的规划、共同的明天”主题,与会都市圈7市负责人共商推进都市圈融合式发展、一体化发展大计,并共同签署了《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合作协议》。据悉,在5月底前,该规划将完成初稿,并送各市征求意见;7月底前将组织专家评审;9月底前都市圈7市政府将联合向江苏、安徽两省政府上报;年底前由江苏、安徽两省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
南京都市圈也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由于安徽省巢湖市的拆分,南京都市圈的八市缩减为七市,现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等7个城市。打造南京都市圈是国务院颁布的长三角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参与市长峰会筹备的人士介绍,历届市长峰会主题的确定和内容安排,都是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的目标,如2009年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一体化,2010年提出相邻地区融合发展,2011年提出发展规划对接。2012年,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合作编制都市圈规划,力争使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承担该规划编制的中科院地理所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雯告诉记者,《规划》将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定位为承接放大长三角辐射的门户枢纽、长江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我国转型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为此,《规划》根据都市圈的自然地理格局、空间开发基础及适宜性,确定“一核一带两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由宁镇扬组成的同城化都市核心区,是区域综合服务功能集聚中心;“一带”指沿江综合发展带,是产业城镇集聚带和区域发展引擎;“两区”指江南产业转型提升区和江北产业转移承接区。
在“一核一带两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规划》还确定了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基础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并营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速集聚创新型、创业型和营销型高端人才;建立创新源、创新成果应用、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创新空间,设立国家科学城,加速提高科技产品营销水平,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效能。
同时,《规划》还对都市圈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其中构建联系南京与核心交通圈层各节点城市之间的八大内部通道,形成周边城市至南京中心城区半小时购物、1小时通勤交通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也加快了都市圈内大型公共设施互补共享工程的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都有望在未来实现全方位对接。不仅如此,《规划》还提出了打造“一带、两片、十二团块”的生态空间架构,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完善区域生态廊道和绿道网络,提高不同生态功能板块之间的连通性。

10最新情况编辑

2013年8月3日,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暨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这是都市圈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大会,会上确立的一系列合作新机制将历经11年发展的南京都市圈推上了新起点,会上宣城正式成为南京都市圈新成员,六安淮南也提出申请。[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